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我們(men) 親(qin) 愛的祖國,從(cong) 今走向繁榮富強……”香港文化中心音樂(le) 廳內(nei) ,香港兒(er) 童合唱團團員思瑤正與(yu) 小夥(huo) 伴們(men) 齊聲高歌,台下觀眾(zhong) 自發加入合唱,現場氣氛熱烈。
心之所係,行之所向。今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施行;4月,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小組,旨在協調特區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內(nei) 容對接,在不同層麵加強國家曆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chuan) 承和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
近來,香港的大街小巷、課堂內(nei) 外,形式多元的愛國主義(yi) 教育活動吸引了青少年踴躍參與(yu) ,愛國愛港熱潮湧動。
深耕細作,厚植愛國愛港情懷
曲徑蜿蜒,壕溝遍布,港島筲箕灣的一座小山上,香港海防博物館向海而立。
“這是香港唯一以軍(jun) 事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2022年11月重新開放後,我們(men) 加強了香港保衛戰、東(dong) 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關(guan) 於(yu) 抗日戰爭(zheng) 的曆史展陳。”香港海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梁明穎說,期望觀眾(zhong) 能更深切地認識這段抗戰曆史,緬懷當年為(wei) 保家衛國而犧牲的同胞,明白香港與(yu) 國家血脈相連,提升國家認同感、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
5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香港海防博物館將於(yu) 今年9月改設為(wei)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通過專(zhuan) 題講座、曆史考察、巡回展覽等一係列活動,做好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攜手社會(hui) 各界著力增強青少年的國家觀念和愛國精神,積極弘揚以愛國愛港為(wei) 核心、同“一國兩(liang) 製”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jia) 值觀,讓青少年從(cong) 小培養(yang) 國家意識、加強國民身份認同。
推行初中中國曆史科新課程大綱、《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及15個(ge) 科目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所有中小學在每個(ge) 上課日、元旦日、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和國慶日升掛國旗,每周舉(ju) 行一次升國旗儀(yi) 式;“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指導中小學配合重要節日開展國民教育活動……隨著一連串舉(ju) 措在香港落地,“愛我中華”的種子也在孩子們(men) 心中深深紮根。
“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小組的首項活動,是舉(ju) 辦以‘愛國愛港愛社區’為(wei) 主題的吉祥物創作及標誌設計比賽,旨在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將愛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香港特區政府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瓊說。
6月初接到該比賽的邀請函後,元朗一所中學的語文老師韓曉愉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除了校內(nei) 宣傳(chuan) ,她還利用課餘(yu) 時間與(yu) 學生一對一交流,引導他們(men) 以豐(feng) 富多彩的形式抒發愛國愛港之情。
“愛國主義(yi) 教育是細水長流、深耕細作的工作。”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希望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小組與(yu) 社會(hui) 各界深化合作,在學校及社區層麵加強愛國主義(yi) 教育、國家安全教育、中國曆史和中華文化教育,並善用媒體(ti) 平台做好傳(chuan) 播工作。
交流交往,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祖國航天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再到世界領先,這份自豪感讓我對星空更加癡迷。”2月,曆時3個(ge) 月的“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在香港閉幕,香港中學生沈子雯仍然意猶未盡。
“極地科學家們(men) 的勇氣、智慧和民族精神值得我學習(xi) 。作為(wei) 中國人,我感到很驕傲!”4月,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及南極考察隊訪港,參加交流活動的香港培僑(qiao) 中學學生陳開元激動萬(wan) 分。
“國產(chan) 大飛機凝聚了我國無數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是中國智慧的結晶。”6月,搭乘東(dong) 航C919執飛的MU7192航班由香港前往上海實習(xi) ,香港樹仁大學學生武世鵬心潮澎湃。
…………
一個(ge) 個(ge) 新時代偉(wei) 大成就,激發香港青年學子們(men) 的愛國心、報國誌。“這是一堂生動的國民教育課。”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將國家發展與(yu) 學生夢想緊密相連,可讓學生對國情有更深刻的了解。
蔡若蓮表示,香港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推行國民教育。在課程設置方麵,小學階段的常識科涉及國民身份認同、中華文化等內(nei) 容;中學階段,中國曆史科已成為(wei) 初中獨立必修科目;高中階段,公民與(yu) 社會(hui) 發展科課程緊扣國家發展。一係列課程設置,致力於(yu) 加強對香港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曆史和中華文化教育。
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記者了解到,全港高校及中小學正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赴內(nei) 地交流和實習(xi) 計劃,幫助香港青少年增進對祖國的了解和認知,從(cong) 而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為(wei) 彪炳史冊(ce) 的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所震撼,為(wei) 祖國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而讚歎……前不久,由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首屆“國家安全教育參訪團”活動舉(ju) 行,來自17所中學的75名校長和師生前往北京、上海和杭州參訪學習(xi) ,在故宮博物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良渚博物院等地參觀。
“看升旗儀(yi) 式時,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men) 感到無比自豪,心中湧起深深的敬意,我願意為(wei) 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香港道教聯合會(hui) 鄧顯紀念中學的學生說。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hui) 主席黃錦良表示,要增強香港的國民教育,前往內(nei) 地交流是其中重要一環。學生們(men) 通過遊覽祖國大好河山、感受曆史文化魅力,可深化課堂所學,加強國民身份認同。
社會(hui) 同心,開創國情教育新實踐
今年元旦,香港新田永平村的一座丁屋前,伴隨著雄壯的《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鮮豔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在微風中冉冉升起。這裏是香港民間首個(ge) 愛國主義(yi) 教育展廳的所在地。
刻著“有國有家”的陶瓷水杯、東(dong) 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黑白照片、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紀念封……200餘(yu) 件珍貴曆史文獻資料無聲講述著香港同胞的家國情懷。
展廳策展人之一、香港特區立法會(hui) 議員尚海龍表示,設立展廳旨在於(yu) 社會(hui) 層麵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讓香港青少年成長為(wei) 兼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愛國者。
民間機構是香港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力量。於(yu) 2023年成立的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yi) 教育基金會(hui) 日前推出助學金計劃,為(wei) 基層家庭的中小學生提供學習(xi) 資助。“希望通過基金會(hui) 平台,為(wei) 孩子們(men) 提供更多接受愛國主義(yi) 教育的機會(hui) ,讓他們(men) 正確認識香港與(yu) 國家的關(guan) 係、個(ge) 人與(yu) 國家的關(guan) 係,理解國家的發展道路,樹立國家觀念和家國情懷。”基金會(hui) 會(hui) 長譚錦球說。
《國旗國徽國歌知多少》係列讀本、《我的家在中國》叢(cong) 書(shu) 、《我們(men) 的國家,我們(men) 的安全》繪本……提及麵向香港青少年的主題出版物,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業(ye) 務發展與(yu) 公關(guan) 部副總經理李夢如數家珍,“這些生動的國情知識讀物‘有趣又有料’,可幫助幼兒(er) 及青少年讀者了解國家,增強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李夢介紹,集團所屬香港三聯書(shu) 店、香港中華書(shu) 局、香港商務印書(shu) 館等每年出版中英文新書(shu) 約2000種,其中國情教育題材出版物有數百種,屢獲海內(nei) 外出版大獎。
打開AR(增強現實)遊戲,走進宋代名畫《千裏江山圖》,看王希孟揮毫賦彩,行雲(yun) 流水間“青綠”盛放眼前;戴上MR(混合現實)眼鏡,仿佛置身大自然中,跟隨二十四節氣而變換的場景栩栩如生,伸手可觸……6月初,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旗下公司創立“中華文化有意思”融合出版項目,致力於(yu) 以數字科技賦能中華文化全球傳(chuan) 播。目前,該項目已在多所香港中小學試行,師生反饋積極。
“這是香港國情教育的創新實踐。”李夢說,期望用青少年喜歡的方式,向香港青少年展現燦爛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美好的當代中國,引導他們(men)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長大後為(wei) 建設香港、振興(xing) 中華多作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