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可克達拉豔陽高照。穿上工作服,穿過消毒室,一座現代化養(yang) 殖基地便映入眼簾。一頭頭體(ti) 格健碩的養(yang) 殖牛,沐浴著陽光,悠哉悠哉地吃草、散步。待產(chan) 母牛住著獨立“別墅”,在牛欄裏安心“養(yang) 胎”。剛出生不久的牛犢,享受著特殊照料,靜靜地臥在牛棚裏休憩。
“這裏是我們(men) 的良種繁育場,飼養(yang) 了1萬(wan) 多頭新疆褐牛、華西牛和中國西門塔爾牛。像這樣的養(yang) 殖基地,我們(men) 還有十多個(ge) ,養(yang) 殖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新疆創錦農(nong) 牧業(ye) 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李炯春自豪地說。
位於(yu) 新疆可克達拉市的現代化養(yang) 殖基地。人民網 李欣洋攝
當前,新疆正全力推進“八大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其中之一就是優(you) 質畜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集群。
創錦農(nong) 牧業(ye) 公司自成立以來,總投資20億(yi) 元,養(yang) 殖設施總占地4000餘(yu) 畝(mu) ,產(chan) 業(ye) 基地覆蓋伊犁河穀。去年,3萬(wan) 多頭牛從(cong) 這裏走向全國,銷往廣東(dong) 、上海、江蘇、湖南、四川、廣西等地,成為(wei) 人們(men) 餐桌上的美味。
不遠處,高大的飼料罐格外醒目。李炯春介紹,公司除良種牛繁育,肉牛養(yang) 殖外,還相繼建成飼料廠、有機肥廠、奶製品加工廠、屠宰加工食品廠和農(nong) 牧業(ye) 機械製造廠,已形成有機生態循環的全產(chan) 業(ye) 鏈。
“我們(men) 每年簽訂的各種飼草料種植訂單就有將近10萬(wan) 畝(mu) ,帶動不少周邊種植戶增收致富。”李炯春說。
養(yang) 牛場。人民網 李欣洋攝
群眾(zhong) 要致富,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基礎。
為(wei) 了更好地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創錦農(nong) 牧業(ye) 公司積極推行“龍頭企業(ye) +合作社+養(yang) 殖戶”機製,實行“牲畜統一采購、統一防疫、統一保險、統一品種改良、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養(yang) 殖標準、統一銷售”的“七統一”運作模式,有效解決(jue) 群眾(zhong) 養(yang) 殖、銷售“兩(liang) 頭難”問題。
“我們(men) 引領創辦了41個(ge) 牛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養(yang) 殖牛2萬(wan) 餘(yu) 頭,600多養(yang) 殖戶年均增收5萬(wan) 餘(yu) 元。”李炯春說。
養(yang) 牛場。人民網 李欣洋攝
朱瑪克敏·托合達生是創錦農(nong) 牧業(ye) 公司的一名包裝工。“工作以來,我和丈夫的生活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有感而發地說。
多年前,朱瑪克敏·托合達生和丈夫工作不穩定,欠下5萬(wan) 多元債(zhai) 務,生活非常困難。後來經人介紹,她和丈夫來到剛剛成立不久的創錦農(nong) 牧業(ye) 公司工作。
“現在,我們(men) 每個(ge) 月都有1萬(wan) 元收入。不僅(jin) 還清了債(zhai) 務,而且蓋了新房,買(mai) 了新車,生活越來越好了。”朱瑪克敏·托合達生開心地說。
目前,創錦農(nong) 牧業(ye) 公司有600餘(yu) 名員工。許多員工和朱瑪克敏·托合達生一樣,在這裏實現致富增收,收獲美好生活。
李炯春說:“到2025年,我們(men) 計劃養(yang) 殖育肥牛10萬(wan) 頭,繁育良種牛1.5萬(wan) 頭,實現銷售收入30億(yi) 元,帶動1.6萬(wan) 戶職工群眾(zhong) 增收。”
“在這裏工作很開心,我還介紹了很多同鄉(xiang) 過來,相信我們(men) 的生活未來會(hui) 更‘牛’。”朱瑪克敏·托合達生說。(趙強、劉慧、劉潔妍、石麗(li) 峰、李欣洋、劉寧、楊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