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中國發布丨夏季達沃斯論壇熱議經濟增長新前沿 期待中國創造更多機遇

發布時間: 2024-06-29 10:49:00 來源: 中國網

  6月25日至27日,以“未來增長的新前沿”為(wei) 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jun) 者年會(hui) (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舉(ju) 行。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規模、場次、嘉賓數量再創新高,來自商界、政界、學術界、社會(hui) 組織和國際組織嘉賓圍繞全球新經濟、產(chan) 業(ye) 新前沿等六大主題展開探討。

  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將創造更多機遇

  中國經濟發展是備受矚目的話題,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也不例外。景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中華地區、東(dong) 南亞(ya) 及澳大利亞(ya) 行政總裁馬丁·弗蘭(lan) 克說,中國在光伏、鋰電等新能源領域的創新令世界矚目,未來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前沿創新領域發展空間很大,這為(wei) 跨國企業(ye) 和國際機構發展提供了不小機遇。

  今年1-5月,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實際使用外資504.1億(yi) 元人民幣,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2.2%,較去年同期提高2.7個(ge) 百分點。智能消費設備製造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服務業(ye) 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332.9%、103.1%。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0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6.3%,其中我國企業(ye) 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8.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2.7%。

  畢馬威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管合夥(huo) 人蔡偉(wei) 表示,中國在全球綠色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與(yu) 此同時,中國依然是吸引外資的重要目標國,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市場信心十足。

  鑒於(yu) 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德意誌銀行在4月將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上調了0.5個(ge) 百分點至5.2%,近期惠譽評級也將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從(cong) 3月的4.5%上調至4.8%。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相信內(nei) 地經濟能夠企穩,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帶來更多投資機會(hui) 。希望香港可以成為(wei) 一個(ge) “超級聯係人”,把內(nei) 地和世界連接起來,為(wei) 各方提供更加豐(feng) 富、多元化的機會(hui) 。

  共話增長新前沿 合作仍是主旋律

  會(hui) 議期間,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十大新興(xing) 技術報告》,十大新興(xing) 技術包括驅動科學發現的人工智能、隱私增強技術等。

  去年12月,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全球“燈塔工廠”累計達到153座,其中,位於(yu) 中國的工廠數量超過1/3。這些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ye) 領域智能製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工廠,正聚焦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趨勢,期待高新技術為(wei) 生產(chan) 力賦能。

  富士康工業(ye) 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數據官劉宗長認為(wei) ,AI大模型的出現,可以讓一線管理者和現場員工的工作更簡單。卡奧斯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海琴表示,智能化轉型不僅(jin) 對於(yu) 企業(ye) 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還能使工作環境更加安全、舒適、高效。

  馬裏蘭(lan) 大學克拉克傑出教授、工業(ye) 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李傑提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要結合企業(ye) 自身業(ye) 務,而不是標準化、普遍化的使用。日本NTT DATA亞(ya) 太區首席執行官約翰·隆巴德則強調,要加強技術監管,確保數據安全,在有效監管下,才能安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

  盡管世界局勢風雲(yun) 變幻,但合作仍是人心所向。清華大學蘇世民書(shu) 院院長、教授薛瀾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安全最明顯的挑戰是自主化係統帶來的風險,需要包括中國、美國等領先國家在內(nei) 的世界各國對話合作解決(jue) 。英科智能首席執行官查沃隆科夫表示,人工智能需要有一定的標準,需要全球協作,參與(yu) 競爭(zheng) 的應該是公司而不是國家。

  “培養(yang) 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是全球各國麵臨(lin) 的共性問題,這需要教育係統進行長期改革,將更多數字技術的相關(guan) 知識和技能融入到教學內(nei) 容中。”約旦數字經濟與(yu) 創業(ye) 大臣艾哈邁德·哈南德表示,約旦與(yu) 中國簽署了一係列諒解備忘錄和協議,用於(yu) 培養(yang) 人工智能人才。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