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同比猛增近40%後,今年前5個(ge) 月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數超過2萬(wan) 家,繼續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速。這表明盡管全球跨境直接投資整體(ti) 疲軟,中國對投資者吸引力依然不減。
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圓圓看來,絕大多數大型跨國公司早已開展對華投資,由此可推測中小企業(ye) 正成為(wei) 近年來中國新設外企的主力,反映出中國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外企認為(wei) 中國市場的確定性在增強。
這背後一個(ge) 重要原因是中國持續削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
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中國第一份外資準入負麵清單發布實施。從(cong) 最初的190條,到今天全國版的31條、自貿試驗區版的27條,外資準入負麵清單10餘(yu) 年來的多次“瘦身”,折射出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jue) 心,也為(wei) 全球投資者在中國挖掘更多商機創造了條件。
6月20日,波音公司、上海機場集團和中國東(dong) 方航空公司的合資企業(ye) ——上海波音航空改裝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在臨(lin) 港綜合保稅區宣布其新機庫破土動工。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中國製造業(ye) 領域正在落實全麵對外開放,自貿試驗區負麵清單製造業(ye) 條目實現清零。負麵清單的每一次調整,都給外企帶來新的機遇,也為(wei) 中國吸引外資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以汽車為(wei) 例,2018年中國取消新能源汽車外商投資股比限製,次年初特斯拉超級工廠即在上海開工,短短一年內(nei) 完成建廠、生產(chan) 、交付;2022年進一步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製,當年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中所持股比就從(cong) 50%提高到75%。在政策利好推動下,大眾(zhong) 、奔馳等車企紛紛在華設立研發中心。
遼寧沈陽,一輛純電動BMW i3 eDrive40L駛下BMW iFACTORY鐵西工廠裏達廠區生產(chan) 線。隨著2022年中國進一步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製,當年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中所持股比從(cong) 50%提高到75%。(資料圖) 李晛 攝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金瑞庭說,中國放寬汽車領域外商投資限製,使越來越多外國車企得以借助中國新能源汽車賽道,加快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得益於(yu) 準入門檻降低,中國高技術製造業(ye) 近年來成為(wei) 外商投資熱點。據官方數據,2023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引資規模同比增長6.5%,其中醫療儀(yi) 器設備及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ye) 同比增速分別高達32.1%和12.2%。
服務業(ye) 準入門檻也在降低。2021年,中國發布跨境服務貿易領域首張負麵清單,邁出了中國服務貿易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今年以來,中國進一步推動增值電信業(ye) 務等領域擴大開放試點。
在全球貿易投資保護主義(yi) 抬頭背景下,中國不斷降低外資準入門檻獲得投資者歡迎。
中國貿促會(hui) 此前發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受訪外企對中國營商環境整體(ti) 滿意度評價(jia) 較高,所有指標“滿意”及以上評價(jia) 占比較去年四季度有所提升。
GE Vernova燃氣發電服務中國區總裁許欣說,中國的高水平開放、市場縱深和豐(feng) 富的創新場景,以及一係列外商投資相關(guan) 便利政策的深化落實,令該企業(ye) 看到了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如新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法律總顧問柯拉克稱,中國為(wei) 外企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資環境,給外企繼續深化在華發展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今後中國外資準入限製還將繼續減少。日前舉(ju) 行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要深化重點領域對外開放,落實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輪服務業(ye) 擴大開放試點舉(ju) 措,並表示要優(you) 化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外資政策。
潘圓圓表示,市場準入是與(yu) 外國投資者關(guan) 係最密切的權利。中國在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還需鼓勵外資投向雙贏空間更大的領域,創造適合先進企業(ye) 成長的市場環境。這不僅(jin) 利好中國經濟,更將為(wei) 全球投資環境的改善和經濟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