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預約”是2024年國內(nei) 暑期旅遊市場的熱詞之一。
近期,上海、北京、蘇州、成都、杭州等旅遊熱門城市紛紛宣布,除部分重點景區、博物館外,其他景區取消預約要求。
隨著暑期來臨(lin) ,多地旅遊市場迎來客流高峰。取消預約後,如何讓“不約而至”的遊客有更好的旅遊體(ti) 驗?
多地取消景區預約
時值盛夏,記者在杭州西湖景區錢王祠入口處看到,昔日預約掃碼的展板已撤掉,工作人員正引導遊客有序進場。
端午小長假的前一天,“蘇州發布”公眾(zhong) 號發布消息:除部分重點景區和博物館外,蘇州全市其他A級景區、文化場館、宗教活動場所取消實名預約。
幾乎同時,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也宣布,除部分熱門景區和文化旅遊場館需要實名預約或購票外,全市3000餘(yu) 家文旅場所,全麵落實入館參觀、入園遊覽免預約等舉(ju) 措。
進入暑期旅遊旺季後,國內(nei) 取消景區和文旅場所實名預約的城市群持續擴容。
6月2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宣布,除故宮、國博外全市景區全麵取消預約要求;此後,武漢、成都、南京、長沙、杭州、廣州等城市相繼發文,除少數熱門景區場館在旺季等特定時段確有必要預約限流的,取消A級旅遊景區預約入園要求。
記者梳理發現,仍保留預約製的文旅場館,也積極推出優(you) 化預約服務。
比如,故宮博物院出台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團隊快速預約、檢票措施,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未成年人參觀不需要預約,在已預約門票的成年人陪同下進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則推出“老年票”,70歲以上的老人無需預約,憑身份證或老年證領票即可進館參觀。
7月6日,遊客在參觀故宮博物院。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作為(wei) 我國文旅管理方式的創新實踐,預約製對提高旅遊服務質量、推動旅遊業(ye) 穩定有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國民旅遊熱度持續走高,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熱門景區門票供不應求;預約程序較為(wei) 繁瑣;“一票難求”之下甚至催生“黃牛”現象……
為(wei) 切實提升旅遊景區開放管理水平,門票預約製度不斷優(you) 化完善。
2023年7月,國家文物局下發通知,提出各地博物館應優(you) 化調整門票預約製度。針對一些熱門旅遊景區出現預約難等問題,文旅部辦公廳專(zhuan) 門下發通知,要求及時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優(you) 化預約措施,實施科學管理,不搞“一刀切”,實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最大限度滿足廣大遊客參觀遊覽需求。
“不約而至”能否有更好體(ti) 驗?
杭州宣布景區取消預約的第二天,安徽遊客陸女士便和好友接連“打卡”了雷峰塔、德壽宮、西溪濕地等景點,“不用提前約,身份證也不用刷,行程安排更靈活,旅遊也更舒心了。”
“在很多景區,導遊現場購票效率更高。”途牛北京旅行社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取消預約能提升旅行社工作效率。
今年以來,外國人來華熱度持續升溫。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nei)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超1.6倍。景區免預約也讓外國遊客感受到更多便利。
一些地區公布的數據顯示,取消預約後,遊客量有明顯增長。
去哪兒(er) 大數據研究院分析,景區取消預約政策疊加暑期效應,進一步帶火北京旅遊市場。6月24日到7月5日兩(liang) 周內(nei) ,北京景區門票搜索量較前兩(liang) 周環比增長近3倍;蘇州多個(ge) 景點、博物館在取消預約後也迎來客流高峰,端午期間共接待遊客532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三分之一。
一些人擔心,部分景區取消預約後客流量劇增,會(hui) 降低旅遊的體(ti) 驗感。
位於(yu) 杭州市中心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在取消預約後的第一個(ge) 周末,現場排隊的隊伍接近百米。一些外地遊客反饋:“進館後還是跟著人流走,展品沒辦法仔細看。”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孫夢陽說:“取消旅遊預約製旨在提升遊客的便利性,但在旅遊旺季,需要配合彈性管理和人性化服務,讓眾(zhong) 多‘不約而至’的遊客有更好的體(ti) 驗。”
7月14日,遊客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遊覽。 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chan) 業(ye) 研究院副教授吳麗(li) 雲(yun) 也提醒,暑期旅遊高峰期,客流管理方麵或將麵臨(lin) 一係列考驗。比如,線下大排長龍時,有的遊客可能花錢雇人排隊購票,讓“黃牛”現象再度出現。
完善配套措施 提供多元選擇
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無論是實行還是取消預約,都是對文旅市場及遊客需求的回應。麵對暑期旅遊高峰,城市及景區應綜合考慮人流量、承載量、參觀體(ti) 驗等因素,做出因時因地製宜的決(jue) 策。
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衛紅認為(wei) ,熱門博物館和景區應學會(hui) “雙腿”走路。“既可以麵向有預約和規劃行程習(xi) 慣的遊客保留預約服務、優(you) 化流程;也可以麵向臨(lin) 時起意、不習(xi) 慣或不方便預約的遊客,保留線下票務服務。”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wei) ,取消預約的景區,應進一步增強人性化服務理念,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比如,為(wei) 中小學生、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ti) 提供便利措施,防止“黃牛”擠占票源等。
7月14日,遊客在南京夫子廟景區遊覽(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楊素平攝)
不少受訪者指出,為(wei) 尋求旅遊人數和參觀體(ti) 驗的平衡,對熱門景區應采取流量提示、錯峰分流等措施,以避免擁堵。
據了解,為(wei) 應對暑期客流,北京天壇公園提前研判分析線上購票情況和遊客結構變化,根據驗票情況動態調整回補票量;上海則通過“樂(le) 遊上海”小程序,顯示全市約140個(ge) 景區(點)的實時客流和最大瞬時承載量,遊客一看便知景區是“舒適”還是“擁擠”。
7月1日,國家文物局發布通知,明確重點場館、熱門場館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策劃雲(yun) 展覽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觀眾(zhong) 參觀需求。記者注意到,多地博物館紛紛在暑期延長開放時間,或推出“夜遊”項目、打造“24小時博物館”,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體(ti) 驗。
“預約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係統工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建議,在保護文物安全、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應謀劃開放更多可遊覽空間,更好滿足旅遊消費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