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北京隆重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深刻總結了新時代科技事業(ye) 發展的重要經驗,精辟論述了科技創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偉(wei) 大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係統闡明了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基本內(nei) 涵和主要任務。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飽含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發出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wei) 目標奮勇前進的號召,為(wei) 做好新時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這場全球矚目的盛會(hui) 上,我們(men) 以國家的名義(yi) 致敬科技工作者、禮讚科技創新、謳歌科學家精神,極大地激發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雄心壯誌,必將在全社會(hui) 進一步形成崇尚科學的風尚,凝聚起億(yi) 萬(wan) 人民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圍繞科技製高點的競爭(zheng) 空前激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這要求我們(men) 必須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人才的戰略意義(yi) ,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加大創新力度,加快補上短板、弱項,搶占科技競爭(zheng) 和未來發展製高點。
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現代化。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深刻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運用好“八個(ge) 堅持”重要經驗,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強科技創新、推進科技現代化;要在五個(ge) 方麵重點發力——充分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完善黨(dang) 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ti) 製,構建協同高效的決(jue) 策指揮體(ti) 係和組織實施體(ti) 係;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要全麵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統籌各類創新平台建設,加強創新資源優(you) 化配置;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製,加快培養(yang) 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要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為(wei) 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頒發獎章、證書(shu) ,這是黨(dang) 和國家對科學家的崇高禮遇,體(ti) 現出總書(shu) 記對科技人才的深切關(guan) 懷。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記總書(shu) 記的殷切囑托,不負期望、不辱使命,以獲獎者為(wei) 榜樣,心懷“國之大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wei) 大事業(ye) ,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ye) 績。
創新無止境、探索無止境。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拿出與(yu) 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矢誌奮鬥,久久為(wei) 功,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