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ge) 畢業(ye) 季如約而至,各大高校陸續舉(ju) 辦2024屆畢業(ye) 典禮,隆重又溫馨。臨(lin) 行之際,畢業(ye) 典禮上的深情寄語或溫情脈脈,或殷殷囑托,或諄諄教誨,或深切期盼,或濃濃祝福,都對畢業(ye) 生們(men) 揮別校園,奔赴下一程山海具有特別的意義(yi) 。
北大校長寄語本科畢業(ye) 生:要甘坐科研冷板凳,勇闖學術無人區
在麵向畢業(ye) 生們(men) 的“最後一課”上,北大校長龔旗煌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打牢基礎,涵養(yang) 創新的源泉。“創新是當代的主題,一個(ge) 國家的創新實力取決(jue) 於(yu) 基礎研究的水平。”龔旗煌說,今年的畢業(ye) 生中有900人是“強基計劃”的首屆畢業(ye) 生,未來將在基礎研究領域繼續深造。他希望畢業(ye) 生們(men) 以老一輩科學家為(wei) 榜樣,甘坐科研“冷板凳”,勇闖學術“無人區”。
二是跨界融通,拓展前行的路徑。“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方興(xing) 未艾,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的許多問題高度複雜、相互交織。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科技等前沿科學技術的應用,深刻重塑了我們(men) 的思維模式和行為(wei) 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課題。大家要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的發展,突破單一視角,強化跨界的視野和能力。”龔旗煌希望,畢業(ye) 生們(men) 用好在北大培養(yang) 的跨界思維,帶著科學精神和文化情懷,以多元立體(ti) 的視角審視時代課題,勇於(yu) 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方案。
三是追求卓越,勇攀人生的高峰。“未來的人生之路是一場充滿希望的旅程,但未必總是一帆風順。”龔旗煌希望畢業(ye) 生們(men) 未來勇於(yu) 直麵挑戰,披荊斬棘,在點滴的進步中釋放潛能,實現幸福生活。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寄語學子,讓創新成為(wei) 生活方式。
第一,不知足者常新。
這些年,我們(men) 的國家、社會(hui) 和個(ge) 人都在承受壓力。中國發展到這一步,如果不持續創新、不深化改革,衝(chong) 不破最後的關(guan) 隘,會(hui) 失去站上世界之巔的機會(hui) 。新征程上,如果00後沒有以創新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雄心,沒有接續奮鬥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民族複興(xing) 的信念,太看重知足常樂(le) 、安於(yu) 一隅的小幸福,太計較社會(hui) 資本的小得失,將容易在壓力下止步,在焦慮中沉淪。
人的一生都在與(yu) 壓力和焦慮相處。年輕人天然地對壓力比較敏感、容易焦慮。產(chan) 生焦慮有很多原因,對前途迷霧的恐懼,手上沒譜、心裏沒底的恐慌等等。與(yu) 其被動排解負麵情緒,不如化焦慮為(wei) 翼、壓力為(wei) 帆,乘風破浪追求卓越。現實世界沒有什麽(me) 命中注定,走出“不知”困惑、“不安”境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知足”的創新奮鬥。像鍾揚老師那樣:改變眼前一隅的事,再小也要幹出精彩,造福萬(wan) 千蒼生的事,再難也要去幹,追夢的腳步永不停歇。
第二,讓靈魂灑滿陽光。
“卓越而有趣”是複旦人的生動寫(xie) 照,複旦人因為(wei) 創新而卓越,因為(wei) 創新而變得有趣。追求卓越、努力創新的人,離不開有趣靈魂的滋養(yang) 。一個(ge) 有趣的靈魂,具有豐(feng) 富的精神世界、敏銳的洞察力和積極的幽默感,善於(yu) 把尋常生活過出不尋常的滋味,從(cong) 平凡中發現和創造不平凡。複旦人的創新之路,既離不開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和拓展,也離不開內(nei) 心世界的耕耘與(yu) 成長。
同學們(men) 入學的時候,中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社會(hui) 和家庭對於(yu) 優(you) 質教育的獲得感、體(ti) 驗感都有更高期待。幾年來,盡管學校以學生為(wei) 中心做了許多工作,由於(yu) 疫情和老校區更新周期等各種原因,總有不盡人意之處,我和同事們(men) 將不斷努力和改進。但我相信,同學們(men) 對複旦園有著深深眷戀,因為(wei) 她是一片沃土,讓我們(men) 的靈魂紮下根去,長出複旦人的精神特質。
希望大家離開校園時,每個(ge) 人都帶走這樣一盆“草根情懷”,用生活的陽光不斷滋養(yang) 它,讓自己的靈魂像小草一樣,對生活充滿熱愛、對世界敏感好奇,同時又具備心靈韌性,心態平和、情緒穩定。終有一天,積蓄的生命力將旺盛綻放,開出創新之花,結出卓越之果。
第三,做“大局觀玩家”。
這不僅(jin) 是電子遊戲高手的成功之道,也是創新者的成功之道。“王者大佬”會(hui) 製定策略、預判局勢、調配資源、把控節奏,持續積累優(you) 勢,進而取得勝利。現實中,創新者不僅(jin) 要審視前沿與(yu) 趨勢、識別機會(hui) 與(yu) 風險、布局長遠與(yu) 眼前,還要敢當責任、勇於(yu) 冒險、靈活應變、溝通合作、實現共贏。
兩(liang) 周前,學校在完成既定程序後,正式啟動本科學業(ye) 評價(jia) 體(ti) 係改革。感謝同學們(men) 與(yu) 學校共同推進改革,最終造福了師弟師妹。在前期過程中,我們(men) 欣慰地看到不少同學積極思考表達,主動參與(yu) 建設;改革來臨(lin) 時,還有些同學理性反思,績點是不是大學生活的全部?不論國內(nei) 國外,GPA隻是許多標尺中的一把。這次改革除了回應現實訴求,更重要的是破除“唯GPA”傾(qing) 向,為(wei) 同學們(men) 投身創新、成長為(wei) “幹細胞”式拔尖創新人才鬆綁賦能。如果過於(yu) 計較細節得失,不能快速適應變化、用好新賽道,這樣的視野和心境都是比較狹窄的。
期待大家走上社會(hui) 大舞台後,能超越眼前誘惑,用深遠的戰略眼光和卓越的執行能力,開創不同凡響的創新之路。
華中師範大學校長彭雙階期待畢業(ye) 生們(men) 勇做時代築夢人
談及同學們(men) 即將開啟的人生新旅程,彭雙階希望同學們(men) 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勇做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築夢人。他送給同學們(men) 四個(ge) “錦囊”:
一是以理想信念的確定性應對人生際遇的“得”與(yu) “失”,樹立遠大的強國誌向;
二是以奮鬥目標的確定性應對工作方式的“冷”與(yu) “熱”,保持久久為(wei) 功的韌勁;
三是以精神追求的確定性應對生活情感的“苦”與(yu) “樂(le) ”,敢為(wei) 人先、追求卓越;
四是以教育情懷的確定性應對文化傳(chuan) 承的“守”與(yu) “變”,弘揚教育家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青春不以山海為(wei) 遠,誌願隻向家國未來”,彭雙階勉勵全體(ti) 畢業(ye) 生不懼怕任何前進道路上的艱難困苦與(yu) 風險變化,乘風破浪、奮勇前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李北群寄語畢業(ye) 生:做“有韌性”的南信大人
李北群說,學校在64年的曆史文化積澱中,涵養(yang) 出獨特的氣質稟賦,也淬煉出南信大人的“韌性”。韌性是一種積極響應、柔且堅實、自我修複、不斷成長的能力,這也正是學校在時代的風雷激蕩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始終挺立潮頭的基因密碼和精神內(nei) 核。南信大人的韌性體(ti) 現在“使命擔當上”,“氣象+”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不斷分蘖拓展、推動氣象專(zhuan) 業(ye) 學位成功設立、實現學科學位點專(zhuan) 業(ye) 覆蓋,科學、藝術、人文在校園中融合碰撞;體(ti) 現在“與(yu) 時俱進”上,院係布局進一步優(you) 化、合縱連橫匯聚優(you) 質資源、辦學空間進一步拓展;體(ti) 現在“爭(zheng) 先進位”上,高考投檔位次逐年提升,作為(wei) 全國唯一地方高校代表在國家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推進會(hui) 上作經驗介紹,作為(wei) 全國唯一省屬院校首批入選大氣科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計劃 2.0 基地,落地江蘇首個(g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體(ti) 現在“開放包容”上,學校在國際教育、民族教育、科教聯盟、校園開放、文化多元等方麵走在前列,《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ti) 盛讚學校“主打一個(ge) 有求必應”!
“人類社會(hui) 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李北群說,在逆全球化和技術變革的衝(chong) 擊下,我們(men) 正踏入更加具有多變性、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的時代。因此,他希望畢業(ye) 生要做一名“有韌性”的南信大人。一是要心係天下,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循步前行;二是要堅忍不拔,直麵挑戰、堅毅執著、百折不回;三是要追求卓越,終身學習(xi) 、反躬自省、銳意創新;四是要胸襟坦蕩,熱愛生活、敬業(ye) 樂(le) 群、將順其美。“隻要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一定進步很多!”他希望畢業(ye) 生們(men) 常回家看看,母校永遠是大家最堅強的後盾;也希望大家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早日成長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時代棟梁!
不喝雞湯,不訴離殤!深大校長寄語畢業(ye) 生“以夢為(wei) 馬,仗劍天涯”
7月2日,深圳大學2024年畢業(ye) 典禮在粵海校區舉(ju) 行。當天的畢業(ye) 典禮上,深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jun) 發以《仗劍天涯》為(wei) 題致辭,送深大一萬(wan) 隻“鴻雁”振翅高飛。“今天,我們(men) 不喝雞湯,不訴離殤,在你們(men) 即將展開的人生新卷上,我隻想為(wei) 你們(men) 寫(xie) 上俠(xia) 氣縱橫的4個(ge) 字:仗劍天涯!”毛軍(jun) 發表示,劍,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凝聚了千古豪傑俠(xia) 客、文人騷客的精神、情操和追求。他希望即將踏上新征途的同學們(men) ,錘煉好、磨煉好、修煉好自己的人生之劍。
南昌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曄光
陳曄光在題為(wei) 《錘煉毅力 行穩致遠》的講話中,代表學校全體(ti) 教職工,向2024屆畢業(ye) 生們(men) 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和最美好的祝願,向辛勤培育學子的老師和家長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最真誠的敬意。“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毅力是我們(men) 在平凡人生中擺脫平庸、成就‘非凡’、行穩致遠、取得成功的鑰匙,毅力是朝著理想目標奮進的力量,隻有不斷錘煉毅力才能讓我們(men) 成就夢想。”他以樸實真摯的話語,以校長和學長的身份深情勉勵廣大畢業(ye) 生,要樹牢“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理想信念,堅持“積跬步,以至千裏”的行動自覺,涵養(yang) “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的精神境界,不懼風雨、守望相助,直麵挑戰、攻堅克難,用堅韌的毅力去創造屬於(yu) 自己的輝煌人生。
江西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輔文
魏輔文在致辭中向全體(ti) 畢業(ye) 生表示熱烈祝賀,向辛勤培育畢業(ye) 生的老師表示衷心感謝!魏輔文指出,歲月如歌,我們(men) 相依相伴度過了難以忘懷的大學生涯;江農(nong) 不語,見證了大家拚搏奮鬥的青春風采,教室裏鑽研、實驗室探索、圖書(shu) 館苦讀、體(ti) 育場搏擊,成為(wei) 江農(nong) 校園一道道靚麗(li) 的風景、百年學府一張張閃耀的名片。
他以生態學名詞“擴散”為(wei) 主題,深情寄語畢業(ye) 生們(men) :一是擴散意味著紮根,要腳踏實地、知行合一,“立根原在破岩中”。希望大家都能傳(chuan) 承和發揚“強農(nong) 興(xing) 農(nong) ”初心使命,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克服各種困難,汲取“水分”、補充“養(yang) 分”,努力向下紮根,積極向上生長。二是擴散意味著成長,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棄落荒坡依舊發”。希望大家走出校門後,能夠積極適應新環境,正確麵對挫折與(yu) 困難,隻有曆經化繭成蝶的痛苦,才會(hui) 感受到展翅高飛的快樂(le) 。三是擴散意味著綻放,要挺膺擔當、奮鬥不止,“隨風輕舞逸天涯”。希望大家在實踐中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門好功夫,在平凡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業(ye) 績。
“我會(hui) 牢牢記住你的臉,我會(hui) 珍惜你給的思念,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遠都不會(hui) 抹去。”致辭的最後,魏輔文現場深情演唱歌曲《再見》,用歌聲表達對畢業(ye) 生們(men) 的祝福和期盼。
江西財經大學校長 鄧輝
鄧輝以“風雨起蒼黃 青年當自強”為(wei) 題發表講話。他指出,7700餘(yu) 名2024屆同學完整經曆了世紀疫情的巨大挑戰,攜手鑄就了共度時艱的精神品格,祝願大家乘長風破萬(wan) 裏浪,負艱辛建百世功!臨(lin) 行之際,鄧輝分享了百年江財經風曆雨的經驗和智慧,並為(wei) 大家麵授機宜,“點撥”風雨兼程中用好校訓這一獨特製勝法寶的四大秘訣:無論風雨多狂暴,都要堅定風雨同舟,這是江財人“信”的立場;無論風雨多無常,都要善於(yu) 乘風而起,這是江財人“敏”的智慧;無論風雨多泥濘,都要保持清風勁節,這是江財人“廉”的本分;無論風雨多艱險,都要堅持風雨無阻,這是江財人“毅”的擔當。
鄧輝希望同學們(men) 以“信敏廉毅”的名義(yi) 鄭重承諾:當麵對風雨時,我們(men) 選擇真理而不是謬誤【信】,選擇智慧而不是蒙昧【敏】,選擇本分而不是非分【廉】,選擇苦行而不是僥(jiao) 幸【毅】;當應對風雨時,我們(men) 將從(cong) 根本思考問題【信】,在可能中快速行動【敏】,從(cong) 底線把握分寸【廉】,在行動中追求盡可能的完美【毅】
最後,鄧輝寄望每一位江財學子:在風雨中自覺明理【信】,在風雨中自力更生【敏】,在風雨中自得清歡【廉】,在風雨中自強不息【毅】。他堅信每一位江財學子:在風雨中都能展現風雨同舟的立場【信】、乘風而起的智慧【敏】、清風勁節的本色【廉】、風雨無阻的擔當【毅】。
井岡(gang) 山大學校長 羅旭彪
羅旭彪在典禮上以“鐫刻井大印記,奔赴星辰大海”為(wei) 題,向2024屆全體(ti) 畢業(ye) 生殷切寄語,提出四點願望,願同學們(men) 保持“堅定執著追理想”的定力,做永跟黨(dang) 走的奮鬥者。希望大家以邱建軍(jun) 校友的事跡激勵自己不斷前行,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中展現青春作為(wei) ,奮力書(shu) 寫(xie) 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願同學們(men) 秉承“實事求是闖新路”的銳氣,做時代創新的引領者。盡管人工智能正在不斷發展,但隻有弘揚創新精神,以創新之姿、奮鬥之態,才能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賽道上書(shu) 寫(xie) 井大人的精彩篇章、交出合格的“人生答卷”;願同學們(men) 弘揚“艱苦奮鬥攻難關(guan) ”的作風,做堅持不懈的實踐者。希望同學們(men) 努力涵養(yang) “吃苦”的精神,保持韌勁,苦學知識,“苦思”時代課題,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願同學們(men) 牢記“依靠群眾(zhong) 求勝利”的傳(chuan) 統,做團結向善的追光者。希望廣大師生要學習(xi) 胡亮老師即使身處逆境,也要以微光照亮教育初心,溫暖他人,照亮自己。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校長左和平
左和平以“在堅持和突破中奮勇前行”為(wei) 題,深情寄語畢業(ye) 生。他代表學校向圓滿完成學業(ye) 的6725名本碩畢業(ye) 生表示祝賀,並回顧了近年學子們(men) 和學校一起成長的曆程。
左和平希望,全體(ti) 畢業(ye) 生在未來的人生中做到“三個(ge) 堅持”:一是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希望學生們(men) 守住初心、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把個(ge) 人前途命運與(yu) 國家發展緊密相連,拚搏進取,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二是堅持昂揚向上、實幹篤行。希望同學們(men) 把奮鬥作為(wei) 青春最亮麗(li) 的底色,以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為(wei) 己任,在不懈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三是堅持敢為(wei) 人先、攻堅克難。希望同學們(men) 敢為(wei) 人先、敢於(yu) 突破,以青春之力托舉(ju)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
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校長(主持行政工作)呂品昌
呂品昌作了題為(wei) 《賡續“瓷的精神”,擦亮人生新旅程》的講話。他以瓷為(wei) 喻,為(wei) 畢業(ye) 生作臨(lin) 別贈言:希望你們(men) 如瓷之純美,修身立德。景德鎮瓷器“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這不僅(jin) 是對瓷器的美譽,更是對畢業(ye) 生學子提出人格追求的隱喻。
在這個(ge) 充滿誘惑和考驗的時代,要時常在自省內(nei) 省之中提升道德修為(wei) ,不流俗、不盲從(cong) ,恪守正道、明辨是非、激濁揚清,用善良和正直擦亮人生新旅程。希望你們(men) 如瓷之堅韌,持之以恒。
陶瓷之所以能承受高溫而不裂,曆經歲月洗禮依舊光彩照人,全在於(yu) 其內(nei) 在始終如一的堅韌。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荊棘與(yu) 鮮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要始終堅守內(nei) 心的理想與(yu) 信念,不畏艱難,勇往直前,一步一個(ge) 腳印,不懈地沿著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用勇氣和毅力擦亮人生新旅程。希望你們(men) 如瓷之創新,勇於(yu) 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陶瓷之所以曆久彌新,離不開世代匠人的創新與(yu) 探索。創新是推動社會(hui) 進步和個(ge) 人發展的關(guan) 鍵驅動力,在這個(ge) 最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年紀,無論從(cong) 事什麽(me) 行業(ye) ,都要探索“新質生產(chan) 力”要素,勇於(yu) 創新、敢於(yu) 突破,用智慧和創造力擦亮人生新旅程。
希望你們(men) 如瓷之融合,和諧共生。一件件精美絕倫(lun) 的瓷器,是泥與(yu) 火的藝術結晶,更是多元文化的融合體(ti) 現。無論是主持人董卿提到的“槍響之後沒有贏家”,還是《歌手》節目提到的“‘贏’,隻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樂(le) 的目的地”,講的都是類似的道理。要認真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世界、人和人、人和自我之間的關(guan) 係,涵養(yang) 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心態,善於(yu) 從(cong) 交流互鑒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ang) 、克服狹隘、豐(feng) 富自我,用格局和胸懷擦亮人生新旅程。
贛南師範大學校長陳義(yi) 旺
陳義(yi) 旺在致辭中指出,2024屆的畢業(ye) 生們(men) 在努力求知成才的曆程中綻放芳華,在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的道路上激揚青春,在“互聯網+”“挑戰杯”等學科競賽中摘金奪銀,在考研、考博的征途上育夢成光,數不勝數的勵誌故事和感人篇章繪就了令人矚目的“蘇區紅”和“贛師藍”,這些不同凡響的成就必定在一代又一代贛師學子中得到傳(chuan) 承。
希望全體(ti) 畢業(ye) 生守望“精氣神”,逐夢新時代,奏響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人生樂(le) 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牢記贛師人特有的“精氣神”二十四字箴言,多謀思變,擁有審時度勢、登高望遠的博大智慧;同心創業(ye) ,崇尚善於(yu) 團結、胸懷大局的和諧風貌;自強不息,永葆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氣概;艱苦奮鬥,發揚不畏辛勞、不怕吃苦的光榮傳(chuan) 統;勇於(yu) 開拓,傳(chuan) 承與(yu) 時俱進、敢為(wei) 人先的創新品質;追求卓越,增強精進不休、臻於(yu) 至善的發展意識。並深情叮囑同學們(men) ,要保持初心和本真,在曆經挫折的打磨中“修行”,在愈挫愈勇的“修行”中成長,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中砥礪前行、閃光發熱!
宜春學院校長蔡海生
蔡海生以“逐夢青春 築夢未來”為(wei) 題,在致辭中對全體(ti) 畢業(ye) 生寄以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他對2024屆畢業(ye) 生提出三點希望:一是不忘來時路,在薪火相傳(chuan) 中堅守信念,始終從(cong) 銘記曆史中涵養(yang) 初心、汲取智慧,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讓理想信念在創業(ye) 奮鬥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二是走好腳下路,在篤行不怠中追求卓越,始終把學習(xi) 作為(wei) 提升思想境界、錘煉道德品行、克服本領恐慌的人生利器,帶著對未知的探索,對未來的憧憬,踏上新的學習(xi) 之旅。三是堅定未來路,在砥礪奮進中實現夢想,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人民幸福為(wei) 己任,努力把人生夢想匯入時代洪流,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wei) 大實踐中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的升華。
南昌工程學院校長劉祖文
劉祖文以《爭(zheng) 做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時代新人》為(wei) 題講話,向2024屆畢業(ye) 生講授“畢業(ye) 思政課”。
他深情地寄語全體(ti) 畢業(ye) 生:要堅定理想信念,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汲取真理的力量、實踐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將青春抱負融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偉(wei) 大事業(ye) 之中,做情懷有誌、家國在心的時代新人。要堅持刻苦學習(xi) ,善於(yu) 學習(xi) 新知識、勤於(yu) 掌握新技能,既要多讀“有字之書(shu) ”,也要苦讀“無字之書(shu) ”,以浩瀚之心讀萬(wan) 卷書(shu) ,以果敢之勇氣行萬(wan) 裏路,做腳踏實地、擔當有為(wei) 的時代新人。要鑄就匠心本領,讓青春與(yu) 匠心雙向奔赴,以“千萬(wan) 錘成一器”追求卓越,以“滿分狀態”堅持自立自強,在日複一日的“精益求精”中始終保持“自強不息、格物致知”的“精氣神”,做敢於(yu) 創新、為(wei) 國鑄劍的時代新人。
他鼓勵即將奔向“詩和遠方”的南工學子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wei) 大進程中勇立潮頭、挺膺擔當,貢獻新時代的“南工”青春力量。他深情地說:“今後無論你們(men) 身在何方,南工永遠是你們(men) 的家!母校永遠祝福你們(men) 、牽掛你們(men) 、支持你們(men) 。歡迎你們(men) 常回家看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