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端午佳節,中國自古有懸艾、佩香囊等傳(chuan) 統習(xi) 俗。被譽為(wei) “百草之王”的艾草,不僅(jin) 在保健和醫療方麵用途廣泛,還有驅邪、祛病等祝福寓意,是獨特的中國文化符號之一。
圖為(wei) 懷抱艾草的宋瀟佩。 陳鑫 攝
28歲的宋瀟佩來自波蘭(lan) ,是重慶大學的一名留學生,這是她在中國度過的第一個(ge) 端午節。為(wei) 學習(xi) 端午傳(chuan) 統文化習(xi) 俗,宋瀟佩特地穿上中式服裝,走進重慶市艾草文化研究指導基地——重慶兩(liang) 江新區嘉木小學校,以艾草為(wei) 媒,和孩子們(men) 一同學習(xi) “艾+”學科生活融創教育課程,感受傳(chuan) 統文化在節日裏煥發的新生機。
“艾灸卷點燃後可以驅蚊”“艾草錘是我們(men) 的養(yang) 生好幫手”。在學校的10個(ge) 艾料加工手工坊,孩子們(men) 熱情地向宋瀟佩展示自己親(qin) 手製作的“艾產(chan) 品”。從(cong) 香囊、精油到青團、印章,孩子們(men) 發揮創意,用琳琅滿目的“艾產(chan) 品”換取“自食其力券”,可在校內(nei) 兌(dui) 換食品、文具等物資,體(ti) 會(hui) 勞動的成就感和快樂(le) 。
圖為(wei) 宋瀟佩製作艾草香囊。 陳鑫 攝
“紮染工藝包含紮結和染色,我們(men) 的染料主要用到艾草,煮染後加上明礬、綠礬等媒介著色。”孩子們(men) 嫻熟地向宋瀟佩介紹。在他們(men) 的指導下,宋瀟佩把白色棉麻混紡服裝進行紮結,浸入艾草染料,現場收獲一件色暈層次豐(feng) 富的美麗(li) 裙裝,“沒想到艾草能染出這麽(me) 美的圖案。”
宋瀟佩看到,孩子們(men) 縫製的艾草香囊、艾草錘呈現出雞、兔、龍形象,充滿想象和童趣。研磨品聞艾絨、了解陰刻和陽刻……在艾料加工手工坊,宋瀟佩興(xing) 致勃勃地以孩子們(men) 為(wei) 老師,上手學習(xi) 製作青團、艾絨、香囊、精油、艾卷、印章等“艾產(chan) 品”。
圖為(wei) 宋瀟佩用工具製作艾絨。 陳鑫 攝
“這些艾草都是我們(men) 自己種的,一株艾就是一片愛。”在艾苗種植園,重慶兩(liang) 江新區嘉木小學校校長李俊淑向宋瀟佩介紹,學校以“一株超級厲害的艾草”為(wei) 載體(ti) ,構建“艾+”學科生活融創教育課程,師生共同參與(yu) 到艾草種植、養(yang) 護、收割及產(chan) 品製作的全過程。學校還根據時令特點、艾草生長周期等情況,架構了一到六年級艾課程序列,即一年級“聞香識艾,全身是寶”;二年級“品艾美食,美不勝收”;三年級“尋艾藥效,功效神奇”;四年級“誦艾經典,生生不息”;五年級“創艾作品,心靈手巧”;六年級“傳(chuan) 艾贈美,愛滿人間”。
“傳(chuan) 承了數千年文化的小艾草,已經發展成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產(chan) 業(ye)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嘉木小學校名譽副校長、華艾珍品科技(重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靖雯向宋瀟佩介紹,在位於(yu) 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雲(yun) 陽縣,已建成2000餘(yu) 畝(mu) 艾草種苗繁育基地及艾草生產(chan) 加工車間、古艾康養(yang) 中心、艾香生態餐廳,打造出一條涵蓋艾草種、收、運、儲(chu) 、銷等多環節的全流程生產(chan) 鏈。“我們(men) 開發了紅花艾葉餅、艾草凳、艾草枕頭等10多種野艾衍生產(chan) 品,和學校一起開展研學活動,讓孩子們(men) 在數智化工廠實地學習(xi) 艾草現代化加工、產(chan) 業(ye) 化知識。”
“艾草真是神奇的植物!不僅(jin) 好聞,還能治病、做食物、做成許多有趣的手工作品。”宋瀟佩感歎,“看到這些孩子們(men) 和中國的‘百草之王’一起成長,我也在艾草中感受到幾千年的文化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