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在紅色土地上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文化中國行·尋訪黨的紅色足跡)

發布時間: 2024-07-03 08:52:00 來源: 人民日報

  “當年的‘延安作風’贏得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擁護和支持。陝甘寧邊區政府對勤務、窯洞、馬匹的使用都有嚴(yan) 格規定,連每盞煤油燈每天使用的燈油量都製定了詳細標準。”陝西省延安市紀委監委幹部張瑜是中央黨(dang) 務委員會(hui) 舊址複原和布展的參與(yu) 者之一,如今還承擔中央黨(dang) 務委員會(hui) 舊址的講解任務。

  延安,中國革命的聖地、新中國的搖籃。

  走進楊家嶺革命舊址,隻見鬆柏挺拔,中央大禮堂內(nei) ,一麵麵黨(dang) 旗鮮豔奪目。

  中央黨(dang) 務委員會(hui) 舊址的窯洞內(nei) ,開裂的辦公桌、簡單的靠背椅子、老舊的筆筒和油燈……仿佛穿越了時光,把人們(men) 帶回到曆史現場,親(qin) 身感受延安時期老一輩共產(chan) 黨(dang) 人勤儉(jian) 節約、艱苦樸素的作風。

  1935年到1948年,黨(dang) 中央和毛澤東(dong) 同誌等老一輩革命家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年,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領導中國革命事業(ye) 從(cong) 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曆史性轉折,扭轉了中國前途命運。

  鳳凰山、棗園、王家坪……在延安,人們(men) 沿著紅色足跡,銘記老一輩革命家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最終奪取勝利的苦難與(yu) 輝煌。“從(cong) 今年2月到現在,僅(jin) 中央黨(dang) 務委員會(hui) 舊址平均每周就有10批次黨(dang) 員幹部來參觀學習(xi) ,最多一周有18批次,參觀數量1.2萬(wan) 餘(yu) 人次。”張瑜介紹。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踏上革命老區的紅色土地。在福建古田、陝西延安尋根溯源,召開全軍(jun) 政治工作會(hui) 議、中央軍(jun) 委政治工作會(hui) 議,把強軍(jun) 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在河北西柏坡,感悟“兩(liang) 個(ge) 務必”深意,推動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縱深發展;在北京香山,提醒全黨(dang) 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傳(chuan) 承精神血脈,擦亮紅色印記。紅色土地承載著革命年代的滄桑,也鋪就了通往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康莊大道。

  強調“我們(men) 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指出“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黨(dang) 的莊嚴(yan) 承諾”,明確“無論脫貧攻堅、全麵小康,還是建設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老區人民都是我們(men) 最牽掛的”……字字句句,都飽含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紅色土地、老區人民的深情牽掛。

  2021年,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的意見》,並組織對口支援、對口合作等,為(wei) 支持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江西於(yu) 都,打造“贛南臍橙”大品牌下的於(yu) 都富硒臍橙,突出“富硒”特色推動於(yu) 都臍橙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讓種植戶捧上“金飯碗”;山東(dong) 臨(lin) 沂,推行“市場采購+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班列”模式,擁有北方地區最大的物流基地,加速建成“商貿物流之都”;安徽六安,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國家森林康養(yang) 基地成為(wei) 新名片,霍山石斛和霍邱鵝肝遠銷海內(nei) 外……去年發布的《國務院關(guan) 於(yu) 區域協調發展情況的報告》顯示,革命老區加快振興(xing) 發展,20個(ge) 重點城市人均生產(chan) 總值超過6萬(wan) 元。

  黨(dang) 的二十大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次外出考察來到延安,強調“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新征程上,老區人民在振興(xing) 發展中,以文賦能、以文興(xing) 業(ye) 探出新路。

  今年6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浙江省麗(li) 水市景寧佘族自治縣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回信,向景寧建縣4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對景寧發展提出殷切希望。這個(ge) 位於(yu) 浙西南革命老區麗(li) 水市的全國唯一佘族自治縣,打造“中國佘鄉(xiang) 三月三”等特色活動、打造“佘家飄歌”等品牌、發展佘族刺繡等傳(chuan) 統技藝,增強縣域吸引力。曾經“九山半水半分田”,如今蝶變煥新。2023年,景寧旅遊收入達22.7億(yi) 元。

  立足紅色底蘊,弘揚老區精神,為(wei) 實現美好生活而奮鬥,老區人民正在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本報記者龔仕建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