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不以山海為遠 攜手共譜新篇|八百裏“綠色長龍”拱衛京津冀

發布時間: 2024-08-06 16:19:00 來源: 央廣網

  八月仲夏,大地飛花。采訪車穿行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內(nei) 的烏(wu) 蘭(lan) 布統草原。連綿起伏的緩坡丘陵、鬱鬱蔥蔥的白樺林、世界珍稀樹種沙地雲(yun) 杉,與(yu) 花海濕地、藍天白雲(yun) 構成了一幅奇麗(li) 壯美的草原畫卷。

  美麗(li) 的自然景觀吸引了各地觀光客(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而令打卡此地的遊客們(men) 難以置信的是,號稱北京“後花園”“北方最美草原之一”的烏(wu) 蘭(lan) 布統草原就處於(yu) 渾善達克沙地南緣。

  曆史上的科爾沁,曾有著“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如畫美景。但由於(yu) 過度開墾放牧,草原失去了光彩,星星點點的裸斑逐漸擴大,連成一片片沙丘,最終變成全國最大的沙地——科爾沁沙地。

  橫亙(gen) 於(yu) 內(nei) 蒙古高原東(dong) 部的渾善達克沙地,緊貼燕山北麓,東(dong) 西長約45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300千米,麵積約5.2萬(wan) 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一千一百多米。渾善達克沙地跨越了內(nei) 蒙古克什克騰旗、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等9個(ge) 旗縣(市),素有八百裏瀚海之稱。渾善達克沙地是全區荒漠化治理的主戰場,防沙治沙對構建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沙地指的是土壤性質,並不是說當前已經沙化需要治理的麵積。以渾善達克沙地為(wei) 例,我們(men) 隻需要治理極重度沙化的2萬(wan) 畝(mu) 、重度沙化的58萬(wan) 畝(mu) 、中度沙化的430萬(wan) 畝(mu) ,輕度沙化的隻需圍欄封禁即可自然修複。”克什克騰旗林草局副局長王明達說,克什克騰旗境內(nei) 沙化土地麵積915.87萬(wan) 畝(mu) ,呈點狀分布在10個(ge) 蘇木鄉(xiang) 鎮,共涉及圖斑15138個(ge) ,沙丘麵積最大1600畝(mu) ,最小僅(jin) 0.01畝(mu) 。

  從(cong) 衛星圖上看去,烏(wu) 蘭(lan) 布統草原並不是完全被綠色覆蓋,零星沙塊猶如“牛皮癬”,不均勻地分布在草原上。

  赤峰人用繡花針般的技巧編織了一張綠色大網(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別看有的地方沙地麵積不大,一旦連成片會(hui) 影響整個(ge) 生態向好趨勢。我們(men) 的目標是將克什克騰旗境內(nei) 兩(liang) 大沙地治理成中國最美沙地。”王明達話語中透露著堅定。

  莝草山是克什克騰旗治理難度最大的區域,過去這裏黃沙漫漫,一到春秋兩(liang) 季沙塵飛揚,周邊牧民苦不堪言。在“三北”工程打響後,曆經10個(ge) 月的艱苦治理,這裏已建成“林成網、草成片”的立體(ti) 治理模塊,區域內(nei) 流動沙地迅速轉為(wei) 半固定沙地,林草植被蓋度迅速增加,可有效防護周邊草牧場30餘(yu) 萬(wan) 畝(mu) ,為(wei) 徹底打贏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奠定堅實基礎。如今,莝草山12.65萬(wan) 畝(mu) 荒沙呈現片片新綠。

  在防沙治沙過程中,赤峰人用繡花針般的精巧,以方格為(wei) 針,以草為(wei) 線,織就一片片草木結合的綠色網狀大地。據介紹,這裏主要采取喬(qiao) 灌草相結合綜合治理模式,喬(qiao) 木栽植雲(yun) 杉,打造防護林網,灌木以檸條、楊柴、沙棘為(wei) 主,發揮生態與(yu) 經濟雙重效益,草種選種牧民喜愛的羊草、披堿草、冰草、雜花苜蓿等,營造林草複合植被。這種綜合治理模式是按照本地區的稀樹、灌木、草原搭配發展而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到生態建設全過程,推進了典型稀樹草原生態係統發展。

  黃色的沙地已經泛出新綠(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在生活裏,聰明智慧的人民大眾(zhong) 從(cong) 不缺乏生活創新。在這裏的沙地治理中,記者感受到了現代科技與(yu) 人民大眾(zhong) 智慧的生動詮釋。

  在克什克騰旗,莝草山治沙猶如一塊“科技治沙試驗田”。當地聯合內(nei) 蒙古農(nong) 業(ye) 大學、內(nei) 蒙古師範大學開展了一項試驗,用褐煤粉摻雜生物製劑撒在固沙網格內(nei) ,起到增加土壤黏度、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畝(mu) 均降低成本500元左右。

  “像這樣的科技創新應用在莝草山治沙探索中還有很多。”據介紹,該旗大麵積的草種飛播、自主研發的沙障開溝機、合作定製草種播撒機械、核心區鋪設的滴灌帶、達來諾日鎮治沙區高聳的視頻遠程管護係統……在沙地治理中,科技力量使綠色得以加速成勢。

  在兩(liang) 大沙地治理中,不僅(jin) 有各族各界幹部群眾(zhong) 的堅守與(yu) 鏖戰,還活躍著中央企業(ye) 的身影。眼下,由三峽集團負責實施的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南緣治理一期項目區,工人們(men) 正在植草作業(ye) 。

  三峽集團現場施工負責人閆青山接受采訪(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邵玉琴 攝)

  三峽三北防護林建設有限公司現場施工負責人閆青山告訴記者,該項目自5月15日開工以來,已奮戰了兩(liang) 個(ge) 半月。該項目以擴大林草覆蓋、消滅裸露沙斑為(wei) 目標,總投資3.4億(yi) 元,建設周期3年,規劃治理麵積36萬(wan) 畝(mu) ,其中2024年計劃投資1.19億(yi) 元,治理沙地麵積10萬(wan) 畝(mu) 。此外,參與(yu) 實施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南緣治理項目的中央企業(ye) 還有中國林業(ye) 集團。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旗建立央企同農(nong) 牧民“幫扶+勞務”的利益聯結機製,通過以工代賑方式,引導農(nong) 牧民參與(yu) 造林整地、撫育管護、林地清理、苗木栽植、圍欄架設等防沙治沙工作,並按照不低於(yu) 項目總投資10%的標準向村民發放勞務報酬,2024年,預計發放勞務報酬1000萬(wan) 元。

  克什克騰旗自2023年8月打響“三北”工程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以來,突出沙區農(nong) 牧民在治沙過程中的主體(ti) 地位,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通盤考慮,整體(ti) 布局,著力構建“建設、管理、經營”一體(ti) 化治沙模式,確保建成一片,護好一片,成效一片。

  圍繞發展人工種草、沙棘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到2030年實現沙地人工種草371.5萬(wan) 畝(mu) ,全旗大小畜飼草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種植大果沙棘15萬(wan) 畝(mu) ,預計沙棘產(chan) 量達到7500噸,年經濟效益實現4500萬(wan) 元。

  植青綠、興(xing) 產(chan) 業(ye) 、富百姓。麵朝花海,暢享詩和遠方。如今,一幅“綠富美”的生態圖正在兩(liang) 大沙漠“握手”之地徐徐拉開,為(wei) 京津冀築起一道綠色的生態長城。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