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地綠、水清,是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最樸素的期盼。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麵推進林長製、河(湖)長製落地生根,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啟動國家公園創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新疆全麵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奮力答好新時代趕考路上的“生態答卷”。
改革創新
厚植生態福祉
7月12日,洛浦縣杭桂鎮G580國道兩(liang) 側(ce) 的沙漠中,一眼望不到頭的梭梭林整齊排列,大片的綠色鎖住茫茫黃沙,形成一道對比鮮明的風景。
數年前,這裏還是讓人望而生畏的沙海,如今,4萬(wan) 畝(mu) 梭梭林接種肉蓯蓉基地綠意蔥蘢。人們(men) 用綠色將流沙牢牢固定,通過種植中藥材肉蓯蓉,從(cong) 沙漠中獲得收益,探索防沙治沙發展林下經濟新路徑。
土地荒漠化是新疆生態建設麵臨(lin) 的一項巨大挑戰。2023年,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新疆全麵打響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一場以防風、阻沙、控塵為(wei) 目標的阻擊戰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如火如荼展開。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敢於(yu) 打破舊的條條框框,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和創新發展思路。
今年6月,經過調研,新疆出台支持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九條措施,在生態用水、土地使用權等方麵為(wei) 項目建設提供支撐保障,釋放支持企業(ye) 參與(yu) 防沙治沙強烈信號。
新疆地處幹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一旦環境遭到破壞,勢必要付出極大的生態代價(jia) ,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guan) 係是一個(ge) 永恒課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新疆著力建立與(yu) 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體(ti) 係,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保駕護航。
——2018年,新疆組建生態環境廳,跨區域設立6個(ge) 生態環境監察專(zhuan) 員辦公室,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xiang) 各類汙染排放監管與(yu) 行政執法職責。
——2021年,新疆啟動林長製建設,構建黨(dang) 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林草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製,提升森林草原資源保護力度。
——2022年,自治區黨(dang) 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打響了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202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辦法》施行,填補了新疆水汙染防治綜合立法的空白。
……
一條條改革舉(ju) 措,一個(ge) 個(ge) 法律法規,構築起新疆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的“四梁八柱”。
實踐證明,製度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ye) 發展的根本保障,製度越完善,落實越有力,成效越顯著。
在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推動下,新疆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全區建立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8個(ge) ,占全疆麵積的10.8%,為(wei) 野生動植物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撐起了“保護傘(san) ”。
建立區、地、縣、鄉(xiang) 、村五級林長組織體(ti) 係,2023年3萬(wan) 名林長累計巡林29萬(wan) 餘(yu) 次,解決(jue) 林草保護等問題6.4萬(wan) 個(ge) 。
建立五級河(湖)長製組織體(ti) 係,3355條河流、121個(ge) 湖泊分級、分段設置了1.5萬(wan) 餘(yu) 名河長、河段長、湖長、湖段長。
全區荒漠化土地麵積減少1956平方公裏,沙化土地麵積減少242.8平方公裏,首次實現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雙縮減”。
聚焦民生
解決(jue) 突出環境問題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
新疆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把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wei) 民生優(you) 先領域,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走進特克斯縣迎賓大道景觀水係公園,喀拉薩依河靜靜流淌,水麵波光粼粼。幾年前,喀拉薩依河因為(wei) 水係不暢通、管理不到位,垃圾亂(luan) 堆、氣味難聞,影響人居環境。
全麵推行河(湖)長製後,新疆開展了整治河湖采砂、垃圾圍壩、入河排汙口和“清四亂(luan) ”等專(zhuan) 項行動,全區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特克斯縣對喀拉薩依河進行了重點整治,達到防洪、景觀、水係相結合的效果,成為(wei) 人們(men) 遊玩的好去處。
“晚飯後我常帶著老人和孩子到這裏散步,享受水美、景美帶來的幸福感。”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薩·布婭說。
在新疆經濟最發達、人口密度最高的“烏(wu) —昌—石”區域,大氣汙染一直是最讓人頭疼的環境問題。
2023年,自治區黨(dang) 委研究決(jue) 定,將“烏(wu) —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整治作為(wei) 自治區2023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承諾“要用3—5年時間徹底解決(jue) ‘烏(wu) —昌—石’區域大氣汙染問題,全麵提升人民群眾(zhong) 藍天幸福感”。
承諾是決(jue) 心,亦是動力。
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展開。調研摸清底數、起草行動方案、協調兵地聯防聯控、推進農(nong) 村清潔取暖改造、實施企業(ye) 冬季錯峰生產(chan) ……
經過一年努力,“烏(wu) —昌—石”區域大氣汙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2023—2024年采暖期,區域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68.9%,上升17.7個(ge) 百分點;重汙染天數比例為(wei) 9.2%,下降10.6個(ge) 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7.8%,是近10年來“烏(wu) —昌—石”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最顯著的一年。
綠色發展
加快低碳轉型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沙漠、戈壁、綠洲交錯分布。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要求新疆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采取綠色低碳的發展路徑。
為(wei) 了實現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新疆積極推進綠色發展理念,通過綠色公路和工業(ye) 、能源等產(chan) 業(ye) 低碳轉型等措施,努力保護和恢複生態環境。
——交通運輸領域,出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路行業(ye) 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力爭(zheng) 到2025年實現營運車輛周轉量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降低5%左右。到2030年,全麵形成結構優(you) 化、集約高效的綠色低碳運輸方式。
——工業(ye) 領域,製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ye) 能效提升行動計劃》,發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ye) 重點領域百項重大低碳技術》,積極推進自治區工業(ye) 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綠色化,為(wei) 實現自治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2023年10月13日,新疆召開全區生態環境保護暨荒漠化綜合防治大會(hui) ,科學謀劃推進新疆生態環境保護、荒漠化綜合防治各項工作。新疆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統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汙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you) 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助力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為(wei) 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新疆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推進工業(ye) 節能降碳,推行清潔生產(chan) 改造,提升綠色低碳技術供給能力……
如今,放眼天山南北,綠色發展處處湧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新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逐“綠”而行,向“綠”而興(xing) ,奮力譜寫(xie) 出新時代綠色發展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