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容,越來越多外國遊客來華旅遊。盡管夏日炎炎,上海入境遊客隨處可見,他們(men) “打卡”美食、“玩轉”移動支付、開展Citywalk、在社交媒體(ti) “玩梗”,城市服務在細節中更有溫度。中外民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形成一場增進交流和理解的“雙向奔赴”。
——入境遊市場新增“火熱”動力
阿爾內(nei) ·赫爾曼正帶領約60名新西蘭(lan) 中學生合唱團成員在中國多個(ge) 城市參加演出和文化交流,他們(men) 也利用空餘(yu) 時間探訪城市。許多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新西蘭(lan) 年輕人倍感興(xing) 奮,曾在28年前來華的阿爾內(nei) 則感歎中國城市變化之大!
7月7日,一群新西蘭(lan) 學生探訪上海豫園。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攝
“28年前浦東(dong) 地標隻有東(dong) 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現在黃浦江兩(liang) 岸美極了,曆史建築和現代建築交織,讓人仿佛能與(yu) 過去對話,又能見到未來。”他說,自己也樂(le) 見孩子們(men) 來到中國參觀學習(xi) ,增長見識。
與(yu) 7月上海“熱辣”的氣溫一樣,入境旅遊市場持續“火熱”。若說暑期新特點,便是前來觀光、研學的外國年輕人進一步增加。7日下午記者在上海豫園待了3個(ge) 小時,便遇上了5、6個(ge) 外國青年旅遊團體(ti) ,自由行遊客更是不計其數。
年輕人正為(wei) 入境旅遊市場注入新的熱度。世界旅遊聯盟等近日發布的《2023-2024跨境旅遊消費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入境遊客年輕化特征顯著,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間較2019年,20歲至35歲的年輕客群占比提升了9個(ge) 百分點;在入境遊目的地選擇方麵,則呈現出深入中國腹地及“網紅”熱點城市的趨勢。
——城市服務更細致、更有“溫度”
上海浦東(dong) 機場T2航站樓的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近日建成投用,按照支付、文旅、通信、交通四個(ge) 模塊功能,為(wei) 外籍人員提供便利化服務。南非遊客艾利克斯在此辦理短期通信卡後寫(xie) 下留言:“中國讓入境遊客體(ti) 驗到更多便利,這讓我們(men) 非常開心。上海電信的工作人員還送上兩(liang) 把中國扇子用以緩解暑熱。”
7月3日,在上海浦東(dong) 機場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兩(liang) 名南非遊客與(yu) 上海電信工作人員(中)合影。新華社發
“許多商務遊客願意在工作之餘(yu) 額外安排一些觀光旅遊的行程;單純前來度假旅行的外國人就更多了。”上海外灘雅致酒店總經理助理李偉(wei) 介紹,今年上半年酒店接待的外賓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多。他觀察到,城市服務更加精細,入境遊客對中國百姓生活更感興(xing) 趣,這樣的“雙向奔赴”在許多細節裏體(ti) 現出來。
例如李偉(wei) 正在服務的一家德國遊客,他們(men) 尚未來華便已和李偉(wei) 成為(wei) 了“微信好友”,熟練地運用社交媒體(ti) 與(yu) 李偉(wei) 溝通入住需求。
7月7日,李偉(wei) 在酒店公共區域補充一批公益地圖、城市旅遊導覽手冊(ce) ,這些資料深受入境遊客歡迎。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攝
去年12月1日以來,中國先後對法國、德國、澳大利亞(ya) 等15個(ge) 國家試行單方麵免簽政策,與(yu) 新加坡、泰國、格魯吉亞(ya) 等國邁入“互免時代”。多個(ge) 政府部門協同發力,外籍人員在華生活的便利措施提質升級。有溫度的旅客服務,讓中國作為(wei) 入境旅遊目的地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中外網友共鳴“熱烈”
互聯網上,全球網絡社交媒體(ti) 平台正掀起一股“China Travel(中國遊)”熱潮。談及來華前做的準備和來華後的第一個(ge) 感受,許多遊客告訴記者,“城市幹淨、整潔、安全,曆史文化與(yu) 現代生活交融,人們(men) 友好、耐心,食物豐(feng) 富又美味……”千言萬(wan) 語終匯成一句“百聞不如一見”。
7月6日,導遊吳榮俊(右二)持證在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內(nei) 向入境青年遊客提供講解服務。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攝
“上海城市中有這麽(me) 豐(feng) 富的東(dong) 西方文化交融的元素,這是我完全沒想到的。”危地馬拉青年馬蒂亞(ya) 斯說起自己對上海的第一印象。
和馬蒂亞(ya) 斯同行的10餘(yu) 名外國年輕人還分別來自美國、北馬其頓等國家,一行人參觀了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等。這群年輕人來華前已從(cong) 海外社交媒體(ti) 、電視節目及好友處了解了許多信息,有的想一睹上海世博會(hui) 中國館“鎮館之寶”——巨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真容;有的對國內(nei) 風靡的巨鹿路、武康路Citywalk很感興(xing) 趣;有的期待領略黃浦江夜遊之美。
在專(zhuan) 家看來,走紅網絡的“City不City”等“熱梗”,不僅(jin) 因為(wei) 外國博主的表達方式新穎,更源於(yu) 中外民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共鳴——越來越多中國遊客也在文旅融合的旅遊休閑活動中,加深對自己國家、所在城市的了解,建立起更強的文化自信,也更願意與(yu) 各國人民一道分享對旅遊、對生活的熱愛。
“來華體(ti) 驗的外國人,對中國產(chan) 生新的美好印象,又在各自本地講述好中國故事,這與(yu) 入境旅遊的繁榮發展將產(chan) 生互相促進的作用。”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中國旅遊研究院預計,今年下半年外國遊客人數有望超過1500萬(wan) 人次,全年入境旅遊數據有望恢複到2019年的80%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