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對5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ju) 報顯示,當月網絡謠言主要集中在涉公共政策、社會(hui) 民生、科技與(yu) 健康等領域,一些不法分子或假冒官方編造謊言實施詐騙行為(wei) ,或杜撰事實博眼球蹭流量,或傳(chuan) 播偽(wei) 科普誤導公眾(zhong) 認知,擾亂(luan) 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假冒官方行騙斂財。5月以來,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偽(wei) 造“紅頭文件”、虛構官方項目等方式,打著“領取補貼”“投資項目”“發放國債(zhai) ”等旗號,設置騙局,實施詐騙。如冒充國家部委發布“掃碼可領‘2024年個(ge) 人勞動補貼’”郵件,偽(wei) 造“官方”小程序或網站,騙取錢財;打著國家工程或項目的幌子謊稱“‘藏水入疆’工程將於(yu) 9月正式開工”“新疆5G機站管網線路預埋項目施工”,發布所謂投資項目帖文,誘騙投資;假借財政部發行國債(zhai) 之名,偽(wei) 造“紅頭文件”,聲稱“收到‘國債(zhai) 發放通知書(shu) ’便有機會(hui) 申請提款288萬(wan) ”,誘導轉賬。此外,還有人造謠稱“文旅部門幫某農(nong) 家樂(le) 推薦引流”,實則是為(wei) 博取眼球、吸引遊客故意編造的不實言論。
捏造事實搬弄是非。個(ge) 別自媒體(ti) 和網民或虛構杜撰、捏造事實,或捕風捉影、誇大其詞,或混淆視聽,顛倒黑白,造謠傳(chuan) 謠,造成不良社會(hui) 影響。比如,謠言“廣東(dong) 交通最落後的縣沒有國道”“四川涼山最落後山村不通電”與(yu) 事實嚴(yan) 重不符,歪曲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脫貧攻堅成果,對涉事地方形象造成不良影響;謠言“‘中國最貴景區’樓蘭(lan) 故城門票3500元”“新疆克拉瑪依有風力機著火損失千萬(wan) ”“河南鄭州地標建築‘大玉米’樓被大風刮歪”等純屬捕風捉影,刻意博人眼球,徒增網民擔憂情緒。還有個(ge) 別自媒體(ti) 利用網民對大熊貓的關(guan) 注和喜愛,編造“旅美大熊貓‘洋洋’口吐白沫、餓得啃牆皮”“大熊貓國際合作是‘將大熊貓送給外國人做黑實驗’”等謠言,抹黑我國大熊貓保護和國際合作工作,傷(shang) 害社會(hui) 信任。此外,根據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zhong) 號披露,所謂“所有人入境中國都會(hui) 被查手機”的謠言,出自境外反華敵對勢力故意造謠抹黑、搬弄是非,實屬荒謬至極。
胡亂(luan) 科普誤導認知。一些自媒體(ti) 為(wei) 博眼球、引流量,利用人們(men) 對各類科學知識的好奇和需求,製作散布網絡偽(wei) 科普,不僅(jin) 誤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有些甚至借機兜售各種保健品、營養(yang) 品、化妝品,令網民上當受騙。比如謠言“河南小麥單產(chan) 破2500公斤”無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科技發展客觀規律,信口開河炒作小麥產(chan) 量,嚴(yan) 重攪亂(luan) 公眾(zhong) 認知;“發生在我國的紅色極光是‘假極光’?”“太陽耀斑會(hui) 導致頭痛、失眠?”等說法看似新奇,實則缺少科學依據和嚴(yan) 謹論證。另有“靠吃減脂餐就能輕鬆變瘦”“結石患者不能吃豆製品”“每天隻需睡2個(ge) 鍾頭,其餘(yu) 都是浪費時間?”等說法,打著“科學”的幌子傳(chuan) 播似是而非的觀點,渲染焦慮情緒,誤導人們(men) 日常健康生活。
進入6月,恰逢端午、中高考、畢業(ye) 季等重要節點,涉旅遊出行、節慶民俗、中高考政策、求職就業(ye) 等領域的話題關(guan) 注度高,各類謠言亦或隨之增多。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提醒廣大網民,天氣日漸炎熱、頭腦務必冷靜,麵對海量網上信息,始終保持理性客觀態度,切實增強識謠辨謠能力,共建共享清朗網絡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