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87年前的今天,我們永不忘記!

發布時間: 2024-07-07 09:44:00 來源: 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七七’深宵巨炮吼

  永定河畔貪狼奔……”

  87年前的今天

  銘刻著血與(yu) 火

  我們(men) 永遠不會(hui) 忘記!


盧溝橋。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1937年7月7日

  日軍(jun) 詭稱一名士兵失蹤

  悍然向盧溝橋和宛平城

  發起猛烈進攻

  激烈的槍炮聲

  打破了宛平城的寧靜

  日本全麵侵華戰爭(zheng) 爆發


戰鬥在長城上的八路軍(jun) 。新華社發

  “全中國的同胞們(men) !

  平津危急!

  華北危急!

  中華民族危急!

  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

  才是我們(men) 的出路!”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發出的呐喊

  隨著電波傳(chuan) 遍全國

  激蕩在國人心頭

  大江南北,長城內(nei) 外

  中華兒(er) 女

  冒著敵人的炮火

  一往無前、共赴國難

  千千萬(wan) 萬(wan) 愛國將士

  浴血奮戰、視死如歸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烽火抗戰

  中國軍(jun) 民付出了

  3500多萬(wan) 人傷(shang) 亡的巨大代價(jia)

  用鮮血澆築了

  抗日戰爭(zheng) 的偉(wei) 大勝利

  “我是中國人

  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

  白山黑水間,山林密營中

  楊靖宇食棉絮、啃樹皮

  率部堅持戰鬥

  直至戰死

  仍然保持射擊姿勢


楊靖宇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如果我倒下了

  你們(men) 要接過去,紅旗絕不能倒!”

  抗日女英雄李林

  懷著身孕

  率騎兵連勇猛衝(chong) 殺

  引開日偽(wei) 軍(jun)

  在腿部和胸部多處負傷(shang) 的情況下

  斃傷(shang) 日偽(wei) 軍(jun) 6人

  自己卻被圍困於(yu) 山頂

  寧死不屈的她

  用最後一發子彈射進喉部

  壯烈犧牲


李林。新華社發

  為(wei) 掩護部隊和群眾(zhong)

  “狼牙山五壯士”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學義(yi)

  將日偽(wei) 軍(jun) 引向峰頂絕路

  打光最後一枚子彈

  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

  用石塊砸向敵人

  ……

  最後關(guan) 頭

  勇士們(men) 寧死不屈

  將槍支全部損毀

  縱身跳下懸崖


油畫《狼牙山五壯士》。新華社發

  “英雄母親(qin) ”鄧玉芬

  冒著生命危險

  掩護戰士,救治傷(shang) 病員

  她毀家紓難

  把丈夫和孩子們(men) 送上前線

  卻全部戰死沙場

  臨(lin) 終前

  鄧玉芬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

  “把我埋在大路邊

  我要看著孩子們(men) 回來”


2015年7月12日,《偉(wei) 大勝利 曆史貢獻》主題展覽上,觀眾(zhong) 在觀看“英雄母親(qin) ”鄧玉芬的事跡。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87年了

  盧溝橋下

  永定河水緩緩流淌

  宛平城牆上

  累累彈痕觸目驚心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廣場

  “盧溝醒獅”巍然聳立


宛平城城牆上的“七七事變”彈坑遺址。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今日之中國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

  踏上新的偉(wei) 大征程

  中華民族

  從(cong) 苦難中走來

  更在苦難中奮起


宛平城醒獅雕塑。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偉(wei) 大的抗戰精神

  世代賡續

  激勵中國人民

  克服一切艱難險阻

  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xie) 下的曆史

  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

  統籌/監製:宋君毅、李瑜、安濤

  作者:王宜玄、魏夢佳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