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活力內蒙古 | 點亮“夜經濟”的手藝人

發布時間: 2024-07-14 22:28:00 來源: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近年來,夜間經濟成為(wei) 打造城市品牌、推動消費升級的新引擎。其繁華豐(feng) 富程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時尚和活力指數,點亮“夜經濟”,已經成為(wei) 城市消費提檔升級的發力點。

  盛夏的夜晚,記者走進內(nei) 蒙古多地的“夜市”,除了滿滿的煙火氣,琳琅滿目的民族手工藝品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匠心獨具的藝術品,深深吸引了遊客的目光。


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民族文創店裏琳琅滿目的特色工藝品。人民網記者 富麗(li) 娟攝

  青磚灰瓦,古韻悠長。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麵而來,除了品嚐民族傳(chuan) 統奶製品外,這裏的民族手工藝品也精彩絕倫(lun) 。雕花的馬鞍、羊皮上的烙畫、精致的馬頭琴擺件……這些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讓人忍不住好奇地去了解它們(men) 的製作過程,尋找藝術品背後的故事。

  在毛氈烙畫老手藝人趙六的店鋪,一位烙畫師傅在他的指導下,正在用烙筆繪圖。鐵器為(wei) 筆,毛氈為(wei) 紙,不大功夫,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便展現在人們(men) 麵前。內(nei) 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毛氈烙畫起於(yu) 西漢末,興(xing) 於(yu) 明清間,不施顏料,僅(jin) 憑烙鐵筆的溫度和使用筆的力度來“塗抹顏色”,意在筆先,提筆勾擦點,落筆畫即成。


精美的羊毛氈烙畫。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2000年初,趙六一家人將店麵開到了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現如今,從(cong) 羊毛氈的供給、羊毛氈紙的製作、手工繪製烙畫,到最後的銷售,趙六一家已經將羊毛氈烙畫做成了自己的“產(chan) 業(ye) 鏈”。“通過網絡傳(chuan) 播,我們(men) 也有了穩定的客源,這門老手藝能傳(chuan) 承下去了,起碼不會(hui) 斷在我的手上。”趙六笑著說。

  在包頭金街,“守藝”的故事同樣精彩。


“守藝”工作室裏精美的飾品。高旭攝

  街上的“守藝”工作室裏遊客絡繹不絕,項鏈、手鏈、耳飾等蒙古族銀飾令人目不暇接。作品傳(chuan) 承了蒙古族銀飾,融合各民族文化的元素,每一件飾品都是特別精致的藝術品。據店主蘇力迪介紹,這裏製作的手工藝品已遠銷東(dong) 南亞(ya) 。


守藝工作室蘇力迪正在研究顧客定製的銀飾品樣式。高旭攝

  2022年,銀飾製作技藝列入第七批包頭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手藝更是“守藝”,蘇力迪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重新拾起銀飾製作,創新傳(chuan) 承,讓這個(ge) 非遺項目煥發出新的光彩。“我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精美的作品,了解北疆文化的誘人之處。”

  剪紙、六合枕、傳(chuan) 統羊脂皂、馬頭琴工藝……各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藝抱團發展,打造了自治區級非遺特色街區包頭金街的獨特魅力。徜徉在古街巷中,抬頭可見的“複盛公”“複義(yi) 和”“義(yi) 盛泉”“永合成”等知名商號招牌,讓人頓感北疆文化的曆久彌新。這裏,每一個(ge) 老招牌都是一個(ge) 商業(ye) 傳(chuan) 奇,曾見證了老包頭的繁榮,見證了人世百態,見證了一座城市的人間煙火。

  在呼倫(lun) 貝爾市海拉爾區東(dong) 山紅星不夜城,記者遇到了蒙古刀非遺傳(chuan) 承人聞都蘇。走進聞都蘇的工作室,蒙古刀、金銀飾品、銅雕塑等精美的民族手工藝品讓人應接不暇。除此之外,蒙古族家具製作在聞都蘇帶領的團隊下,每一件家具都典雅、高貴、時尚,同樣深受遊客的喜愛。


聞都蘇向記者介紹蒙古族家具製作。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聞都蘇的團隊有10多個(ge) 人,以一把椅子為(wei) 例,從(cong) 手繪起版、定形、大花雕刻、精修、上色、包裝,一般需要3個(ge) 人,最快也得20天才可以完成。“我們(men) 製作的家具沒有一個(ge) 是重複的,都是純手工打造。很多遊客來到工作室,一眼就看中了我們(men) 的家具,精美的造型,不少遊客認為(wei) 很有收藏價(jia) 值。”聞都蘇介紹道。


東(dong) 山紅星不夜城商店內(nei) 售賣的民族手工藝品。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東(dong) 山紅星不夜城以“呼倫(lun) 貝爾夜間旅遊新地標、夜遊經濟新引擎”為(wei) 定位,是匯集夜遊、夜購、夜娛、夜宿等多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文商旅綜合體(ti) ,在這裏,裸眼3D大屏、集裝箱經濟、互動演藝等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前來感受草原城市的夜遊風情。同時在不夜城的商店裏,多種民族手工藝品也為(wei) 不夜城的繁榮增添了亮點。“來這裏,一站式可以買(mai) 到各式各樣的民族手工藝品,真的很方便。”來自江蘇的遊客李先生說。

  近年來,內(nei) 蒙古在積極打造自治區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出台政策支持夜間經濟發展等方麵持續發力。獨具特色的“夜經濟”正在點亮內(nei) 蒙古新“夜”態,為(wei) 內(nei) 蒙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光添彩。

(責編: 韓璐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