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愛心動人心 涓滴成江海(暖聞熱評)

發布時間: 2024-07-25 10:30: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物】賈鬆良、葉德培夫婦

  【故事】“我和我夫人都已八十五六歲,在世時日已不多。家中尚有部分積蓄,想在我們(men) 去世前後,支持驛亭鎮的公益事業(ye) ,捐贈經費不少於(yu) 400萬(wan) 元……”這是清華大學退休教授賈鬆良和夫人葉德培寫(xie) 給家鄉(xiang) 的信。早在參加工作之初,夫婦倆(lia) 就開始為(wei) 家鄉(xiang) 浙江省紹興(xing) 市上虞區驛亭鎮建設盡心出力。60年來,他們(men) 生活簡樸,堅持公益捐贈,以點滴善舉(ju) 匯聚人間大愛。

  【點評】

  兩(liang) 位老人的故事,是一個(ge) 知恩圖報、善意流動的故事。賈鬆良幼時家境貧寒,依靠親(qin) 戚、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幫助和國家、社會(hui) 的救濟金、助學金,完成了學業(ye) ,並留校投身祖國的科研事業(ye) ,參與(yu) 過多項大國重器的相關(guan) 科研工作。親(qin) 身感受過的善意是一顆種子,會(hui) 伴隨著個(ge) 人的成長生根發芽,灑下另一片綠蔭。賈鬆良與(yu) 夫人葉德培相識後,兩(liang) 人相互支持,始終不忘故土、感恩社會(hui) ,攜手書(shu) 寫(xie) 了一段段充滿真情暖意的動人詩篇。

  令人動容的,是六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畢業(ye) 後剛工作時,兩(liang) 人經濟上並不寬裕,卻先後捐資200元,支援上虞建立集體(ti) 林場;上世紀90年代,捐贈上虞橫塘鄉(xiang) 小學近萬(wan) 元,用於(yu) 安裝日光燈、修教室、打井和建設供水係統等;2003年,捐贈1萬(wan) 元用於(yu) 修建鄉(xiang) 村公路;2018年至2019年,捐資修建驛亭鎮中心小學體(ti) 育館,設立驛亭鎮中小學獎助學金等共計100餘(yu) 萬(wan) 元……無論捐助多少,善意始終如一。在驛亭鎮,因為(wei) 兩(liang) 人的善舉(ju) ,孩子們(men) 的成長環境、老年人的養(yang) 老條件均有改善。善行善舉(ju) ,凝聚成造福桑梓的強大力量。

  令人動容的,亦是克勤克儉(jian) 、無私奉獻的美德。“怎麽(me) 簡單就怎麽(me) 過”,是夫婦倆(lia) 共同的心態。老房子一住就是40餘(yu) 年,家中不少物件都已“上了歲數”,衣服沒破就一直穿……兩(liang) 人所捐善款,正是這樣從(cong) 日常花銷裏一點一點節省出來的。淡泊物質追求,不求生活享受,卻以能夠幫助他人解決(jue) 問題、解決(jue) 困難為(wei) 樂(le) ,夫婦倆(lia) 的行為(wei) ,生動詮釋了先人後己、扶危濟困的崇高境界。

  近年來,我國公益慈善事業(ye) 取得長足進步。據統計,2023年度慈善捐贈總額突破2000億(yi) 元。從(cong) 多方籌款支援抗震救災、投身慈善事業(ye) 15年的退休教師沈翠英,到連續10年為(wei) 浙江海鹽縣慈善總會(hui) 每年匿名捐款100萬(wan) 元的愛心人士,再到四川成都市以“牛肉麵不要牛肉”為(wei) 愛心暗號、讓困難人群免費用餐的小吃店,為(wei) 善者能力有大有小,善意並無差別,愛心涓滴成海。一個(ge) 個(ge) 平凡而動人的慈善義(yi) 舉(ju) ,激勵著更多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nei) 為(wei) 他人點燈撐傘(san) ,在助人的同時收獲內(nei) 心的豐(feng) 盈。正能量因而得到傳(chuan) 遞,社會(hui) 因而更加和諧。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和個(ge) 人積極參與(yu) 公益慈善事業(ye) 。”慈善事業(ye) 是社會(hui) 救助製度和兜底保障製度的有益補充,在促進社會(hui) 進步、共享發展成果等方麵發揮著積極作用。進一步推動慈善事業(ye) 發展,引導更多人了解慈善、關(guan) 心慈善、支持慈善、自覺投身慈善,“我為(wei) 人人,人人為(wei) 我”的氛圍定會(hui) 更加濃厚,我們(men) 的社會(hui) 必將更加溫暖美好。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