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近3億(yi)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ge) 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國事。
最新發布的《中國健康老齡化發展藍皮書(shu) (2023-2024)》,針對新形勢下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的新趨勢、新挑戰,倡導“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從(cong) 養(yang) 老服務模式、數字養(yang) 老、銀發經濟等多方麵,探索中國式養(yang) 老新理念、新舉(ju) 措、新畫卷,以更好適應快速增長的養(yang) 老需求。
——新理念:編織養(yang) 老服務幸福“網”。
人口老齡化發展有多快?專(zhuan) 家預測,2035年前後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yi) ,到本世紀中葉將達到約5億(yi) 。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hui) 變老。”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健康老齡化的內(nei) 涵是動態發展的,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有機融合,涉及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必須麵對的時代課題。這是實現老年群體(ti) 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求,也是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體(ti) 現。
藍皮書(shu) 提出,要樹立“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新理念,從(cong) 生命觀的優(you) 化、老年健康新內(nei) 涵等方麵,兼顧“為(wei) 老”和“備老”,對中國式養(yang) 老具有較強的前瞻性。
如何樹立“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解決(jue) 好老年人健康的急難愁盼,是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朱洪彪說,加快編織養(yang) 老服務幸福“網”,讓老年人用智慧、經驗、勞動擁抱新生活,增加社會(hui) 活力、社會(hui) 創造力、社會(hui) 親(qin) 和力,收獲更多老年人口健康紅利。
健康老齡化發展,如何進一步健全體(ti) 係?專(zhuan) 家建議從(cong) 三個(ge) 維度把握:一是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解決(jue) 養(yang) 老資金“從(cong) 哪裏來”的問題;二是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解決(jue) 由誰提供養(yang) 老服務、提供什麽(me) 樣的養(yang) 老服務等問題;三是健康支撐體(ti) 係,解決(jue) 老有所醫、老年康養(yang) 、醫養(yang) 結合的問題。
——新舉(ju) 措:助力構建支撐保障體(ti) 係。
“9073”——這是中國養(yang) 老模式基本構成,即約90%居家養(yang) 老,7%依托社區支持養(yang) 老,3%機構養(yang) 老。
照顧好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的日常需求是重中之重。
提供家庭適老化改造,建設智慧型家庭養(yang) 老床位,發展老年活動中心,發展老年食堂……藍皮書(shu) 建議,讓老年人在“家門口”能享受到便捷的養(yang) 老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累計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近150萬(wan) 戶,累計建設家庭養(yang) 老床位23.5萬(wan) 張,逐步構建完善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
一些地方在探索:北京市加快構建“預防、治療、照護”三位一體(ti) 的老年健康服務模式,江蘇省聚焦體(ti) 醫養(yang) 融合社區慢病老人運動幹預新模式,黑龍江省打造中醫藥康養(yang) 發展方案……
——新畫卷:滿足養(yang) 老服務新訴求。
一麵是老年人越來越長壽,一麵是“多病共存”,護理需求、長期照護需求等日漸加大。
“不同年齡段老年人有不同訴求,困難老年人困難也各不相同。”中國老年醫學學會(hui) 會(hui) 長範利建議,要直麵問題,在發展中補短板,在解決(jue) 老年群體(ti) 期盼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培育銀發經濟新業(ye) 態。中國衛生經濟學會(hui) 老年健康經濟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聯合北京大學“健康中國理論與(yu) 實證研究”課題組表示,麵對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個(ge) 性化需求,亟待探索多樣化養(yang) 老新業(ye) 態。據相關(guan) 測算,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wan) 億(yi) 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達到30萬(wan) 億(yi) 元左右。
推動“智享養(yang) 老”。應對人工智能時代之變,養(yang) 老也要創新。藍皮書(shu) 提出,應特別注意解決(jue) 養(yang) 老產(chan) 品、服務“不適老”問題。“‘黑科技’要關(guan) 愛老年用品,讓‘為(wei) 老’服務更顯‘科技範兒(er) ’,使用更便捷。”範利說。
健全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網絡。目前,我國農(nong) 村養(yang) 老麵臨(lin) 一些“坎”。北京大學教授王紅漫建議,為(wei) 農(nong) 村老年人編織一張覆蓋縣鄉(xiang) 村三級的幸福“網”,充分發揮農(nong) 村熟人社會(hui) 互助互惠特點,力爭(zheng) 讓老年人實現不出村、不離鄉(xiang) 就能吃上熱乎飯、看個(ge) 小病等。
“養(yang) 老是一項係統工程,中國式辦法就是要調動每一個(ge) 社會(hui) 細胞力量,盡可能用小投入解決(jue) 大問題,大力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hui) 建設。”韓啟德表示,守護好今天的“夕陽紅”,也是善待我們(men) 的明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