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近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宣布,將推動盡快出台《關(guan) 於(yu) 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cang) 建設的意見》。跨境電商是中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當前中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成為(wei) 中國對外貿易和全球經貿領域的新亮點。
跨境電商發展凸顯中國外貿活力。過去5年,中國跨境電商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倍。2024年一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5776億(yi) 元,增長9.6%,其中出口4480億(yi) 元,增長14%。根據各地初步統計,全國跨境電商主體(ti) 已超12萬(wan) 家,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園區超1000個(ge) 。據統計,2023年,交易額超過100億(yi) 元的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帶有50個(ge) ,分布於(yu) 中國沿海及內(nei) 陸多個(ge) 省市。跨境電商整體(ti) 規模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大到優(you) ,為(wei) 中國外貿發展向好注入新動能。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研判當前經濟形勢,跨境電商還將大有可為(wei) 。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有所改善。中國貿促會(hui) 近期調研顯示,81.6%的外貿企業(ye) 預測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65.1%的受訪企業(ye) 新增訂單較上季度增長或持平。在政策層麵,更多讓跨境電商“鼓足幹勁”的舉(ju) 措正在出台,當前,國常會(hui) 已經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cang) 建設的意見》,未來,商務部還將推動跨境電商賦能產(chan) 業(ye) 帶、推動修訂《跨境電商知識產(chan) 權保護指南》等。
中國跨境電商海外“圈粉”。據韓國統計廳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wei) 韓國最大跨境電商進口來源國。2023年,全球購物App下載量前十榜單中,中國電商占據半壁江山。中國電商對外國人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以Temu為(wei) 例,《華爾街日報》稱,Temu在美國消費者中獲得了極高的人氣,它正在打造一個(ge) 全球電子商務平台。高盛在一份報告中指出,Temu的業(ye) 務範圍已迅速從(cong) 美國擴展到多個(ge) 國際地區,目前其業(ye) 務已覆蓋40多個(ge) 國家。美國消費者新聞與(yu) 商業(ye) 頻道報道稱,Temu在日本和韓國的應用商店中占據同類產(chan) 品的主導地位。中國跨境電商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離不開在新模式、新技術上的持續探索。例如,物流時效是驅動跨境電商平台提升單量的突破口之一,越來越多外貿企業(ye) 開始在海外設立倉(cang) 儲(chu) 設施,拉近自身與(yu) 海外客戶的距離。海外倉(cang) 起到了提高物流效率、提升電商平台競爭(zheng) 力、保障跨境電商及其供應鏈穩定暢通的重要作用。正因這些周到考量,不少外國網民都反映在中國電商平台購物十分“方便”。相信未來在政策支持下,中國跨境電商還將更好服務全球消費者,讓自身更加發展壯大。
跨境電商平台助力文化出海。跨境電商受到青睞,中國好物觸達全球,與(yu) 此同時,國貨潮品也在海外“出圈”,跨境電商成為(wei) 文化出海的重要載體(ti) 。今年5月舉(ju) 辦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交易會(hui) ,首次設立國際文化貿易展。展會(hui) 上,中國文創產(chan) 品成為(wei) 亮點,吸引人們(men) 的目光。除了當前正成為(wei) 文化出海“新三樣”的網文網劇網遊,文化產(chan) 業(ye) 也能夠賦能跨境電商,“國潮”產(chan) 品能夠成為(wei) 新的增長點。例如,一家來自東(dong) 莞的潮玩品牌,在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銷售,全球累計用戶超1億(yi) 人。“鳳冠”一件產(chan) 品就月銷22萬(wan) 件,年銷售額過億(yi) 元,同類行業(ye) 排名第一。馬麵裙在Temu“上新”,新中式服裝在海外也受歡迎。日前,由人民日報海外網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我在中國當大使》(第三輯)上架拚多多電商平台。尼日爾駐華大使館商務專(zhuan) 員阿裏表示,他經常使用拚多多平台網購,期待在拚多多上看到《我在中國當大使》係列叢(cong) 書(shu) 。通過跨境電商平台,世界範圍內(nei) 的消費者能夠更好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現代文化,看見一個(ge) 更加立體(ti) 的中國。
中國跨境電商穩步發展,不僅(jin) 向世界展現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也向全球消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口,從(cong) 中一瞥中國文化,從(cong) 中品味一個(ge)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