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紅樹林灘塗,留給了孩子們(men) 親(qin) 近自然的空間。人民網記者 李彤攝
留白,是中國水墨畫慣有的技巧,留下一處白,深感畫中意。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上“留白”,亦是科學發展的“藝術”,別有韻味。
站在深圳灣紅樹林公園堤岸邊,灘塗連著海,美得像一幅畫,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了;從(cong) 棧橋遠眺,白鷺在空中飛翔。低頭看,跳躍的彈塗魚和進進出出的潮蟹,讓人感到生命的動靜。深圳紅樹林是我國唯一位於(yu) 市區,麵積最小的自然保護區,也被人稱為(wei) “袖珍型保護區”。
同樣“植”此青綠,向西走還有“城央綠心”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與(yu) “北肺”白雲(yun) 山並稱為(wei) 廣州中心城區的兩(liang) 大生態屏障。在這裏,“端午景”吸引了附近的居民,賽龍舟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人們(men) 從(cong) 四麵八方聚在一起。
“增綠就是增優(you) 勢”“以綠為(wei) 主,綠了就美了”,作為(wei) 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dong) 正在推動“綠美廣東(dong) ”建設,加快“山水工程”、紅樹林等生態修複,構建從(cong) 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格局。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一角。公園供圖
城在林間,人在景中。在廣東(dong) ,發展與(yu) 保護不是一道“單選題”,而是兼顧兼得、並行不悖的雙向奔赴。
作為(wei) 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可謂寸土寸金。麵對巨大利益依然“留白”,舍與(yu) 得、進與(yu) 退方寸間,“畫”之格局,高下立現。深圳開展了一批紅樹林濕地生態修複工程,通過人工種植紅樹林、營造鳥類棲息灘塗等措施,自2020年以來完成紅樹林營造修複任務25.72公頃。
“紅樹林周邊放棄了商業(ye) 開發,是通過保護修複建立的,一側(ce) 是紅樹林濕地、一側(ce) 是生態公園,沿線灘塗長約6公裏。”深圳灣紅樹林公園工作人員老謝對人民網記者說,這裏滿足了市民康體(ti) 休閑、自然教育、家庭聚會(hui) 等需求,打造了宜居宜業(ye) 宜遊的都市生活圈。
人民網記者采訪紅樹林公園遊客。人民網記者 李彤攝
“綠美廣東(dong) ”也是“美麗(li) 中國”的鮮活注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經成為(wei) 全民共識。用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保護生態成為(wei) 了自覺行動。
過往十年變遷,綠色成為(wei) 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各省份從(cong) “國之大者”高度抓生態環境保護,在對產(chan) 業(ye) 的“運筆”選擇上也在“留白”,避免一擁而上灼燒美的空間。也要看到,圍繞土地利用效率、資源保護性開發,各地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落日餘(yu) 暉,海口灣畔,水麵浮光。“留白”讓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歸於(yu) 統一,白鷺、彈塗魚、潮蟹等生物得以安家,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孩子們(men) 嬉戲玩鬧的笑聲回蕩在天空。(宋麗(li) 雲(yun) 、李彤、歐陽易佳、王天樂(le) 、黃盛、張素玲)
紅樹林灘塗沿線一角。人民網記者 張素玲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