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為中國式現代化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

發布時間: 2024-06-26 10:31: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6月24日上午,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在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大會(hui) ,為(wei)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做好新時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現代化一直是我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有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國科技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科技體(ti) 製改革打開新局麵,國際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放眼神州大地,智能高鐵跑出全球新速度、5G加速賦能千行百業(ye)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祖衝(chong) 之號”問世,體(ti) 現著創新力量的洶湧澎湃;縱觀國際市場,國產(chan) 大飛機C919、國產(chan) 大型郵輪、外貿“新三樣”成為(wei) 中國製造的新名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特高壓輸電走在世界前列,凸顯出科技大國的欣欣向榮;仰望浩瀚星空,“墨子”傳(chuan) 信、“北鬥”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讓中華民族跨越千年的哲思與(yu) 夢想照進現實。這些科技成果與(yu) 突破,共同見證著我國科技事業(ye) 發展不斷拓寬的高度、廣度與(yu) 深度。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men) 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從(cong) 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以產(chan) 業(ye) 升級構築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nei) 涵型增長。以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已融入我國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借助藥物分子大模型,科研人員將先導藥的研發周期從(cong) 數年縮短至1個(ge) 月;在北京中關(guan) 村亦莊園,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設立3年多來,測試裏程已近3000萬(wan) 公裏,提供常態化出行與(yu) 生活服務超1160萬(wan) 人次……通過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一項項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正加速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匯聚為(wei) 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能。

  中國要強盛、要複興(xing) ,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2023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超過3.3萬(wan) 億(yi) 元,是2012年的3.2倍,居世界第二位;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4%;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居世界第一;基礎研究投入從(cong) 2012年的499億(yi) 元提高到2023年的2212億(yi) 元,占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比例從(cong) 4.8%升至6.6%,在量子信息、幹細胞、腦科學、類腦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隨著科技投入持續攀升,我國科技整體(ti) 實力顯著提高,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cong) 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鮮活的數據,彰顯著我國全力奔向科技強國的有力步伐。

  近年來,從(cong) 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zhuan) 利法》等,到《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43項政策措施,再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關(guan) 於(yu) 深化科技獎勵製度改革的方案》等一係列文件密集出台,為(wei) 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提供了製度保障。未來,更要全麵發力、多措並舉(ju) ,完善科技創新體(ti) 係,大力培育創新文化,不斷健全科技評價(jia) 體(ti) 係和激勵機製,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ti) 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全社會(hui) 形成鼓勵、支持、參與(yu) 創新的良好風尚,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相信,我們(men) 定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奮勇前行、力爭(zheng) 上遊,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光明日報》(2024年06月26日 04版)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