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7月13日通報,為(wei) 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中央網信辦近日專(zhuan) 門印發通知,在全國範圍內(nei) 部署開展為(wei) 期2個(ge) 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
本次專(zhuan) 項行動將重點整治6個(ge) 環節突出問題。一是短視頻、直播平台。“二次包裝”經典動畫或兒(er) 歌,集中展示暴力血腥內(nei) 容。擺拍校園霸淩視頻,將校園霸淩行為(wei) 娛樂(le) 化。利用“網紅兒(er) 童”牟利,惡搞兒(er) 童博取關(guan) 注、賣慘引流。采取劇情電台、語音旁白等方式,誘導脅迫未成年人變相參與(yu) 直播等問題。
二是社交平台。在未成年人照片分享、交友信息等頁麵,發布誘導不良交友、引流非法網站等信息。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廁所”“人肉開盒”等行為(wei) 。惡意編造網絡黑話、低俗流行語,向未成年人傳(chuan) 播不良價(jia) 值觀。創建專(zhuan) 門話題、群組等,惡意發布反擊攻略、進行惡意P圖,煽動親(qin) 子、師生對立等問題。
三是電商平台。向未成年人售賣軟色情手辦文具、動漫周邊等商品。利用兒(er) 童模特擺出不雅姿勢、做性暗示動作,借未成年人形象進行無底線營銷。提供有償(chang) 代罵,製作惡搞同學、學校的圖文視頻等服務。以售賣動漫劇作、電子遊戲等為(wei) 名,引流未成年人至第三方平台,違規提供涉黃涉暴資源等問題。
四是應用商店。利用相似標誌和名稱信息,仿冒未成年人喜愛的APP,傳(chuan) 播違法不良信息。通過內(nei) 嵌非法軟件或違規馬甲包等方式,惡意“變身”為(wei) 涉黃涉賭平台。學習(xi) 類、工具類APP偏離主責主業(ye) ,傳(chuan) 播打擦邊球違規信息。具有匿名、加密等屬性的小眾(zhong) APP,存在網絡詐騙、隔空猥褻(xie) 等問題。
五是兒(er) 童智能設備。設備自帶APP包含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nei) 容。對第三方APP提供的信息內(nei) 容審核把關(guan) 不嚴(yan) ,存在不良導向內(nei) 容。提供相貌PK、運勢測算等不適宜未成年人的應用或功能。以積分排行、功能解鎖、背景更新等為(wei) 名,誘導未成年人過度消費。
六是未成年人模式。提供“虛假模式”,用戶進入未成年人模式後無內(nei) 容、無法使用。模式下存在誘導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為(wei) 、養(yang) 成不良嗜好等內(nei) 容。模式防逃逸措施不完備,無需驗證即可退出。模式下存在誘導未成年人投票打榜、刷量控評等功能。
中央網信辦有關(guan) 負責人強調,各地網信部門要密切關(guan) 注涉未成年人問題新特點新表現,對各類違規行為(wei) ,保持高壓態勢,從(cong) 嚴(yan) 處置違規平台、賬號及相關(guan) MCN機構。要壓實平台主體(ti) 責任,健全平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製,共同維護良好網絡生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