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焦點訪談:力增單產奪豐收

發布時間: 2024-07-20 10:54:00 來源: 央視網

  當前,全國夏糧收獲已經基本結束,夏季田管全麵展開。數據顯示,夏糧產(chan) 量2995.6億(yi) 斤,比上年增加72.5億(yi) 斤,增長2.5%。夏糧產(chan) 量創新高,單產(chan) 提升是主因。單位麵積產(chan) 量375.2公斤/畝(mu) ,比2023年增加9.0公斤/畝(mu) ,增長2.5%。夏糧產(chan) 量占全年糧食產(chan) 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夏糧取得豐(feng) 收,為(wei) 穩定全年糧食生產(chan) 奠定了堅實基礎。而這樣的豐(feng) 收來之不易。

  今年夏糧豐(feng) 收、成績亮眼,這份答卷來之不易,它的背後匯聚了各方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副司長呂修濤:“今年的“三夏”生產(chan) 可以用“過五關(guan) 斬六將”來形容,克服了一係列風險和挑戰,實現了恢複性增產(chan) 和高位增產(chan) ,這是今年夏糧一個(ge) 非常突出的成果。”

  總結今年夏糧的豐(feng) 收,用到了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恢複性增產(chan) 和高位增產(chan) 。

  那麽(me) ,什麽(me) 叫恢複性增產(chan) 呢?在去年“三夏”時節,一些夏糧產(chan) 區比如河南、陝西遭遇了爛場雨,造成夏糧減產(chan) 。但今年,這些地區不僅(jin) 完成了產(chan) 量目標,還實現了增產(chan) ,將去年的損失彌補了回來,這就叫作恢複性增產(chan) 。

  而一些在前一年就實現增產(chan) 的地區,比如新疆、山東(dong) 、江蘇等地,今年再度增產(chan) ,就叫作高位增產(chan) 。

  從(cong) 數據上看,今年夏糧總產(chan) 量的增幅是2.5%,單位麵積產(chan) 量的增幅也是2.5%。可以說單產(chan) 的提升,是今年夏糧增產(chan) 的主要原因。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把糧食增產(chan) 的重心放到大麵積提高單產(chan) 上。

  呂修濤:“從(cong) 中國糧食生產(chan) 的產(chan) 能提升來看,靠擴麵積提產(chan) 能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必須走提單產(chan) ,提產(chan) 能的路子。要遴選一批高產(chan) 的品種,集成推廣一批高產(chan) 的技術模式,配套一批高性能的農(nong) 機具,培育一批種糧能手,從(cong) 而促進國家糧食產(chan) 能的提升。”

  今年夏糧的生產(chan) 過程經曆了華西秋雨、冬季雨雪寒潮、春季病蟲害、夏季“幹熱風”等多重考驗,一些夏糧主產(chan) 區在播種期還經曆了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為(wei) 了實現提高單產(chan) 的目標,各地克服了重重困難,才保證了今年夏糧的豐(feng) 收。

  六月下旬,河北高碑店荒辛莊村的小麥大麵積機收工作已經完成,實現了夏糧豐(feng) 收。不過,在去年準備播種這些小麥的時候,很多農(nong) 民心裏是沒底的。

  高碑店市耕地麵積52.37萬(wan) 畝(mu) ,2023年過水村莊154個(ge) ,糧油作物受災麵積17.59萬(wan) 畝(mu) 。當洪水退去,如何及時種上小麥,還要保證播種質量,則是一個(ge) 更大的難題。

  洪水退去了,農(nong) 田還要排水清淤,這就可能耽誤播種的農(nong) 時。而長期被洪水浸泡過的農(nong) 田,也容易遭受更多的病害。

  遇到難題還需要專(zhuan) 業(ye) 部門來解決(jue) 。當地農(nong) 業(ye) 部門迅速組織力量,調配水泵和農(nong) 機裝備,對過水農(nong) 田進行排水、深翻作業(ye) ,與(yu) 時間賽跑,保證冬小麥及時在農(nong) 田裏安家。為(wei) 了保證小麥質量,農(nong) 業(ye) 部門還組織了農(nong) 技專(zhuan) 家,幫農(nong) 戶選取良種,並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農(nong) 戶采用更科學多樣的措施管護小麥。

  從(cong) 國家到地方再到農(nong) 戶,困難麵前,各方都在努力。經過半年多的精心管護,今年河北省夏糧產(chan) 量首次突破了300億(yi) 斤大關(guan) ,達到了302億(yi) 斤。

  不僅(jin) 僅(jin) 是河北,全國各地都在加速推進糧食單產(chan) 提升。國家相關(guan) 部門也在今年統一規劃了“綠色高產(chan) 高效行動”“糧油規模種植主體(ti) 單產(chan) 提升行動”等項目,重點支持落實單產(chan) 提升關(guan) 鍵技術。中央財政首次提前下撥16億(yi) 元小麥“一噴三防”資金,各級財政加大配套,這對增粒重、提單產(chan) 發揮了重要作用。

  要實現糧食單產(chan) 提升的目標,還要提高應對病蟲害的能力,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6月下旬,安徽淮北市濉溪縣的國家糧食儲(chu) 備庫,工作人員正在收儲(chu) 當地農(nong) 戶剛剛收獲的小麥。經過質檢、稱重、去除雜質等環節,一車車小麥通過自動化傳(chuan) 輸線進入糧倉(cang) 。現在5個(ge) 大型糧倉(cang) 已經全部收滿。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小麥品質很不錯,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中有嚴(yan) 格限定的兩(liang) 種黴菌毒素指標都很低。

  安徽淮北國家糧食儲(chu) 備庫負責人趙鋒:“嘔吐毒素標準是每一千克小於(yu) 1000微克,我們(men) 檢測的結果也就在100微克左右,有的檢不出來。玉米赤黴烯酮(標準)是每一千克小於(yu) 60微克,檢測結果基本上在10微克以內(nei) ,小麥的質量非常好。”

  這兩(liang) 種黴菌毒素的名字也許我們(men) 不熟悉,但和它們(men) 密切相關(guan) 的“小麥赤黴病”許多人可能都聽過,它對小麥來說是一種致命的病害。

  而安徽正是小麥赤黴病易發、頻發地區。今年當地的降雨量、田間濕度都超過近十年來的平均值,當地農(nong) 業(ye) 部門判斷今年赤黴病的發病風險很高,於(yu) 是提前做出應對。

  安徽省農(nong) 科院科研處處長戚仁德:“四月中旬開始進行日調度,省、市、縣、鄉(xiang) 分別成立了技術指導組和“蟲口奪糧”包保服務組,實行網格化包保服務,全程指導農(nong) 戶按照技術方案,用對路的農(nong) 藥、好的施藥器械來進行防控。”

  今年小麥赤黴病防控期間,安徽省累計投入資金近7.5億(yi) 元,投入植保機械47萬(wan) 台、植保無人機2萬(wan) 架。

  對病蟲害的預防在各種措施之下取得了勝利。今年,安徽全省小麥赤黴病綜合防治效果達到95%以上,實際發生麵積比預測減少了94.5%。由於(yu) 防治有效,小麥質量也得到了保障。

  地裏的小麥產(chan) 量高、質量好,還得保證都及時收到糧庫裏。所以收割必須及時、高效,這就考驗著各地的組織協調和執行能力。

  總結今年夏糧豐(feng) 收,還用到了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快”和“好”。收得“快”,讓搶收更加遊刃有餘(yu) 。收得“好”,則大大降低了損耗,提升了單產(chan) 。這個(ge) “快”和“好”可不是簡單得來的,背後是國家強有力的農(nong) 機裝備來支撐。

  今年夏收期間,各地共投入聯合收割機60多萬(wan) 台,收割機手超過80萬(wan) 名,其中每秒9公斤、10公斤的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已經成為(wei) 今年跨區作業(ye) 的主流機型,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和質量。

  現代科技的加持助力在夏收的各環節中處處體(ti) 現。在農(nong) 業(ye) 大省河南,當地以大數據應用為(wei) 核心打造的河南農(nong) 機雲(yun) 平台,成為(wei) 了指揮20萬(wan) 台收割機高效運轉的超級“智慧大腦”。

  農(nong) 機手的農(nong) 機信息能實時更新,農(nong) 戶們(men) 的麥收訂單能實時推送給農(nong) 機手,因此在網上預約農(nong) 機便捷又準確,這成為(wei) 今年很多農(nong) 戶的選擇。

  隨著各地夏收工作順利完成,接下來就是緊張有序的夏種。進一步在大麵積提高單產(chan) 上做文章,也是今年夏種工作的核心,各地也都在摸索適合當地情況的模式。

  在江蘇揚州江都水稻推廣示範基地的集中育秧田,工人們(men) 將秧苗通過傳(chuan) 送帶送到田邊,裝車後運送給種糧大戶。一塊40畝(mu) 的秧田每天可以供應6000盤秧苗,都是通過集中育秧的方式培育出來的。

  和直接播種相比,集中育秧的秧苗產(chan) 量和質量都更有保障。因此從(cong) 去年開始,江蘇大規模推廣水稻集中育秧。

  除了提高秧苗質量,也可以通過提高播種密度的方式來提高單產(chan) 。

  在山東(dong) 高密薑莊鎮的一處高標準農(nong) 田裏,一台新型具備精量播種功能的高性能播種機正在進行玉米密植機播作業(ye) 。

  通過北鬥衛星導航的輔助,這款播種機可以精準按照設定的行距和株距,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鋪設滴灌帶等多個(ge) 工序的作業(ye) ,大大提高了作業(ye) 效率。用這種高性能播種機可以做到精準密植,將播種量從(cong) 以前每畝(mu) 4200株提高到6000株。

  雖然播種密度增加了,但通過采用寬窄行間隔種植以及水肥一體(ti) 化等智慧田管措施,能有效消減密植對玉米生長帶來的影響,因此整體(ti) 產(chan) 量可以明顯提升。

  就在今年夏種期間,全國多地出現了高溫幹旱的天氣,這對播種工作造成一定影響。因此今年夏種的另一個(ge) 關(guan) 鍵詞就是“抗旱保播種”。

  之前提到的水肥一體(ti) 化灌溉設施,本身就有應對高溫幹旱的功能,而在沒有條件鋪設水肥一體(ti) 化設施的地塊,各地也都積極調度,啟動應急預案,從(cong) 水庫引調水源,建立應急梯級泵站,逐級提水,將水送到地頭。電力部門則開辟了綠色通道,全力保障灌溉用電。

  目前,我國糧食播種麵積處於(yu) 曆史高位,增產(chan) 潛力主要是在提單產(chan) 。今年夏糧獲得豐(feng) 收,關(guan) 鍵之處就在於(yu) 提高了單產(chan) 。豐(feng) 收來之不易,不僅(jin) 要應對旱澇、減少病蟲害,還要選取良種、提高收割的質量和效率。不誤農(nong) 時不負夏。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大頭。我們(men) 還要壓茬推進,繼續落實好各項農(nong) 業(ye) 政策,做好田間管理,進一步夯實全年糧食豐(feng) 收基礎,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二十屆三中全會,助推改革!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會長 彭森: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經濟體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體製改革為牽引”。 [詳細]
  • 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這些表述值得關注

    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這些表述值得關注。 [詳細]
  • 讀懂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部長級)唐方裕出席,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莫高義主持。將近兩個小時的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