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白色的風力發電機矗立在海邊,葉片帶著輕盈的節奏隨風翩然旋轉;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將太陽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wei) 電能……近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來到鹽城市射陽低(零)碳產(chan) 業(ye) 園,在黃海之濱的江蘇鹽城市射陽縣,記者深切感受到了新質生產(chan) 力的澎湃動能。
6月6日拍攝的射陽港低(零)碳產(chan) 業(ye) 園外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射陽擁有灘塗109.7萬(wan) 畝(mu) ,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7.6米/秒,蘊藏著豐(feng) 富的“風光”資源,全縣太陽能、風力等新能源年發電量高達37億(yi) 千瓦時。這些電力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wei) 零或趨近於(yu) 零,對環境更加友好,也被稱作綠電。
發揮巨量的綠電資源優(you) 勢,射陽持續提升製造業(ye) “含綠量”。2022年,射陽港低(零)碳產(chan) 業(ye) 園區啟動建設之初,就選擇了差異化策略,將招引目標瞄準了對綠電綠證有需求、對碳排放有要求的項目。近兩(liang) 年來,隨著遠景能源、中車時代、天順風能等項目和科創平台接連入駐,集風場開發、裝備智造、科創研發、檢測認證、運維服務於(yu)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條在這裏逐漸成形。
6月6日,在射陽中車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拍攝的大型風機葉片。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走進鹽城射陽低(零)碳產(chan) 業(ye) 園內(nei) 中車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的150米級海上風電葉片智造車間,紅白相間的風電葉片如羽扇般排列,蔚為(wei) 壯觀。在這裏,智能化網絡體(ti) 係在此實時監控能耗,周圍的路燈也能通過光伏和風扇發電,減少外來電力的使用。公司副總經理郝肖軍(jun) 表示,目前公司的一二期工廠屋頂光伏年發電量達1400萬(wan) 千瓦時,僅(jin) 靠此一項工廠每年就能減少碳排放約3000噸。
6月6日拍攝的位於(yu) 射陽港低(零)碳產(chan) 業(ye) 園的射陽中車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的外景照片(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隨著出口貿易對產(chan) 品碳綜合認證、碳數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企業(ye) 急需一個(ge) 具備碳足跡追蹤能力的園區來提供支持。”站在射陽港零碳產(chan) 業(ye) 研究院智能物聯數字管理中心大屏前能清楚地看到多家企業(ye) 不同功能區域的碳排放情況。遠景智能零碳產(chan) 品首席科學家邱林說,作為(wei) 零碳產(chan) 業(ye) 園區“大腦”和“中樞”,研究院在權威認證機構牽頭下,聯動智庫單位以及園區龍頭企業(ye) ,探索製定適應國際規則的碳足跡認證和零碳園區建設標準體(ti) 係,為(wei) 企業(ye) 開展碳排放碳足跡一站式服務和綠電綠證交易。
6月6日拍攝的射陽港低(零)碳產(chan) 業(ye) 研究院建築屋頂使用的太陽能光伏電能係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今年5月,產(chan) 業(ye) 園成立了綠電綠證服務聯合體(ti) ,為(wei) 園區綠電市場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推動更多入駐企業(ye) 參與(yu) 綠電交易。“我們(men) 力爭(zheng) 全年實現綠電交易500萬(wan) 千瓦時,綠證交易超1000張,助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陳雙喜表示。
6月6日在射陽港低(零)碳產(chan) 業(ye) 園拍攝的長廊頂部太陽能光伏係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在射陽,除了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更多低碳應用場景正在走入生活。大樓外牆鋪設表麵光伏板,樓下是光儲(chu) 充一體(ti) 化車棚,路邊有風光儲(chu) 一體(ti) 化路燈……在射陽港低(零)碳產(chan) 業(ye) 園,記者還體(ti) 驗到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在這個(ge) 名為(wei) “零碳社區”的企業(ye) 員工生活配套服務區域內(nei) ,幾乎所有的生活場景,都可以實現綠電直供。
“通過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零碳社區每年發出的綠電就有250萬(wan) 度,在完全滿足居民需求的同時,還能餘(yu) 電上網。”陳雙喜邊走邊向記者介紹,零碳社區通過搭建智慧物聯綜合管理平台,對生活領域各環節進行分析、預警、管控和評價(jia) ,進一步引導居民養(yang) 成綠色低碳的生活習(xi) 慣。
據了解,零碳社區於(yu) 2023年1月開工建設,占地75畝(mu) ,主要建設有職工公寓、人才公寓、食堂、商業(ye) 綜合體(ti) 以及地下建築等其他附屬設施。目前,職工公寓和食堂已經投入使用,人才公寓和商業(ye) 綜合體(ti) 也基本竣工,可入住專(zhuan) 家人才、產(chan) 業(ye) 工人3500人以上。
6月6日拍攝的射陽港低(零)碳產(chan) 業(ye) 研究院門前的“零碳巴士”。新華網 李然 攝
為(wei) 了滿足社區居民的通勤需求,產(chan) 業(ye) 園還配備了一輛科技感十足的“零碳巴士”。全車長30米,雙車頭,特別的是它可以通過車頂光伏、綠電充能、電池儲(chu) 能等方式確保車輛運行。借助車載傳(chuan) 感器,巴士能夠精準地行駛在既定的“虛擬軌跡”上,實現智能運行,更加便捷環保。
“向綠而行、逐夢藍海,我們(men) 奮力跑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射陽縣縣長王寧說,射陽將錨定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加快打造綠電應用示範地、綠色產(chan) 業(ye) 集聚地、綠色標準策源地,為(wei) 高質量發展構築起硬核支撐。
記者:李然 柯高陽
編輯:周佳苗 馬宇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