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黃河清 賀蘭美 六盤綠 羅山翠

發布時間: 2024-06-23 09:35: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wei) 賀蘭(lan) 山東(dong) 麓的釀酒葡萄種植基地。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六盤山下金雞坪,大小梯田錯落蜿蜒。溝穀間,紅紅的果實引人注目。

  “夏至剛過,紅梅杏要上市了。”6月2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林業(ye) 和草原局副局長張天祿三兩(liang) 步攀上坡地,摘下一顆杏果,“山坡上種杏樹,以前是為(wei) 了保持水土,現在成了老百姓的‘致富樹’。”

  黃河、賀蘭(lan) 山、六盤山、羅山,這“一河三山”是寧夏的重要生態坐標,也是黃河流域生態係統的重要構成。近年來,寧夏精心嗬護黃河,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推進“三山”生態保護修複,“塞上江南”風貌一新。

  厚植綠色底色,保護修複“三山”生態

  雲(yun) 杉挺拔,草香清新,兔子、鬆鼠時不時冒個(ge) 頭……夏天的清晨,跟著護林員李春江行走在吳忠市紅寺堡區的羅山山麓,不一會(hui) 兒(er) ,鞋子已被露水打濕。

  羅山有寧夏中部幹旱帶上唯一的天然水源涵養(yang) 林,建成了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在大山、長在大山的李春江,回到大山做了護林員,早出晚歸,守護著這片綠色。

  禁牧封育、草原補播、苗木補植……多年來,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自然恢複為(wei) 主、人工促進為(wei) 輔,林草植被明顯增加,森林覆蓋率由2002年的9.61%,提高到現在的20%以上。

  距離羅山約200公裏的賀蘭(lan) 山,碧綠的葡萄從(cong) 山上覆蓋至山下。山麓的葡萄酒莊園裏,遊人如織。

  “以前這裏是一片礦坑,隻有砂石和廢棄的建築材料,一棵樹都看不見。”家住附近的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村民蘇金萍說,20年前自己參與(yu) 過填坑造林,2017年5月,寧夏打響賀蘭(lan) 山生態保衛戰,礦山治理修複按下“加速鍵”。

  如今,賀蘭(lan) 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169處人類活動點完成治理,83處礦山礦坑關(guan) 閉退出。

  “三山”的變化,正是寧夏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縮影。2022年,寧夏將賀蘭(lan) 山、六盤山、羅山“三山”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列入自治區20個(ge) 重大項目,至今累計投入資金106.88億(yi) 元,啟動實施項目402個(ge) ,完成營造林425.3萬(wan) 畝(mu) ,治理荒漠化土地270萬(wan) 畝(mu) ,保護修複濕地66.7萬(wan) 畝(mu)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麵積2909平方公裏。

  精心嗬護黃河,精打細算管理水資源

  銀川市,黃河畔。車來車往的高架橋下,一條條河道溝渠交錯蜿蜒,連接起8處濕地,形成長達51.6公裏、麵積約1.1萬(wan) 畝(mu) 的濱河水係。

  “這些濕地是一個(ge) 集黃河行洪區河灘地整治、水係連通、環境治理、生態修複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項目。”銀川市水利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嶽曉燕介紹,曾經,銀川有11處入黃河的排水口,汙水治理困難。2018年以來,銀川將11條排水溝截流匯成1條,改造、新建人工濕地,形成南北貫通的濱河水係,借助濕地的水體(ti) 循環,結合沿黃工業(ye) 園區水汙染整治專(zhuan) 項行動,力求不讓汙水流入黃河。如今,黃河幹流銀川段水質達到“Ⅱ類進Ⅱ類出”。2017年以來,黃河幹流寧夏段水質已連續7年保持為(wei) 優(you) 。

  稻田邊的環形水溝中,蓮花、美人蕉枝葉搖擺,水下魚蝦擺尾遊弋。在這裏,養(yang) 殖魚蝦等產(chan) 生的尾水被水泵抽進稻田,經水稻吸收“天然有機肥”,再經水生植物淨化水質後,又回到養(yang) 殖池養(yang) 殖魚蝦……“實現一田多用、一水多產(chan) ,種植水稻可節水40%左右,化肥用量也比之前減少30%。”銀川市賀蘭(lan) 縣稻漁空間鄉(xiang) 村生態觀光園負責人趙建文說。

  地處西北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寧夏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實施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力爭(zheng) 在用水各環節做到精打細算。

  拓寬發展路徑,推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

  “通過電商平台,我們(men) 的紅梅杏銷售到多個(ge) 一線城市,品質好的能賣到25元一斤。”在彭陽縣周溝村,致富帶頭人劉文平介紹。通過發展庭院經濟林、高接改良紅梅杏,彭陽縣累計種植紅梅杏8.2萬(wan) 畝(mu) ,實現年產(chan) 值5000萬(wan) 元。

  “山頂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係帶子、溝頭庫壩穿靴子。”張天祿介紹,地處六盤山東(dong) 麓的彭陽縣,建縣之初幾乎沒有天然林,通過因地製宜立體(ti) 治理,如今森林覆蓋率達21.2%,旱塬變綠洲,還形成了花海、梯田等特色景觀。“今年清明假期,這裏舉(ju) 辦了‘梯田花海’自行車挑戰賽等活動,吸引遊客30多萬(wan) 人次。”張天祿說。

  彭陽縣的變化,為(wei)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寫(xie) 下生動注腳。

  賀蘭(lan) 山中,雪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動物重回視野;六盤山下,農(nong) 家樂(le) 遊客盈門、歡聲笑語;黃河畔的騰格裏沙漠,數百萬(wan) 塊光伏板鱗次櫛比,匯成提供清潔能源的“藍色海洋”……

  “黃河清、賀蘭(lan) 美、六盤綠、羅山翠,寧夏不斷擦亮一張張生態名片,全民共建共享生態成果,堅決(jue) 築牢祖國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常晉宏說。

  立足“一河三山”,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今天的寧夏,讓“塞上江南”越來越秀美。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