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那達慕開幕式上載歌載舞。
王曉博攝(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那達慕是草原上的體(ti) 育盛會(hui) ,搏克、射箭、賽馬、沙嘎等項目擁有悠久的曆史、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人們(men) 相約那達慕,展現運動技能,增進彼此情誼,也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眼下正值暑期,越來越多的人奔向草原,赴一場那達慕之約。
每逢草原最美的季節,內(nei) 蒙古各地的那達慕一場接著一場。無論是自治區級的大型那達慕,還是嘎查牧民自發組織的小型那達慕,人們(men) 從(cong) 四麵八方聚攏而來,好不熱鬧。
因為(wei) 那達慕,一批又一批傳(chuan) 統體(ti) 育愛好者成長為(wei) 專(zhuan) 業(ye) 運動員,走向更大的競技舞台。那達慕項目也在傳(chuan) 承中不斷發展,更加富有時代內(nei) 涵。
吸引觀眾(zhong) 10萬(wan) 餘(yu) 人
“我因為(wei) 那達慕回來了10多次,這就是我心中的鄉(xiang) 愁”
搏克場上,勇士們(men) 身姿矯健,近身搏鬥;射箭場上,選手們(men) 屏息凝神,箭羽破空而出;沙嘎比賽的蒙古包內(nei) ,孩童們(men) 競相投擲,充滿樂(le) 趣……遠處,悠揚的馬頭琴聲伴著奶茶醇香,遊客們(men) 歡聲笑語,沉浸在這場體(ti) 育盛宴中。
日前,內(nei) 蒙古自治區第三十四屆草原那達慕在錫林郭勒盟舉(ju) 行。本屆草原那達慕共設12個(ge) 比賽項目,共有6000多人報名參賽,吸引觀眾(zhong) 10萬(wan) 餘(yu) 人,每場比賽網絡直播約3萬(wan) 人在線觀看。
“搏克”即蒙古式摔跤,根據參賽選手數量分為(wei) 1024名搏克、512名搏克等比賽,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本屆搏克比賽曆時3天,賽場上,選手們(men) 身穿象征公平的開胸摔跤衣,通過摔、抱、拉、拽等技法,力圖將對手摔倒在地。
作為(wei) 那達慕人氣最高的比賽,搏克場每天都被圍得水泄不通。不分年齡段、不分重量級、不分專(zhuan) 業(ye) 組別,一跤定勝負、勝者晉級的競賽方式,讓比賽更具觀賞性。
在本屆草原那達慕,來自阿巴嘎旗的查幹紮那連勝9場,奪得搏克比賽冠軍(jun) ,這也是他第六次在512名搏克比賽中折桂。同場競技的對手中,既有普通牧民,也有專(zhuan) 業(ye) 隊選手,甚至不乏從(cong) 海外趕來的搏克愛好者。業(ye) 餘(yu) 愛好者能與(yu) 專(zhuan) 業(ye) 運動員過招,進一步激發了群眾(zhong) 的參與(yu) 熱情。“那達慕具有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擁有旺盛的生命力。”錫林郭勒盟文體(ti) 旅遊廣電局副局長邢海鵬說。
白彥東(dong) 離開家鄉(xiang) 已經整整20年,今年特意從(cong) 福建廈門回到故鄉(xiang) 觀看那達慕。“每年那達慕,隻要能抽出時間,我總要回來看看。”白彥東(dong) 說,“20年間,我因為(wei) 那達慕回來了10多次,這就是我心中的鄉(xiang) 愁。”
從(cong) 那達慕走向國際賽場
“尊重對手、尊重規則、自強不息的體(ti) 育精神在草原上代代傳(chuan) 承”
翻閱搏克項目參賽名單,從(cong) 選手到裁判,有好幾個(ge) “查幹紮那”。這麽(me) 多摔跤手同名,幾乎都因為(wei) 內(nei) 蒙古草原的一位“跤王”——查幹紮那。
今年60歲的“跤王”查幹紮那曾獲得1次1024名搏克冠軍(jun) ,10餘(yu) 次512名搏克冠軍(jun) ,百餘(yu) 次64—256名搏克冠軍(jun) ,曾連續11年獲得全國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冠軍(jun) ,奪得兩(liang) 屆全運會(hui) 中國式摔跤冠軍(jun) 。查幹紮那不僅(jin) 在賽場上屢創佳績,還培養(yang) 出多名全國冠軍(jun) 。不少牧民給孩子取名“查幹紮那”,希望孩子也能成為(wei) 摔跤高手。
本屆草原那達慕,查幹紮那擔任搏克比賽仲裁,每次步入賽場,都有大批“粉絲(si) ”向他熱情致意。比賽中,他總是靜靜坐在場邊,時刻關(guan) 注著場上的角逐,“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ang) 年輕選手以及推廣搏克運動。”近年來,查幹紮那主導製定了搏克比賽的排位賽競賽規則,“在保持群眾(zhong) 基礎的同時,在著裝和競賽規則等方麵與(yu) 國際接軌,搏克才能更具觀賞性,也更有利於(yu) 選拔人才。”
一大批搏克手從(cong) 那達慕賽場走出,從(cong) 事柔道、中國式摔跤、國際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在全國乃至國際賽場上展現風采。
古典式摔跤名將賽音吉雅,因搏克比賽成績突出被專(zhuan) 業(ye) 摔跤隊選中,獲得全國冠軍(jun) 後,他又代表中國隊參加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hui) 的摔跤比賽。退役後,賽音吉雅回到故鄉(xiang) 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組建了搏克協會(hui) ,培養(yang) 年輕搏克手。“尊重對手、尊重規則、自強不息的體(ti) 育精神在草原上代代傳(chuan) 承。”賽音吉雅說。
如今,練習(xi) 搏克的孩子越來越多,本屆草原那達慕設置了少年搏克比賽。小搏克手阿其拉年僅(jin) 6歲,一招一式已有模有樣。談起自己的願望,他說:“長大後我想成為(wei) 世界冠軍(jun) 。”
承載著草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們(men) 要滿懷希望,像箭一樣勇往直前”
積極參與(yu) 那達慕比賽項目,幫助許多運動愛好者成就精彩人生。那達慕是群眾(zhong) 體(ti) 育的盛會(hui) ,承載著草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與(yu) 搏克、射箭、賽馬等項目的緊張氣氛不同,同為(wei) 那達慕項目的沙嘎比賽要輕鬆許多。沙嘎,又稱“羊拐骨遊戲”,玩法豐(feng) 富多樣,深受各年齡段群眾(zhong) 的歡迎。
在本屆草原那達慕沙嘎比賽的帳篷裏,23歲的蒙古族姑娘彩力根和母親(qin) 、外祖母一起忙碌著,一家三代齊出動,擔任本次沙嘎比賽的裁判。
彩力根從(cong) 小喜歡沙嘎遊戲,“我們(men) 全家18口人,最年長的70多歲,最小的還在上幼兒(er) 園,每逢家庭聚會(hui) ,大家一起玩沙嘎遊戲,成為(wei) 我最溫馨的記憶。”她說。
去年,彩力根從(cong) 青海民族大學畢業(ye) ,回到家鄉(xiang) 後正趕上內(nei) 蒙古自治區第三十三屆旅遊那達慕舉(ju) 辦,在500多人參加的沙嘎比賽中位列前30名。
賽後,彩力根加入錫林浩特市沙嘎協會(hui) ,成為(wei) 最年輕的會(hui) 員。本屆那達慕期間,一名小學教師從(cong) 赤峰市前來觀賽,特意找到彩力根向她學習(xi) 沙嘎規則和技巧,她說:“這項運動練手、練心、練腦,我要多學幾種玩法回去教學生。”
眼下正值暑期,越來越多的人奔向草原,赴一場那達慕之約。
嗖!羽箭破空;啪!正中靶心。本屆草原那達慕射箭賽場上,從(cong) 赤峰市巴林右旗驅車近300公裏而來,參加男子30米射箭比賽的格日樂(le) 巴圖射出滿環,贏得全場喝彩。裁判圖雅認真記錄,“選手們(men) 的表現太棒了!”
圖雅從(cong) 射箭專(zhuan) 業(ye) 隊退役後,工作之餘(yu) 堅持訓練,還編製了蒙古語射箭教材。2012年,圖雅被評為(wei)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蒙古族射箭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她曾多次作為(wei) 領隊,帶領錫林郭勒盟運動員在自治區比賽上創造佳績。在她的影響下,很多人成為(wei) 射箭愛好者。
“現在的條件比我們(men) 年輕那會(hui) 兒(er) 可好多了,城市、鄉(xiang) 鎮都建了訓練館,有專(zhuan) 門的射箭場地。每年,內(nei) 蒙古各地的那達慕活動至少有幾十場,成為(wei) 射手們(men) 展示技藝的舞台。”圖雅說,“家鄉(xiang) 的麵貌日新月異,我們(men) 要滿懷希望,像箭一樣勇往直前。”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