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水和土壤,是讓市場主體(ti) 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一個(ge) 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關(guan) 鍵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各部門、各地區積極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一係列改革舉(ju) 措,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為(wei) 各類經營主體(ti) 投資興(xing) 業(ye) 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通過采取一係列法治化舉(ju) 措解決(jue) 企業(ye) 急難愁盼問題,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營商環境改善最快、最顯著的國家之一,在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名大幅躍升。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xiang) 區成立企業(ye) 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專(zhuan) 區,實現多種業(ye) 務集中辦公,為(wei) 企業(ye) 提供全流程政務服務,提高業(ye) 務辦理效率。新華社發
1.營商環境法律製度體(ti) 係不斷健全
7月1日起,新修訂的公司法正式實施。新法放寬了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限製,允許設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大幅降低了公司的設立門檻及成本。新法實施首周,四川成都新設企業(ye) 達1425家。
公司是最重要的經營主體(ti) ,公司法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製度的基礎性法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公司法於(yu) 2013年、2018年兩(liang) 次修正。此次公司法“大修”貫徹落實了黨(dang) 中央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強產(chan) 權保護等方麵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為(wei) 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夯實法治根基。
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下,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不斷發展完善。
編纂民法典,全麵平等地確認和保護各類經營主體(ti) 的民商事權利;出台實施中小企業(ye) 促進法等,織密產(chan) 權保護法網,堅定企業(ye) 發展信心;修訂反壟斷法,堅決(jue) 破除隱性壁壘,維護公平競爭(zheng) 市場秩序;製定實施外商投資法等,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釋放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號……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工作的一個(ge) 鮮明特點就是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領推動和規範保障作用。十四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hui) 履職僅(jin) 一年多,就製定法律8件、修改法律9件、作出有關(guan) 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8件。這其中,既有為(wei) 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提供法治保障而修訂的公司法,又有助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對外關(guan) 係法、關(guan) 稅法等。
山東(dong) 省惠民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推出“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措施,配備“紅馬甲”服務專(zhuan) 員開展“一對一”全程幫辦代辦服務,讓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理業(ye) 務更便捷高效。新華社發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翻閱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2024年立法工作計劃,民營經濟促進法已列入其中。這將以法治方式保障各種所有製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chan) 要素、公平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更好更優(you) 。
在人大立法高質量推進的同時,行政立法突出重點、急用先行,把“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落細落實。2020年1月1日,《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條例的製定成為(wei) 我國一項立法創舉(ju) ,各地區、各部門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方麵大量行之有效的政策、經驗、做法上升為(wei) 法規製度,增強了權威性、時效性和約束力。
“起草單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製或者變相限製市場準入和退出的內(nei) 容……”不久前,國務院公布《公平競爭(zheng) 審查條例》,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負責人表示,條例填補了公平競爭(zheng) 審查製度的立法空白,標誌著我國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以反壟斷法為(wei) 核心、內(nei) 容比較完備、製度比較健全的反壟斷法律體(ti) 係。
據統計,公平競爭(zheng) 審查製度實施8年來,全國累計審查的政策措施超過160萬(wan) 件,清理存量文件447萬(wan) 件,廢止和修訂了排除、限製競爭(zheng) 的政策措施9.3萬(wan) 件,一批妨礙經營主體(ti) 公平準入、影響經營主體(ti) 公平競爭(zheng) 、限製商品要素自由流動的政策措施得到有力糾正。
加快推進涉外立法工作、協調推進國內(nei) 治理和國際治理,使得國內(nei) 大循環和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不斷暢通。圖為(wei) 山東(dong) 港口煙台港汽車碼頭,整齊停放的商品車等待運輸。新華社發
2.涉企行政行為(wei) 更加規範、更有溫度
因屢屢通不過專(zhuan) 家評審,無法延續相應的行政許可,雲(yun) 南一家再生資源公司無法正常經營,上百名員工麵臨(lin) 失業(ye) 風險。無奈之下,該公司向雲(yun) 南省政府申請行政複議。
針對這家企業(ye) 的燃眉之急,行政複議機構積極組織“案前調解”,幫助企業(ye) 補齊申請材料。最終,延續企業(ye) 資質的申報獲得工業(ye) 和信息化管理部門批準,持續一年之久的行政爭(zheng) 議在一個(ge) 多月內(nei) 得到實質性化解,企業(ye) 實現穩崗就業(ye) 。
行政複議是政府係統自我糾錯的監督製度,也是維護企業(ye) 合法權益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司法部加強涉企行政複議工作,依法平等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過去一年,全國涉企行政複議案件近4萬(wan) 件,為(wei) 企業(ye) 挽回經濟損失超百億(yi) 元。
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直接反映營商環境建設質量。製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厘清政府權力邊界;倡導包容審慎監管,推行“首違不罰”“首違輕罰”;降低企業(ye) 辦事成本,實施“多證合一”改革,推廣“最多跑一次”,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改革持續深化,減少了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以及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幹預,為(wei) 市場主體(ti) 鬆綁減負,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
“多虧(kui) 了‘法治體(ti) 檢’,保護了我們(men) 的知識產(chan) 權!”談起公益法律服務,河南南陽一家光電公司的負責人感慨萬(wan) 千。當地司法局通過組織律師開展“法治體(ti) 檢”,為(wei) 企業(ye) 提供多樣化法律服務,讓法治陽光照耀企業(ye) 發展之路。
我國民營企業(ye) 數量已超5500萬(wan) 家,對公平、正義(yi) 、安全等方麵的法治期待越來越高。近年來,司法行政係統積極組織律師為(wei) 民營企業(ye) 開展“法治體(ti) 檢”,廣大律師運用法治的“顯微鏡”,幫助企業(ye) 查找法律隱患、預防法律風險,護航企業(ye) 健康成長。
行政執法麵廣量大,公平公正的監管執法,對優(you) 化營商環境至關(guan) 重要。近年來,為(wei) 解決(jue) 運動式執法、“一刀切”執法、過度執法、逐利執法等突出問題,行政執法體(ti) 製機製不斷得到健全,行政執法公示製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jue) 定法製審核製度全麵推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穩健前行,監管方式不斷創新,執法自由裁量權進一步規範,確保行政執法權在陽光下運行,努力讓企業(ye) 在每一個(ge) 執法行為(wei) 中都能體(ti) 會(hui) 到風清氣正、從(cong) 每一項執法決(jue) 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
3.經營主體(ti) 權益司法保護邁上新台階
一次性“挖走”幾十位技術骨幹,利用“偷走”的技術獲得十幾件專(zhuan) 利,案件細節堪比“諜戰大片”。近日,“新能源汽車技術秘密第一大案”終審落槌,最高人民法院判決(jue) 侵權人賠償(chang) 約6.4億(yi) 餘(yu) 元,創下我國知識產(chan) 權侵權訴訟判賠數額曆史新高。
知識產(chan) 權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創新,是可持續發展重要的力量源泉。近年來,人民法院通過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顯著提高知識產(chan) 權侵權代價(jia) 和違法成本,激勵創新創造,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支撐和服務高質量發展。
2018年5月31日,隨著審判長敲響手中的法槌,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等來了公道。張文中表示:“最高法再審本案的意義(yi) ,不僅(jin) 僅(jin) 是還我清白,更顯示了黨(dang) 和國家對企業(ye) 家群體(ti) 的關(guan) 注。”
產(chan) 權製度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基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司法機關(guan) 大力推動涉企冤錯案件依法甄別糾正,張文中案、顧雛軍(jun) 案、趙明利案等一批涉產(chan) 權案件再審改判,讓廣大民營企業(ye) 家吃下定心丸。司法機關(guan) 堅決(jue) 防止把經濟糾紛認定為(wei) 刑事犯罪,更加堅定了民營企業(ye) 家的信心。
今年1月,新疆哈密市中級人民法院收到一封來自蒙古國某公司的感謝信。該公司是一家專(zhuan) 門從(cong) 事鐵精粉出口的企業(ye) ,與(yu) 國內(nei) 某貿易公司發生糾紛,案涉金額超1億(yi) 元。在該公司申請訴前保全後,哈密中院迅速受理並依法審查,後在采取保全措施的基礎上組織雙方企業(ye) 溝通交流,短短兩(liang) 周時間就促使雙方成功和解。這封來信洋溢著感激之情,述說著對中國法院的認可和信任,成為(wei) 外國企業(ye) 合法權益得到平等保護的生動見證。
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中,“解決(jue) 商業(ye) 糾紛”是重要指標之一。我國積極主動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堅持平等保護原則,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創立國際商事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製度,創新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jue) 機製……國際商事糾紛解決(jue) 日趨專(zhuan) 業(ye) 化、便利化、多元化,推動我國成為(wei) 國際商事糾紛解決(jue) 的優(you) 選地之一。
“截至2024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guan) 共辦理涉企行政檢察監督案件4.2萬(wan) 餘(yu) 件,為(wei) 企業(ye) 挽回經濟損失10.5億(yi) 餘(yu) 元。”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總結行政檢察護航法治化營商環境專(zhuan) 項活動基礎上,檢察機關(guan) 聚焦企業(ye) 在產(chan) 權保護、社會(hui) 信用、監管執法等重點領域的“堵點”問題,紮實推進“檢察護企”專(zhuan) 項行動,加強涉企行政訴訟和執行監督,加大對“小過重罰”等問題的監督,積極解決(jue) “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以監督促政務誠信、社會(hui) 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司法是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最後一道防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guan) 積極做實依法保護,加大涉企積案清理力度,以法治的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增強發展信心;做實全麵平等保護,激活釋放民營經濟發展動力;做實涉案企業(ye) 合規改革,通過辦理一案實現“規範一行、教育一片”。民營經濟發展之路,在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中行穩致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