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灣區三分鍾丨“甜蜜”豐收!看大灣區“披綠生金”有何訣竅?

發布時間: 2024-07-25 16:55: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大暑剛過,現在正是嶺南地區氣溫最高的時候,在廣東(dong) 江門鶴山市雙合鎮,農(nong) 戶們(men) 正在灑滿陽光的山頭上,進行一場“甜蜜”的豐(feng) 收。

  超千畝(mu) 鱗次櫛比的光伏板順著山勢高低起伏,光伏板下種植著一行行鳳梨等農(nong) 作物,長勢喜人。當地通過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獲得增長的不止有光伏發電量,農(nong) 產(chan) 品也在盛夏喜迎豐(feng) 收。不過,實現“農(nong) 光互補”的好處遠遠不止“一地兩(liang) 用”這麽(me) 簡單。

  種植戶毛木森告訴記者,這個(ge) 基地總麵積1200畝(mu) ,主要種植鳳梨、五指毛桃、粉葛、辣椒、茄子、紅薯等農(nong) 作物,今年鳳梨的產(chan) 量很高,預計畝(mu) 產(chan) 可達5000斤。

  嚐到甜頭的不隻是農(nong) 戶,光伏能實現節能減排、提高村民收益,而喜陰耐旱的鳳梨地正好給光伏項目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產(chan) 業(ye) 用地。土地綜合利用率提高了,農(nong) 戶種植不僅(jin) 不耽誤,還增加了產(chan) 出,雙方一拍即合。

  光伏板上發電,光伏板下種植農(nong) 作物的立體(ti) 土地綜合利用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項目把光伏用地免費返租給農(nong) 戶,引導他們(men) 種植多種農(nong) 作物,總產(chan) 值超278萬(wan) 元。而這“千畝(mu) 良田”也是由荒地改造而來,曾經的“撂荒地”搖身一變成了村民們(men) 的“致富田”,不僅(jin) 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還改善生態環境,降低碳排放,可謂是“甜頭多多”。

  雙合鎮先慶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羅家宏說:

  現在我們(men) 這個(ge) 光伏基地已經建設起來了,種植了很多農(nong) 作物,農(nong) 作物也已經開始豐(feng) 收。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完善這個(ge) 基地,在科普、研學遊等方麵進行拓展,助力鄉(xiang) 村三產(chan) 融合,助力“百千萬(wan) 工程”高質量發展。

  讓“綠色行為(wei) ”開展的同時又能實現“金色收益”,在廣東(dong) ,這樣的立體(ti) 考量不止發生在鳳梨地裏。俗稱“賣陽光”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碳普惠交易在廣東(dong) 多地陸續進行、“降碳貸”讓碳減排激勵轉化為(wei) 融資成本、廣東(dong) 首個(ge) EOD項目即生態環境導向開發項目落地實施......這場陽光下的雙向奔赴,“以綠生金”的步子越邁越大,豐(feng) 富的綠色變現方式讓大灣區跑出“綠富雙贏”加速度。

  用立體(ti) 的創新實現生態和效益“雙贏”,用係統思維通盤考慮全局。這場燦爛陽光下的“雙向奔赴”中,我們(men) 看到了書(shu) 寫(xie) 在嶺南大地上“綠美生金”的新答案。

  (總台記者 林麗(li) 麗(li) 孫冰 戴威)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