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理、智慧農(nong) 業(ye) 、直播帶貨……如今的鄉(xiang) 村變得越來越“硬核”!手機成為(wei) 了新農(nong) 具,網絡成為(wei) 了新農(nong) 資,直播成為(wei) 了新農(nong) 活。數字技術在為(wei) 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的同時,也正以多種形式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農(nong) 村電商按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快進鍵”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2018-2022)》指出,大力發展數字農(nong) 業(ye) ,實施智慧農(nong) 業(ye) 工程和“互聯網+”現代農(nong) 業(ye) 行動,建設具有廣泛性的農(nong) 村電子商務發展基礎設施,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ti) 係等。
在政策的指引下,近年來,浙江、江蘇、山東(dong) 、福建等地,一批批的專(zhuan) 業(ye) “淘寶村”紛紛湧現。在浙江麗(li) 水,通過一係列政策保障,以農(nong) 村青年、大學畢業(ye) 生為(wei) 主要服務群體(ti) ,以優(you) 質農(nong) 特產(chan) 品網上銷售為(wei) 工作重點的農(nong) 村電子商務,這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麗(li) 水農(nong) 村電商網店(企業(ye) )已超過1.9萬(wan) 家,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5.3萬(wan) 人,全市20萬(wan) 粉絲(si) 以上、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核心標識度的新農(nong) 人賬號已達150多個(ge) ,其中年直播帶貨上億(yi) 元的賬號就有10多個(ge) 。實現網絡零售額41.2億(yi) 元,帶動1萬(wan) 多名村民就業(ye) ,帶動村鎮增收1.5億(yi) 元。
“2022年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725.7億(yi) 元,同比增長22.8%,高於(yu) 全省平均增速15.6個(ge) 百分點。其中,農(nong) 村電商貢獻巨大。”麗(li) 水市商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武拉平表示,在農(nong) 村地區,直播電商發揮了五大功能,分別為(wei) 賦能小農(nong) 戶走進大市場,幫助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對接大需求,助力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獲得現代技術,推動廣大農(nong) 民融入現代社會(hui) ,助力全國各地不斷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前兩(liang) 個(ge) 月,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達1653.95億(yi) 元,同比增長10.59%,為(wei) 擴內(nei) 需穩增長、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帶來強勁動力。
智慧農(nong) 業(ye) 為(wei) 鄉(xiang) 村插上科技翅膀
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深度耦合,各類數字化應用場景下的“新農(nong) 具”不斷“上新”,田間地頭農(nong) 機穿梭、無人機飛舞,全程機械化作業(ye) 已成為(wei) 日常,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已加快向數字農(nong) 業(ye) 轉型。
在河南新鄉(xiang) 市新鄉(xiang) 縣的麥田裏,矗立著一根根“智慧合杆”,這些合杆上搭載了太陽能電池板、高清攝像頭、大氣傳(chuan) 感器、土壤傳(chuan) 感器等設備,它們(men) 通過大數據模型的計算,將氣象信息、土壤墒情、肥力情況以及苗情等數據實時傳(chuan) 輸至“中原農(nong) 穀數智大腦”。經過智能分析處理後,這些信息被精準地發送給農(nong) 民,為(wei) 他們(men) 提供了科學、高效的生產(chan) 指導。
而在蘇州望亭鎮,農(nong) 村合作社則依托北鬥導航技術,打造了一個(ge) 全流程無人化農(nong) 場。在這裏,耕地、播種、施肥、收獲等水稻生產(chan) 的全過程都實現了智能化操作,極大地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解決(jue) 了農(nong) 戶在生產(chan) 中遇到的難題。實現了從(cong) “會(hui) 種田”到“慧種田”的轉變……
隨著網絡等基礎設施不斷向鄉(xiang) 村延伸,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正加速向智慧農(nong) 業(ye) 轉型。數據顯示,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率已達27.6%,大田種植信息化率也達到了26.4%。這一轉變不僅(jin) 提高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也提升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質量,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新的活力。
數字化政務賦能鄉(xiang) 村基層治理
當今,鄉(xiang) 村的數字化建設不僅(jin) 為(wei) 農(nong) 村帶來了生產(chan) 上的便利和經濟上的增長,同時也賦能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在全國範圍內(nei) ,各地政府紛紛加大投入,加快鄉(xiang) 村數字化綜合服務平台建設,以推動數字技術與(yu) 鄉(xiang) 村治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民生服務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日前,四川省攀枝花市首個(ge) “數字鄉(xiang) 村”平台在仁和區福田鎮建成投入使用。平台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實現了鎮村兩(liang) 級應急廣播、重要路段監控、服務信息推送、數字黨(dang) 建、綜合治理和惠民服務等智能化管理;在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全鎮共安裝437個(ge) 攝像頭用戶,通過鎮、村(社區)平台可查看全鎮所有道路出口、轉角、交叉路口,視頻存檔7天回看,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生活帶來的很大的便利。
數字技術賦能鄉(xiang) 村治理能做的遠不隻這些。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呼和木獨鎮東(dong) 紅柳村接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數字服務平台後,為(wei) 25名獨居老人或患有高血壓等疾病的老人配發了智能手環。通過手環,老人的心率、血壓等信息可以隨時傳(chuan) 輸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平台,村幹部和老人的子女們(men) 可以隨時查看到老人的健康狀況,防止意外的發生。
數字化技術的引入不僅(jin) 推動了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更為(wei) 農(nong) 民在生產(chan) 、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提供了創新的解決(jue) 思路和方法。這一變化不僅(jin) 促進了鄉(xiang) 村的發展,更提升了農(nong) 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根網線聯通城鄉(xiang) 。當前,我國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已進入一個(ge) 全新的發展階段。數字化發展在提升鄉(xiang) 村居民生活品質、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以及實現城鄉(xiang) 共融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為(wei) 鄉(xiang) 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嶄新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