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內陸水產“憑魚躍”

發布時間: 2024-07-09 09:34:00 來源: 工人日報

  天然水域漁業(ye) 資源開發力度逐年加大,引領內(nei) 陸水產(chan) 新潮流

  內(nei) 陸水產(chan) “憑魚躍”

  閱讀提示

  在廣袤的新疆大地上,通過大力發展養(yang) 殖技術,內(nei) 陸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嶄露頭角,為(wei) 行業(ye) 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新疆漁業(ye) 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產(chan) 業(ye) 扶持,科技支撐與(yu) 內(nei) 外援助。

  “今年我們(men) 預計產(chan) 出7700噸三文魚,在國產(chan) 三文魚市場份額中占40%。海外市場已經實現東(dong) 南亞(ya) 地區全覆蓋,今年出口額預計達5000萬(wan) 元。”在日前召開的第八屆中國—亞(ya) 歐博覽會(hui) 上,新疆天蘊有機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養(yang) 殖的三文魚吸引眾(zhong) 多目光,該公司副總經理張玉如表示,公司出口的重點目標將是歐洲市場。

  在廣袤的新疆大地上,天然水域漁業(ye) 資源開發力度逐年加大,通過大力發展養(yang) 殖技術,內(nei) 陸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嶄露頭角,為(wei) 行業(ye) 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2023年新疆地產(chan) 水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實現3.95億(yi) 元,同比增長106.26%。

  “大漠漁鄉(xiang) ”

  日前,記者走進位於(yu) 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新疆阿拉爾市古渡口水產(chan) 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一片水域寬廣的坑塘碧波蕩漾,工人正在捕撈小龍蝦,合作社負責人馬春花則忙著為(wei) 客戶稱重裝車。

  從(cong) 2017年開始,馬春花開始嚐試在沙漠邊緣養(yang) 殖小龍蝦,經過不斷地摸索學習(xi) ,馬春花突破小龍蝦養(yang) 殖技術難題,探索出“養(yang) 殖小龍蝦+種植菱角”的立體(ti) 生態種養(yang) 模式,養(yang) 殖出的小龍蝦肉質好、個(ge) 頭大,受到市場青睞。

  “如今,合作社的小龍蝦畝(mu) 產(chan) 150公斤,社員也由最初的4名增加到了10名,每名社員年增收5萬(wan) 元。”馬春花說。

  新疆雖遠離海洋,但水域麵積5500平方公裏,宜漁水域灘塗麵積超4600萬(wan) 畝(mu) 。且在新疆的水域裏還有著500多種餌料生物,足以給魚類的生長提供足夠食材。20世紀60年代,新疆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開始起步。至本世紀初,“蝦兵蟹將”及多種冷水魚種養(yang) 殖推廣到博斯騰湖、烏(wu) 倫(lun) 古湖以及阿拉爾市、北屯市的湖泊和水庫。如今,新疆水產(chan) 養(yang) 殖“遍地開花”,形成湖泊水庫大水域養(yang) 殖為(wei) 主,坑塘、稻田養(yang) 殖為(wei) 輔的格局。

  6月22日,我國最大的內(nei) 陸淡水湖博斯騰湖結束了為(wei) 期三個(ge) 多月的禁漁期,迎來了開湖捕魚的季節。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nei) 陸淡水湖,水域麵積1646平方公裏,水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既是新疆最大的漁業(ye) 生產(chan) 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有機魚生產(chan) 水域。目前,博斯騰湖湖內(nei) 魚類品種已達到32種,年產(chan) 量約4000噸。最具特色的巨網捕魚也從(cong) 生產(chan) 勞動轉變為(wei) 旅遊項目,觀捕魚、品鮮魚也成為(wei) 博斯騰湖旅遊的亮點,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

  內(nei) 陸海鮮養(yang) 殖的“逆襲”

  不久前,3萬(wan) 隻青蟹苗自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空運至新疆阿拉爾市新開嶺鎮鹽堿地“產(chan) 學研”綜合水產(chan) 品養(yang) 殖基地;2000尾珍珠龍膽石斑魚苗從(cong) 海南“空降”至阿拉爾市隴達水產(chan) 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養(yang) 殖基地。

  “阿拉爾有適合養(yang) 殖海鮮的環境,我們(men) 計劃投資2000畝(mu) 水域進行養(yang) 殖,打造鹽堿地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鏈孵化園。”三門縣農(nong) 創客發展聯合會(hui) 會(hui) 長毛玲君稱,三門青蟹是一種典型的海產(chan) 品,在中國東(dong) 南沿海地區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專(zhuan) 家舒妙安表示,珍珠龍膽石斑魚苗的成功投放,不僅(jin) 豐(feng) 富了阿拉爾市的水產(chan) 養(yang) 殖品種,提高養(yang) 殖效益,還為(wei) 鹽堿地綜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阿拉爾市隴達水產(chan) 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與(yu) 浙江大學新農(nong) 村發展研究院建立了‘產(chan) 學研’合作示範基地,在新疆試養(yang) 中高端海鮮。”舒妙安表示,此次投放的2000尾珍珠龍膽石斑魚苗狀況良好。後期計劃投放魚苗1.2萬(wan) 尾,預計可產(chan) 成魚6.2噸,以每公斤150元計算,預計產(chan) 值可達90餘(yu) 萬(wan) 元。

  特別是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冷水資源,水質優(you) 良,溶氧豐(feng) 富,適合三文魚、高白鮭等魚類生長。近年來,新疆通過海鮮陸養(yang) 技術,實現了內(nei) 陸地區海鮮養(yang) 殖的“逆襲”。

  在北疆的尼勒克縣喀拉蘇鄉(xiang) 三文魚基地,一尾新鮮出水的三文魚24小時內(nei) 便可完成加工、包裝、運輸等全過程,並送達消費者餐桌。每天,這裏最多可加工50噸三文魚。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鹽堿地漁農(nong) 綜合利用模式,將成為(wei) 新疆漁業(ye) 發展的一大亮點。通過引進高效、低耗、環保的集約化、設施化養(yang) 殖技術方麵所做的嚐試,有望讓大片的鹽堿地變成為(wei) “養(yang) 殖池”。

  阿克蘇天泉雪源水產(chan) 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施學燦說,隨著冷水魚市場持續火熱,今年,合作社投入800萬(wan) 元實施擴建,規劃新建養(yang) 殖水域60畝(mu) ,合作社擴建後,將以三文魚養(yang) 殖為(wei) 主,年產(chan) 量有望達到600噸,產(chan) 值達3000萬(wan) 元。

  科技支撐與(yu) 內(nei) 外援助的加持

  新疆漁業(ye) 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產(chan) 業(ye) 扶持,同樣離不開科技支撐與(yu) 內(nei) 外援助。

  喀什地區通過出台一係列優(you) 惠政策、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等措施,為(wei) 水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喀什地區還積極引進先進的養(yang) 殖技術和設備,提高養(yang) 殖效率和水產(chan) 品品質。

  在漁業(ye) 發展過程中,新疆農(nong) 業(ye) 部門還大力推動倡導綠色養(yang) 殖。通過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推廣稻漁綜合種養(yang) 、魚菜共生等綠色養(yang) 殖技術模式,有效降低了養(yang) 殖尾水氮磷排放量。與(yu) 此同時,新疆積極推進以魚淨水、以魚控草、以魚抑藻,既修複了水域生態環境,維護了水域生物多樣性,還把水產(chan) 養(yang) 殖變成了富民產(chan) 業(ye) 。

  據了解,在沙漠地區開發“海水養(yang) 殖”,是新疆在農(nong) 業(ye) 領域尋求技術突破行動的一部分。新疆將鹽堿水變成“人造海水”,以海水礦物質比例為(wei) 參照,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調配出適合不同海產(chan) 品生長的人工海水,促進了人工海水養(yang) 殖業(ye) 的發展。

  尼勒克縣的科研人員通過“調配”複刻出海水環境,三文魚的產(chan) 量可達3000噸,出口到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ya) 等許多國家。賽裏木湖漁業(ye) 通過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高白鮭魚卵依賴進口、存活率低的瓶頸。

  2022年起,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每年設立1000多萬(wan) 元專(zhuan) 項資金,支持南疆鹽堿水漁業(ye) 發展。兵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編製的《兵團南疆師市鹽堿水漁業(ye) 養(yang) 殖規劃》提出,將大力推進南疆鹽堿水漁業(ye) 發展。

  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四團的天鵝湖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內(nei) 陸鹽堿水域綠洲漁業(ye) 模式示範項目”的核心示範點。當地通過在鹽堿水域生產(chan) 海鮮及鱸魚、石斑魚等魚類,改良修複養(yang) 殖環境,繼而提高鹽 堿水漁農(nong) 綜合生產(chan) 能力。

  此外,在魚種引進、繁殖、培育等方麵,新疆也一直在不斷突破。新疆境內(nei) 現在養(yang) 殖著100多種魚,一多半都是外來引進品種。即使是新疆南部最為(wei) 幹旱的喀什地區,目前也完成了對美國加州鱸、日本錦鯉的人工繁殖工作,已投入生產(chan) 。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