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出席海峽青年論壇的嘉賓共同啟動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我之前有很多台青在兩(liang) 岸交流領域發光發熱,如今這個(ge) 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的台灣教師賴彥君14日在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上動情地說,這場接力跑,兩(liang) 岸青年從(cong) 未停下腳步。
海峽青年論壇是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台灣青年們(men) 如約來赴這一年一度的盛會(hui) ,暢敘各自的奮鬥感懷,在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故事集”裏留下動人篇章。
賴彥君是個(ge) 台北女孩,從(cong) 求學武漢大學,取得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到通過湖北“千崗迎台青”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入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武漢生活15年的她“越來越明晰肩頭的責任”。她選擇投身公益,為(wei) 在大陸台胞提供法律谘詢、公益普法等服務。
論壇上,賴彥君以“過來人”身份,分享自己的求學、就業(ye) 經驗。“多向台灣青年分享自己在大陸的經曆和感悟,讓更多台灣青年了解大陸,這正是我要求自己做到的。”她說。
來自台灣新竹的台青吳若瑀,目前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擔任科技特派員。她在日常工作中,既協助台灣企業(ye) 了解大陸的法律法規以及產(chan) 業(ye) 政策,也向大陸分享交流台灣的產(chan) 業(ye) 經驗。
“也許有些台青對於(yu) 來大陸創業(ye) 還是有一些顧慮,但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像我這樣深耕大陸的台青還是很多,我們(men) 可以協助大家,不用擔心,盡管過來就好了。”吳若瑀在論壇上向島內(nei) 台青喊話。
畢業(ye) 於(yu) 台灣東(dong) 吳大學英語專(zhuan) 業(ye) 的陳於(yu) 萱入職廈門航空7年,她向論壇現場嘉賓分享喜訊:廈門航空台乘隊伍中有19人已在大陸成家立業(ye) ,就在今年初,麵向台灣同胞的廈門市保障性商品房開放選購。“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在萬(wan) 米高空搭建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橋梁,幫助更多的同胞暢行兩(liang) 岸,讓愛回家。”
來自台灣的青年們(men) 在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開幕現場(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論壇上,一支特殊的團隊登上舞台,他們(men) 是由海峽兩(liang) 岸棒球青年組建的福建省棒球隊。前不久,他們(men) 參加了中國棒球聯賽,以“兩(liang) 岸聯合組隊”形式參加國家級賽事,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該棒球隊的主教練曾華偉(wei) 來自台灣,他說:“之前常來大陸比賽,沒想到會(hui) 獲得在省隊執教的機會(hui) ,這是我全新的開始,沒有猶豫就來了。也希望以我的經曆告訴台灣球員,大陸有很多好政策,可以提供一個(ge) 很廣闊的舞台。”
“再難走的路、再坎坷的路,隻要橋建起來,就有希望。”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綜合室主任張華說,希望論壇上台青的分享就像飽滿的種子,伴著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春風散播兩(liang) 岸,生根發芽。
本屆論壇還為(wei) 首批全國青聯兩(liang) 岸青少年研學交流站、台港澳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工作站、閩台青年服務站授牌,為(wei) 2023年福建台灣青年“創業(ye) 之星”頒獎。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青年精英、專(zhuan) 家學者以及各界人士約550人參加論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