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萬千氣象看中國·北疆綠潮奔湧】烏梁素海“蝶變重生”

發布時間: 2024-06-05 18:15:00 來源: 央廣網客戶端

  在曆史的長河裏,烏(wu) 梁素海遭遇過“生死劫”,最終迎來生態修複煥新。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這裏曾是盛唐時期的邊塞重城,擁有四通八達的商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後因地質變遷,古鎮沉入海底,烏(wu) 梁素海浮出水麵。

  烏(wu) 梁素海原為(wei) 黃河故道。19世紀中葉,母親(qin) 黃河在河套地區南移,留下驚鴻一瞥,締造了享譽世界的黃河“幾字彎”的“塞外明珠”烏(wu) 梁素海。


航拍一碧萬(wan) 頃的烏(wu) 梁素海(央廣網發 牛天甲 攝)

  “浩瀚紅柳海,水明蘆葦青。魚歡掀銀浪,鳥悅忘返程。”這首詩足以證明烏(wu) 梁素海曾經的美。

  烏(wu) 梁素海位於(yu) 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前旗,在“魚米之鄉(xiang) ”河套平原東(dong) 部。北依陰山,南臨(lin) 黃河。整體(ti) 水域麵積293平方公裏,集湖泊、濕地、草原三大景觀於(yu) 一體(ti) ,隸屬於(yu) 烏(wu) 梁素海濕地自然保護區。

  它是全球範圍內(nei) 幹旱草原及荒漠地區極為(wei) 少見的大型多功能湖泊,2002年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黃河生態安全的“自然之腎”,也是地球同一緯度最大濕地、黃河流域最大淡水湖,我國北方候鳥南遷途中重要的天然驛站。


有一種藍叫“烏(wu) 梁素海藍”(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烏(wu) 梁素海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淨化、防淩防汛、生態多樣化等重要功能。

  曾經的烏(wu) 梁素海水草豐(feng) 美、碧波蕩漾、候鳥翔集。到上世紀90年代,烏(wu) 梁素海出現自然水量補給減少,再加上城市汙水和工業(ye) 廢水汙染,生態功能嚴(yan) 重退化。

  在當時,每年有多達5500萬(wan) 噸的汙水排入烏(wu) 梁素海。到2008年,烏(wu) 梁素海水汙染達到頂峰,湖區暴發大麵積“黃苔”,水質一度惡化為(wei) 劣Ⅴ類,氮磷及重金屬超標,魚的種類和數量大幅度減少,淡水漁業(ye) 基地功能逐漸喪(sang) 失。


烏(wu) 梁素海曾飽受黃苔之苦(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烏(wu) 梁素海生態“告急”,生態係統治理迫在眉睫。之後,一場守護烏(wu) 梁素海、守護濕地的生態保衛戰打響。

  從(cong) 2018年起,巴彥淖爾市烏(wu) 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全麵啟動,重點實施總投資50.86億(yi) 元的烏(wu) 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國家試點工程和總投資35.89億(yi) 元的《“十四五”烏(wu) 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規劃》,整體(ti) 生態質量逐步好轉。

  到2023年,烏(wu) 梁素海湖心斷麵水質已滿足規劃確定的Ⅳ類水目標,魚類、鳥類種類、數量逐年增加,湖泊生態綜合指數健康。

  如今這裏蘆葦浩蕩、百鳥啼鳴。曾經因水質惡化而被迫離開的鳥群如今又飛回了烏(wu) 梁素海。


赤麻鴨“一家人”在這裏享受天倫(lun) 之樂(le) (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初夏6月,天朗氣清,記者一行走進烏(wu) 梁素海,用心領略這片由山水林田湖草沙編織的巨綠色濕地長廊。站在烏(wu) 梁素海碼頭極目遠眺,連綿壯闊的水域山水相連,深藍色的湖麵與(yu) 湛藍的天空融為(wei) 一體(ti) ,蔚為(wei) 壯觀。

  一簇簇蘆葦蕩隨風律動,發出“沙沙”低鳴。乘遊船穿過一座座鳥島,觀群鳥嬉戲,感受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麵。

  記者從(cong) 烏(wu) 梁素海的生態新舊對比圖裏感受到治理前後的明顯對比。治理前湖麵綠苔彌漫,而治理後的水麵清澈透明。


烏(wu) 梁素海成為(wei) 鳥的“快樂(le) 天堂”(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鳥類棲息繁育是檢閱生態環境優(you) 劣的一個(ge) 重要指標。因生物多樣性持續恢複,烏(wu) 梁素海湖區現有鳥類260多種、魚類29種,再現了魚翔淺底、百鳥翔集的美好景象。

  “赤麻鴨是一種過境候鳥,也是生態環境的天然‘監測員’。”巴彥淖爾市烏(wu) 梁素海海區管理大隊大隊長劉文斌告訴記者,自從(cong) 赤麻鴨落腳烏(wu) 梁素海後,從(cong) 最初的幾隻繁育到現在的五六萬(wan) 隻,如今已經在這裏安家落戶成了留鳥。冬天也在這裏“抱團取暖”,集體(ti) 過冬。

  在這裏,隨時都能看到海雕、白骨頂、草鷺、大紅鸛劃過水麵,泛起絲(si) 絲(si) 漣漪。特別是潔白如玉的疣鼻天鵝,成雙成對嬉戲水麵。烏(wu) 梁素海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疣鼻天鵝的重要繁殖地。

  馬海民,近40年堅守烏(wu) 梁素海,監測著水質的變化,更關(guan) 切鳥類能在這裏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被當地人親(qin) 切地稱為(wei) “鳥叔”。

  在烏(wu) 梁素海,還有很多像馬海明那樣長期堅持鳥類保護的濕地守護者。

  “守護好這顆‘塞外明珠’,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一個(ge) 山青、水秀、空氣新的美麗(li) 家園。”這一句殷殷囑托成了每一位烏(wu) 梁素海生態治理部門和保護者時刻牢記的使命和責任。

  在中央、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等各級部門的重視下,在管理區的重拳治理下,今日之烏(wu) 梁素海,沃野平疇、煙波浩渺、蘆葦浩蕩、群鳥歡飛。


烏(wu) 梁素海成為(wei) 遊客觀光休閑的熱門打卡地(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景色優(you) 美、氣候宜人,活脫脫一個(ge) ‘塞北江南’。”來自江蘇的自駕遊愛好者蘇東(dong) 亞(ya) 表示,從(cong) 打卡這裏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喜歡上這裏的環境和氣候,計劃在這裏展開深度體(ti) 驗。

  如今這裏鄉(xiang) 村和美,美美與(yu) 共。這片北疆壯闊的滄海綠野已經成為(wei) 全國人民牽掛向往的地方。

  劉文斌說,今後,守護好祖國的這顆“塞外明珠”,已成為(wei) 他心中最堅定的信念。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