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深中通道建成通車。監測數據顯示,開通後首周總車流量超過72萬(wan) 車次,日均車流量超10萬(wan) 車次;開通後的首個(ge) 完整周末,跨市公交車票提前售罄,車流一度擁堵……從(cong) 利好深圳中山兩(liang) 地產(chan) 業(ye) 發展,到帶動跨珠江口產(chan) 業(ye) 協作、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經濟發展能級躍升,這一國家重大工程顯示了跨海通道助力區域協調發展產(chan) 生的“乘數效應”。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異顯著。如何充分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邁向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解答好的重大課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斷豐(feng) 富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要把準各地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資源環境容量、開放開發潛力,加強統籌規劃和產(chan) 業(ye) 合作,推動形成山川共濟、城鄉(xiang) 融合、區域聯動的發展格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寧夏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指明了新征程上區域協調發展的實踐路徑。
當前,我國區域發展整體(ti) 性不斷增強,一個(ge) 個(ge) 增長極、動力源、發展帶加速崛起,讓要素流動更活躍,為(wei) 經濟發展添動力。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東(dong) 西部地區差距在縮小,南北方差異仍較為(wei) 明顯;區域間還存在產(chan) 業(ye) 同質、資源利用低效等問題,產(chan) 業(ye) 發展的戰略縱深優(you) 勢尚未充分發揮;人口分布不均衡與(yu) 土地空間約束帶來新挑戰;等等。短板與(yu) 不足客觀存在,根據各地區的條件,因地製宜走合理分工、優(you) 化發展的路子,才能把發展落差的勢能變成聯動發展的動能。
遵循因地製宜原則,並不是要各地隻管自己不顧其他,而是要做到“一域”與(yu) “全局”相得益彰。各地既要找準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發揮各自比較優(you) 勢,實現錯位發展;又要將這種戰略定位落實到區域發展當中,明確在區域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創新鏈中的任務分工,以此確定目標方向與(yu) 發展舉(ju) 措,發揮協同合力。例如,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承載更多產(chan) 業(ye) 和人口,發揮價(jia) 值創造作用;生態功能強的地區要得到有效保護,創造更多生態產(chan) 品;要考慮國家安全因素,增強邊疆地區發展能力,以人口和經濟支撐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推動各地既實現錯位發展又發揮協同合力,對宏觀經濟治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ti) 係,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還要繼續完善和落實主體(ti) 功能區戰略,細化主體(ti) 功能區劃分,按照主體(ti) 功能定位劃分政策單元,對重點開發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能源資源地區等製定差異化政策,分類精準施策,推動形成主體(ti) 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發展的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jue) 問題。推動形成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可能還會(hui) 遇到這樣那樣的老問題、新矛盾。對此,既要有幹勁,更要有韌勁,久久為(wei) 功、步步深入,必有所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