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阜陽,正午的太陽像個(ge) 大火球,炙烤著皖北大地。在位於(yu) 阜陽城東(dong) 郊的阜陽北編組站,調車連結員劉翔和同事們(men) 為(wei) 貨運列車對鉤、通風、連掛,動作嫻熟麻利。
作為(wei) 京九鐵路線上最大的編組站,阜陽北編組站銜接青阜、漯阜、阜淮等5條線路。在這裏,一列列貨物列車集結、解編、重組,然後開往全國。進入7月,貨運量持續增加,編組站內(nei) 停滿了“鋼鐵長龍”。
劉翔今年23歲,上個(ge) 月剛剛“單幹”,成為(wei) 阜陽北編組站的一名連結員。在編組站,連結員負責根據貨物種類、去向,使用固定內(nei) 燃機車調移取送、重新組合貨運車輛,並對整列車體(ti) 的車鉤、軟管等裝置進行人工檢查,確認無誤後,牽引至出發地點。
下午2時,兩(liang) 條鐵路線上,貨車形成兩(liang) 道密不透風的“凹型槽”,蒸騰的熱浪從(cong) 輪對與(yu) 鋼軌間的夾縫中湧出來。
“寧做‘燜紅薯’,不當‘燙麵餅’。”在夏天,這是連結員們(men) 的口頭禪。氣溫再高,連結員也必須長衣長褲、全身工裝——這樣才能預防被鐵軌、車皮刮傷(shang) 燙傷(shang) 。在高溫下開展一趟作業(ye) ,他們(men) 如同洗桑拿般大汗淋漓。情急時,劉翔用袖子或手套隨便一抹,蹭得一嘴灰、滿臉油。
“如果車鉤不對位、障礙物不處理、防護按鈕不安裝,便可能導致車輛脫鉤或翻車,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劉翔時刻將“安全”二字牢牢裝在心裏。每次作業(ye) ,他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從(cong) 車頭走到車尾,時而抬手搖晃繩索檢查牢固狀態,時而駐足細看鉤銷高度差,時而趴在地上緊瞄鞲韝杆……
“我們(men) 這個(ge) 工作,既考驗體(ti) 力,又考驗腦力。”沿編組站的股道往前行,劉翔邊走邊說。到達列車尾部後,他隨即處理一處對鉤問題。對鉤問題是由兩(liang) 車間的鉤頭錯位造成的,會(hui) 造成車列分離、擠壞道岔,甚至脫軌。伴隨著無線電台裏傳(chuan) 來的語音提示,整個(ge) 車列緩慢向前移動。此時,眼疾手快的劉翔拉動提鉤杆,帶動鉤銷,鉤舌瞬間打開——隻聽哢嗒一聲,在慣性移動下,後部車輛與(yu) 前位車輛對鉤緊緊抱在一起。
從(cong) 開始作業(ye) 到列車安全牽出,麵對一趟60節的貨物列車,連結員平均需要往返行走3公裏,工作50多分鍾。“忙的時候,連結員一個(ge) 班要走十多個(ge) 來回,在室外作業(ye) 2至3小時。”編組站下行場車間調車指導鄭仕虎說,夏季高溫,每個(ge) 連結員都在崗點預備了2套衣服,輪流換著穿。
下午3時,作業(ye) 完畢的劉翔和同事們(men) 返回站點,脫去手套,他端起桌上的綠豆湯,咕咚咕咚幾口便喝個(ge) 精光。
“2號15道,檢查線路車輛。”無線電台裏傳(chuan) 來呼叫,接到新的調車計劃,劉翔和同事們(men) 又一次紮進熱浪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