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讀懂一組組數據背後的生態之變(人民論壇)

發布時間: 2024-06-06 09:43: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cong) “天空攝影師”王汝春8年3000多張照片記錄藍天之增,到“曬曬我的‘家鄉(xiang) 藍’”攝影作品征集見證各地生態巨變,再到朋友圈藍天、晚霞、彩虹越來越多地“刷屏”,大家共同的感受是,環境好了,怎麽(me) 拍都好看,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曾被認為(wei) 不花三五十年是不可能改變的空氣汙染,在新時代以來發生了重大轉變。其實,又何止是空氣?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wei) 30微克/立方米,優(you) 良水質斷麵比例為(wei) 89.4%,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一組組數據,佐證著人們(men) 對“藍天碧水淨土”的主觀感受。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夠辦到?

  環境汙染,曾是發展之痛。如今的發展,向綠而行。雲(yun) 南要發展,也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一邊做“減法”,堅決(ju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一邊做“加法”,抓住綠色鋁、矽光伏、新能源電池產(chan) 業(ye) 。一加一減之間,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鮮明。發展方式變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信念,成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發展實踐,繪出美麗(li) 中國新畫卷。

  發展之變,背後是理念之變、製度和行動之力。每一條支流都有了管家,河長製帶來“河長治”;一家家企業(ye) 關(guan) 停並轉,在壯士斷腕中,尋求脫胎換骨,換來渚清沙白;退捕上岸的打魚人變成護魚人,吃上生態飯,“保護好生態,日子才能過得長久”……曾經“病得不輕”的長江,重現“一江碧水向東(dong) 流”美景,靠的是沿江省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靠的是群眾(zhong) 從(cong) “靠江吃江”向“靠江護江”轉變,歸根結底是“思想認識發生重大轉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wei) 共識”。從(cong) 長江看全國,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

  2101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已遍布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累計接待參訪公眾(zhong) 超過2.1億(yi) 人次,人們(men) 更加關(guan) 心環保,生態環境素養(yang) 顯著提升;目前我國已有超過3500萬(wan) 名生態環境誌願者,生態環境保護由“要我做”轉變為(wei) “我要做”;更廣泛意義(yi) 上,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建築、綠色快遞等深入人心,堅定捍衛美好環境、堅決(jue) 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從(cong) “少數人努力”轉向“全社會(hui) 參與(yu) ”。從(cong) 理念共識轉變為(wei) 行動自覺,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不斷激發,匯聚起“美麗(li) 中國,我是行動者”的強大合力。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馳而不息、久久為(wei) 功,定能譜寫(xie)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讓群眾(zhong) 生態獲得感成色更足。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