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中國多地用電負荷創新高,電力供應保障壓力增大。
7月9日、10日,廣東(dong) 用電負荷連續兩(liang) 日創曆史新高,最高達到1.49億(yi) 千瓦。
福建用電負荷也在7月4日、5日兩(liang) 創新高,最高用電負荷達到5275萬(wan) 千瓦,較去年增長2.95%。
據南方電網消息,今年以來,廣東(dong) 、廣西、雲(yun) 南、貴州、海南五省區用電負荷快速增長,服務區域內(nei) 21個(ge) 城市用電負荷創出曆史新高。
中國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張星此前表示,預計今年度夏期間,中國用電負荷將快速增長,最高負荷同比增長超過1億(yi) 千瓦,電力保供麵臨(lin) 著一定壓力。
今夏高溫天氣增加了降溫負荷需求。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日前表示,今年盛夏,除內(nei) 蒙古東(dong) 北部、東(dong) 北地區中部和北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
中國電科院用電與(yu) 能效研究所副所長李德智接受中新社采訪時指出,今年夏季高溫天氣頻發,引起空調等降溫負荷進一步增長,是負荷增長的主要因素。據中國電科院用電與(yu) 能效研究所分析,中國夏季降溫負荷規模逐年攀升,降溫負荷占最大負荷比例達到30—40%。
電力數據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經濟向好發展是今年電力負荷屢創新高的另一原因。李德智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向好也帶動了用電需求的上升。
中國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國全社會(hui) 用電量同比增長8.6%,一、二、三產(chan) 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增長9.7%、7.2%、12.7%和9.9%。
值得關(guan) 注的是,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的提升也成為(wei) 今年電力負荷增加的重要影響因素。工業(ye) 領域電力需求側(ce) 管理促進中心主任蔡義(yi) 清向中新社指出,當前越來越多的領域和設備采用電力作為(wei) 能源,如電動汽車的普及,進一步推高了電力需求。
當前,在應對電力負荷、保障電力供應方麵,中國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方麵是加強供應。目前,煤電仍是中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下稱“中電聯”)數據顯示,2023年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中電聯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日前表示,煤電企業(ye) 提前謀劃開展儲(chu) 煤工作,電廠存煤始終保持在近幾年曆史高位,為(wei) 今年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打下堅實基礎。
另一方麵,虛擬電廠也在今年電力保供中發揮了調動負荷資源的作用。深圳電網已經開始通過虛擬電廠調用,智能控製樓宇的中央空調溫度、充電樁的功率和儲(chu) 能設備,解決(jue) 全市尖峰負荷削減等實際問題。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總經理程韌俐表示,該係統最高調節負荷21萬(wan) 千瓦,相當於(yu) 4萬(wan) 戶居民用電負荷。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研判,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應總體(ti) 有保障,局部地區高峰時段可能存在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張星表示,國家能源局將強化能源電力監測預警,確保高峰時段充分發揮保供潛力,加快支撐性電源建設投產(chan) ,指導各地做細做實工作預案,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多措並舉(ju) ,全力確保迎峰度夏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