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通過多方麵努力,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xiang) 村人才隊伍,強化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引導下沉服務、健全本土培養(yang) 、強化評價(jia) 激勵、吸引返鄉(xiang) 創業(ye) ……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實踐探索,推動各類人才在農(nong) 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持續穩中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土專(zhuan) 家”變身農(nong) 藝師
科學植保,推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
四川省青神縣青竹街道鴻化村的柑橘園裏,果子掛滿枝頭。“土專(zhuan) 家”羅建頂著烈日在林間穿行,忙著查看病蟲害防治情況,“這是二次回訪。”半個(ge) 月前,羅建巡園時發現果園裏夜蛾發生量大、果子出現缺鈣現象。及時開好“方子”,讓種植戶進行全麵防治,果樹長勢好了起來。
正值柑橘管理的關(guan) 鍵時期,如何做好雨後病蟲害防控,怎麽(me) 發揮植保無人機作用……這段時間,羅建一直在琢磨這些問題。“農(nong) 校學農(nong) 畢業(ye) 後,幹過農(nong) 技員,種過蔬菜,做過農(nong) 資銷售。”看到家鄉(xiang) 的水稻、椪柑產(chan) 業(ye) 越來越紅火,他聯合6名村民,發起成立新陽光農(nong) 業(ye) 植保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建起了一支農(nong) 事社會(hui) 化服務隊。
吃植保手藝飯,不是一件容易事。“剛起步,在給一個(ge) 種糧大戶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控作業(ye) 時,因錯過農(nong) 時,防治效果不佳,造成水稻減產(chan) 。”複盤那次教訓,羅建說,“專(zhuan) 業(ye) 力量配備不足、效率低的情況下服務質量很難得到保障。”針對這個(ge) 問題,他開始專(zhuan) 注於(yu) 綠色植保技術推廣及病蟲害統防統治研究,在實踐中摸索運用新方法,逐漸找到了門道,成績也慢慢積累。2021年羅建取得高級農(nong) 藝師職稱,合作社吸納更多的先進農(nong) 機、技術力量,服務訂單跟著多了起來。
“服務隊隊員來自縣裏各個(ge) 鄉(xiang) 鎮,既當防治員又當信息員,便於(yu) 隨時掌握全縣農(nong) 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羅建介紹,他針對柑橘、水稻種植創建的3個(ge) 技術交流群,每天都有人請教如何應對病蟲害。依托合作社開展植保業(ye) 務培訓,年培訓果農(nong) 500人次以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種果水平明顯提升。
綠色防治是柑橘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羅建大力推廣誘蠅球、黃板等物理設備,深受當地果農(nong) 歡迎,目前設備推廣使用麵積超3萬(wan) 畝(mu) 。“我們(men) 這的柑橘越種越講究——有機肥替代化肥,生草栽培技術替代化學除草劑,還有誘蠅球、物聯網殺蟲燈等,綠色環保、防治病蟲害效果不錯。”羅建說。
“身邊有專(zhuan) 家,種果有底氣,果園的規模擴大到10多畝(mu) ,年銷售額增長到10多萬(wan) 元。”白果鄉(xiang) 官廳壩村果農(nong) 李誌祥是受益者之一。李誌祥種了15畝(mu) 柑橘,過去由於(yu) 缺乏科學管理理念與(yu) 技術,用農(nong) 藥消殺成本高、汙染大,防控效果還不好。他率先嚐試羅建推薦的誘蠅球,“不比不知道,掛上誘蠅球後,害蟲能直接被吸引過來粘在球上,省時又環保。”
據統計,我國已累計培育900多萬(wan) 名高素質農(nong) 民。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說,推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既需要專(zhuan) 家教授、科研人員等專(zhuan) 業(ye) 人才,也需要掌握一技之長的“土專(zhuan) 家”和紮根土地的“田秀才”。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hui) 管理的農(nong) 民不斷學習(xi) 新技能,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理念,建立健全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推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群眾(zhong) 穩定增收,將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村裏來了規劃師
遵循規律,和美鄉(xiang) 村從(cong) 藍圖變成現實
行駛在太行山東(dong) 麓,石板路蜿蜒伸展,石頭房錯落有致,司機告訴我們(men) 毛連洞村到了。走進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大河澗鄉(xiang) 毛連洞村,庭院花果飄香,遊園相映成趣。很難想象眼前美麗(li) 的小山村,曾是個(ge) 空心村。
毛連洞村的麵貌變化,得從(cong) 鄉(xiang) 村規劃師的到來說起。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在全省範圍內(nei) 啟動村莊規劃編製試點工作,經過篩選,毛連洞村被確定為(wei) 試點之一。來自河南城市空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鄉(xiang) 村規劃師耿丹陽帶領團隊掛點進駐。
第一次踏入毛連洞村,耿丹陽在古槐樹下遇到村民張靈美帶著孫子乘涼。張大娘和“城裏娃”耿丹陽拉起家常:“小孩爸媽都在外麵打工,要是能在家門口找個(ge) 活兒(er) ,掙錢顧家兩(liang) 不誤,多中。”
看著老人和小朋友的期待眼神,耿丹陽暗下決(jue) 心,要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熱情,為(wei) 這個(ge) 村莊做好規劃。入戶走訪調查、發放調研問卷,耿丹陽和團隊一行7人在村裏“泡”了20餘(yu) 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傑開著三輪車,拉著耿丹陽跑遍了村裏各個(ge) 角落。
“五分梯田兩(liang) 分林,三分村落坐山間。走訪發現,毛連洞的村莊基礎好,擁有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傳(chuan) 統村落和非遺文化等資源,但由於(yu) 缺乏整體(ti) 規劃,麵臨(lin) 著產(chan) 業(ye) 發展乏力、資源利用不足、傳(chuan) 統民居失修、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耿丹陽說,調研後團隊拉出項目清單,結合發展需求,確定8個(ge) 大類43個(ge) 小項具體(ti) 任務。
再好的規劃,落不了地也不行。這次村莊規劃編製試點,由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專(zhuan) 家指導、搭建工作平台,市區兩(liang) 級統籌項目資金,鄉(xiang) 裏協調用地需求,規劃師團隊全程跟蹤服務,“護航”項目落地實施運營。
對山裏人來說,道路就是出路。剛起步,耿丹陽就碰上了難題——一條高速的服務區建設方案與(yu) 毛連洞村的規劃存在衝(chong) 突。服務區阻隔了村莊原有道路,建築風格也與(yu) 村莊不同。規劃團隊多次反映情況爭(zheng) 取支持,經過努力,服務區建設方案進行了適當調整。“等高速建好,服務區會(hui) 設置出口,遊客可徒步進村,能帶來新一波客流。”耿丹陽介紹。
隨著規劃項目落地,毛連洞村悄然發生改變:閑置老屋改造成老年服務中心,廢棄窯洞改造成手工作坊,汙水管網和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實景演藝劇場豐(feng) 富著鄉(xiang) 村文化生活,農(nong) 產(chan) 品成了旅遊伴手禮,小米、酸棗芽茶等供不應求。
據統計,規劃實施後,村裏建起“共富工坊”,毛連洞村新增就業(ye) 崗位60餘(yu) 個(ge) ,年集體(ti) 經濟增長約120萬(wan) 元。“原來我常年在外務工,今年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村民楊大平說。說起村裏的未來,楊傑信心滿滿,“規劃項目還有一部分正在建設中,等順利完成並投入使用,相信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會(hui) 更紅火。”
“鄉(xiang) 村建設要遵循發展規律,做到先規劃後建設。”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鋒說,提高村莊規劃編製質量和實效,派駐鄉(xiang) 村規劃師成效顯著。今後要支持熟悉鄉(xiang) 村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參與(yu) 村莊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開展“陪伴式”服務規劃實施,優(you) 化掛點鄉(xiang) 村規劃師在地服務,促進鄉(xiang) 村建設提質增效。
民宿管家成了新職業(ye)
精細服務,做好山好水的“代言人”
竹泉村,景如其名。竹林隱茅舍,家家臨(lin) 清泉,山東(dong) 省沂南縣銅井鎮竹泉村又迎來避暑遊的客流。“歡迎來到竹泉村,請帶好行李,跟我辦理入住……”民宿管家毛培娟站在村口笑意盈盈,接進一大批遊客。毛培娟是竹泉村的“新村民”,管理著30多套各式民宿。
啥是民宿管家?隨著鄉(xiang) 村旅遊和民宿行業(ye) 的發展,“民宿管家”成為(wei) 鄉(xiang) 村新職業(ye) ,為(wei) 遊客提供住宿、餐飲以及當地自然環境介紹、文化生活體(ti) 驗等定製化服務。
毛培娟總結自己的一天日程,“一個(ge) 字,忙!”清晨,確認入住訂單信息後,細致檢查客房衛生、硬件設施等保障情況。遊客用完早餐後,開始組織白天的各類民俗風情特色活動。夜晚,當客人們(men) 回房休息,她巡完院子,安排好次日的工作閑下來時,早已過了下班時間。
在別人看來,連軸轉的工作很辛苦,毛培娟卻樂(le) 在其中,“好民宿,服務要有溫度。讓來竹泉村的遊客感受家一樣的體(ti) 驗,是我們(men) 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從(cong) 北京自駕過來遊玩的遊客劉萍講起了這幾天的體(ti) 驗,話語裏透著滿意:“有啥衣食住行的訴求,都可以隨時和管家溝通。培娟還帶我去趕鄉(xiang) 村大集,真是太有意思了。”
作為(wei) 新職業(ye) ,當好民宿管家有專(zhuan) 業(ye) 的要求。沂南縣連續6年舉(ju) 辦民宿管家培訓班,邀請文旅協會(hui) 、行業(ye) 專(zhuan) 家現場教學、視頻直播,就傳(chuan) 統文化、形體(ti) 訓練、旅遊服務等開展培訓。“迎來送往、製訂旅行計劃、隨時答疑解惑……甚至要精通年輕人喜愛的咖啡調製、花藝、茶藝等,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群體(ti) 的需求。”毛培娟介紹,竹泉村的民宿管家們(men) 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xi) ,除內(nei) 部的定期培訓外,也會(hui) 組織“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xi) 活動。
原先,毛培娟在外地從(cong) 事過不少職業(ye) ,電子數碼、快遞物流等都幹過。“逢年過節回老家,看到鄉(xiang) 村裏人氣越來越旺,就動了返鄉(xiang) 闖一闖的想法。”最開始,連鋪床都幹不明白,鋪不好就下班接著練,得空時就跟著導遊鍛煉講解……“自從(cong) 當了民宿管家,大家夥(huo) 兒(er) 都說我變了。原來見人就臉紅,現在愛笑愛說話。”勤學苦練讓毛培娟脫穎而出,當上了民宿公司副總經理。
幹好新職業(ye) 還要有“軟技能”傍身。“石頭上刻的字是有什麽(me) 淵源?”“沂南還有哪些名勝古跡?”遊客閑聊時說起的話題,起初讓毛培娟很難答上來。一筆一筆記下來,一個(ge) 問題一個(ge) 問題學習(xi) ,文旅知識儲(chu) 備不斷擴充,現在提起周邊特色、地域文化等話題時,她基本可以對答如流,服務起來更有底氣。
“從(cong) 事新職業(ye) 、收獲新體(ti) 驗,當好家鄉(xiang) 好山好水的‘代言人’,離家近,有保障,還有培訓學習(xi) 機會(hui) ,一舉(ju) 多得。”民宿各項工作,毛培娟安排得井井有條,溝通能力強的年輕人做管家,年齡大一點的做清掃工作,目前民宿裏90%的員工來自竹泉村及周邊村莊,不少人在家門口領到了工資。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規劃研究院院長張祥宇說,火熱的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鄉(xiang) 村民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土壤,民宿管家這一新職業(ye) 就是各類鄉(xiang) 村人才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雙向奔赴”的結果。他建議,要繼續做好技能培訓、平台搭建等工作,增加返鄉(xiang) 人才創業(ye) 就業(ye) 的信心和勇氣,助力休閑觀光、科普教育、文化旅遊等多業(ye) 態發展,帶動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就業(ye) 創業(ye) 、增收致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