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印發方案,深入開展“美麗(li) 中國,我是行動者”係列活動
激發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美麗(li) 中國)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今年六五環境日前夕,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工作方案,推動美麗(li) 中國建設全民行動,不斷激發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
在今年六五環境日前夕,生態環境部、中央社會(hui) 工作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開展“美麗(li) 中國,我是行動者”係列活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推動美麗(li) 中國建設全民行動,不斷激發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
6月5日,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南寧市舉(ju) 辦2024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活動現場將啟動“美麗(li) 中國,我是行動者”係列活動,揭曉2024年“美麗(li) 中國,我是行動者”十佳生態環境誌願者、十佳公眾(zhong) 參與(yu) 案例和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
開展美麗(li) 中國建設全民行動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進一步推動相關(guan) 工作?
生態文明意識顯著提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浙江省台州市大陳島海灘上,幾位村民正在撿拾塑料瓶、漁線漁網。來自沿海村鎮的李荷嬌是其中一位,“我每天都會(hui) 沿著海岸撿塑料垃圾,送到‘小藍之家’,一個(ge) 月能掙2500多元。”李荷嬌口中的“小藍之家”,是浙江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的一環。
浙江自2020年開始探索“藍色循環”模式,截至2023年12月底,這一模式吸引了6300多人參與(yu) 海洋塑料廢棄物收集,回收海洋廢棄物1.1萬(wan) 多噸,減少碳排放量約3100噸,在有效改善近岸海域環境的同時,帶動村民增收。
近年來,圍繞如何激發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生態環境部聯合相關(guan) 部門連續開展“美麗(li) 中國,我是行動者”係列活動。
拓寬參與(yu) 渠道,引導公眾(zhong) 將環保理念轉化為(wei) 實際行動——
2023年6月,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wei) 規範十條》,涵蓋了基本的公眾(zhong) 生態環境行為(wei) ,包括購買(mai) 行為(wei) 、食品選擇、能源使用、廢棄物處置等,引導公眾(zhong) 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義(yi) 務和責任。
巡河護林、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誌願服務成為(wei) 公眾(zhong) 誌願服務的一大選擇。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過3500萬(wan) 名生態環境誌願者。
推動環保設施開放,搭建企業(ye) 與(yu) 公眾(zhong) 溝通橋梁——
山西省大同市,走進富喬(qiao) 垃圾焚燒發電有限公司,市民楊秀華感慨:“每天城市產(chan) 生這麽(me) 多垃圾,我們(men) 一定要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保護好生態環境。”
目前,2101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已遍布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累計接待參訪公眾(zhong) 超過2.1億(yi) 人次,提升生態文明意識,普及環保科學知識。
培育生態文化,涵養(yang) 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6月1日,由生態環境部、中國作家協會(hui) 主辦的“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采風廣西行在南寧市啟動,聚焦廣西陸海統籌推進汙染防治、實施生態修複、開展美麗(li) 海灣建設等方麵內(nei) 容,實地走訪、深入調研。
2017年以來,我國每年舉(ju) 辦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推廣500餘(yu) 個(ge) 具有創新性、示範性的公眾(zhong) 參與(yu) 典型。生態環境部連續6年組織作家百餘(yu) 人次赴各地生態環保一線調研,用文學的力量引導人們(men) 保護環境、珍愛生態。
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公眾(zhong) 廣泛支持和參與(yu)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共同舉(ju) 辦“紫禁城裏的草木花鳥”主題活動,通過講座向觀眾(zhong) 講述故宮古建保護、園林營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內(nei) 容。“故宮內(nei) 不僅(jin) 有壯觀的建築和珍貴的文物,還有豐(feng) 富的物種,講座進一步提升了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遊客苗洋棋說。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全社會(hui) 共建共享,推動構建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美麗(li) 中國建設全民行動體(ti) 係,增強建設美麗(li) 中國的行動自覺。
廣東(dong) 省深圳市以城市噪聲汙染防治為(wei) 切入點,號召市民踐行簡約適度、靜音降噪、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動從(cong) “少數人努力”轉變為(wei) “全社會(hui) 參與(yu) ”。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不斷完善城市慢行係統,規劃建設自行車專(zhuan) 用道、塑膠跑道、健身休閑步道,完善慢行係統配套服務和基礎設施,推動綠色低碳出行。
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建築、綠色快遞等,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正體(ti) 現在人們(men) 衣食住行各個(ge) 方麵。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yu) 關(guan) 鍵期。“新時代新征程上,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公眾(zhong) 的廣泛支持和參與(yu) 。”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yu) 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田春秀介紹,調查顯示,公眾(zhong) 普遍具備較強環境行為(wei) 意願,但在綠色消費、垃圾分類、誌願服務等方麵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工作方案》倡導生活方式綠色化、低碳化,在規範和引導全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同時,可以推動生產(chan) 方式綠色化,從(cong) 源頭保護生態環境。”田春秀說。
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多方同向發力,加快推動《工作方案》落實落細
美麗(li) 中國建設需要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多方同向發力。《工作方案》針對園區、企業(ye) 、社區、學校、家庭、個(ge) 人等6類主體(ti) ,設計了園區減汙降碳宣傳(chuan) 教育活動、社區生態環境誌願服務活動等6項係列活動,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廣泛動員全社會(hui) 積極行動起來,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hui) 氛圍。
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工作方案》拓寬不同主體(ti) 參與(yu) 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渠道,優(you) 化社會(hui) 資源參與(yu) 生態環境治理的配置結構,將有效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工作方案》圍繞美麗(li) 中國建設麵臨(lin) 的形勢與(yu) 任務,提出係列活動的目標與(yu) 舉(ju) 措,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為(wei) 地方開展相關(guan) 工作提供詳細行動指南。”田春秀說。
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各地要根據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實際,進一步細化明確部門分工和職責,加快推動《工作方案》落實落細。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王茹建議,構建和完善低碳行為(wei) 激勵回饋機製,進一步激發各類社會(hui) 主體(ti) 參與(yu) 主動性,“建立完善碳普惠機製,拓展低碳用電、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等碳普惠應用場景,激勵引導小微企業(ye) 、社區家庭和個(ge) 人參與(yu) 碳減排。鼓勵各類企業(ye) 、平台、公益機構等發揮創造性,如結合數字化、區塊鏈技術手段,開發全民綠色行動平台、小程序、公益項目等,提供更多綠色低碳產(chan) 品和服務,為(wei) 公眾(zhong)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提供更多新模式、新平台。”
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9部門將積極推動市縣級黨(dang) 委政府落實具體(ti) 責任,進一步強化部門協調聯動;中央和地方財政為(wei) 係列活動開展提供必要經費支持和政策保障,加強人才培養(yang) ;定期對《工作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總結典型經驗,為(wei) 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美麗(li) 中國建設提供榜樣示範和價(jia) 值引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