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年中經濟觀察)

發布時間: 2024-08-07 08:41: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隻有實現了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國內(nei) 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完善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製”。

  車流量超300萬(wan) 車次、日均約10萬(wan) 車次……開通首月,深中通道車流如梭。“家住中山,深圳上班”“深圳研發、佛山製造”,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駛入快車道。

  浙江嵊州市開展城鄉(xiang) 供排水一體(ti) 化工程建設,推進城鄉(xiang) 飲水同標、同質、同服務。“水量足,喝起來也放心。”嵊州市石璜鎮石璜村村民裘紀達說。

  透視中國經濟半年報,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區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取得實效,南水北調、西氣東(dong) 輸、西電東(dong) 送、東(dong) 數西算等重大工程顯著完善區域發展格局。

  以工促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增強城鄉(xiang) 經濟聯係,暢通城鄉(xiang) 經濟循環”。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以工促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積極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加快形成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鄉(xiang) 全體(ti) 居民。

  一頭看“城”,新型城鎮化質量穩步提高。

  從(cong) 老家來到山東(dong) 平度市近10個(ge) 年頭,張晶深深融入這座城市,“每月工資七八千元,工作穩定,買(mai) 房安家,孩子在附近上學,生活很滿意。”近年來,平度市不斷優(you) 化人才落戶、居住落戶、投資經商落戶等戶籍政策,推出一係列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融入城市發展步伐。

  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今年以來,我國實施新一輪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調整完善戶口遷移政策,深化高頻戶政業(ye) 務“跨省通辦”。據統計,近10年累計1.65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截至2023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wei) 66.16%,比2012年末提高13.06個(ge) 百分點。

  縣城是我國城鎮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支撐。“過去四處打零工,參加縣人社部門提供的免費職業(ye) 技能培訓後,靠著手藝,做起了小生意。”河北涉縣一家麵點房裏,經營者張永花忙得不停。

  開展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職業(ye) 技能培訓、發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深化義(yi) 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縣域產(chan) 業(ye) 承載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促進縣鄉(xiang) 村功能銜接互補,讓更多農(nong) 民在家門口就業(ye) 。

  一頭看“鄉(xiang) ”,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持續改善。

  在江西共青城市,汙水治理“一管到底”。“汙水有去處,村子更幹淨了。”澤泉鄉(xiang) 關(guan) 帝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蔡紅生說。當地探索“以城帶村”“鎮村連片”“分布建站”等模式,建設了100多座生活汙水處理站。

  不遠處的蘇家壋鄉(xiang) 金壟村,硬化路已通到家門口。村民胡淼水開起小賣部,“進貨送貨都方便,生意紅火。”市裏加大投入,織密“外通內(nei) 聯、暢村入組”的城鄉(xiang) 路網。

  我國大力開展鄉(xiang) 村建設,紮實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xiang) 村延伸,持續推動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前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左右,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都通了硬化路,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過90%。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紮實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積極配合有關(guan) 部門加強農(nong) 村道路、農(nong) 村供水、數字鄉(xiang) 村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教育、醫療、社會(hui) 保障、養(yang) 老托育等公共服務體(ti) 係向農(nong) 村延伸覆蓋,讓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協同發展、優(you) 勢互補,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這篇大文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統籌區域發展從(cong) 來都是一個(ge) 重大問題”“要從(cong) 多方麵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製,抓緊實施有關(guan) 政策措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了一係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等,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充分發揮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引領作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協同發展,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更強勁。

  在河北邢台市臨(lin) 西縣,“雙城”攜手、校企合作,推動軸承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河北省軸承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與(yu)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攜手攻關(guan) ,研發工業(ye) 機器人減速器軸承,預計到2025年實現批量生產(chan) 。”研究院院長郭金傑說。

  在京津冀,“北京研發、津冀製造”模式加速形成。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率26.5%;中關(guan) 村企業(ye) 在津冀兩(liang) 地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wan) 家。2023年三地經濟總量達10.4萬(wan) 億(yi) 元,是2013年的1.9倍。

  在長三角,左右鄰就是產(chan) 業(ye) 上下遊。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智能工廠裏,每12分鍾下線一台機器人,軸承來自溫州、諧波減速機來自蘇州……“‘全長三角造’機器人,生產(chan) 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新時達公司產(chan) 品研發和管理部總監範曾說。

  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上半年長三角GDP總量突破了15萬(wan) 億(yi) 元,先導產(chan) 業(ye) 增勢較好。

  在大灣區,城市群手越牽越緊。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鐵路開通,連接5城的灣區“大號地鐵”形成,一張票逛五市;“港車北上”實施一年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的香港單牌車突破100萬(wan) 輛次。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說:“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三大動力源,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已超40%。接下來要發揮比較優(you) 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加快構建統籌有力、競爭(zheng) 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製,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優(you) 勢互補,區域發展平衡性不斷增強。

  汽笛聲中,16輛貨車從(cong) 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駛出。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的風力發電機配件、電子產(chan) 品等,穿行哈薩克斯坦,登上跨裏海輪渡,運往格魯吉亞(ya) 、土耳其等地。中歐跨裏海直達快運的開通,助力西部打開發展新空間。

  看東(dong) 北,上半年黑龍江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首超1500億(yi) 元,遼寧旅遊綜合收入同比增長58.9%;看中部,河南夏糧再獲豐(feng) 收,湖南裝備製造業(ye) 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8.3%;看東(dong) 部,山東(dong) 海洋生產(chan) 總值突破1.7萬(wan) 億(yi) 元,浙江上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幅高於(yu) 一季度。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堅決(jue) 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東(dong) 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這篇大文章。

  東(dong) 西互濟、南北協同、陸海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縱深推進,全國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日益增強,共同譜寫(xie) 了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提升“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建設統一大市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全麵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nei) 大循環的覆蓋麵。”

  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著力破解深層次體(ti) 製機製障礙,有力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商品和要素流通製度環境顯著改善。

  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硬聯通”。

  從(cong) 上海到上海,首條長三角高鐵超級環線開行首月,累計發送旅客約11萬(wan) 人次。“這趟高鐵在滬蘇浙皖連成環線,串聯主要客流點,能更好滿足群眾(zhong) 出行需求。”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營銷科副科長彭波說。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人員往來更密切、產(chan) 業(ye) 協作更緊密。滬蘇嘉城際上海示範區線跨攔路港大橋全麵開建,淮宿蚌城際鐵路蚌埠北特大橋跨京滬鐵路架梁順利完成,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將更加完善。“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設,交通一體(ti) 化網絡加快構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改善規則機製,提升“軟聯通”。

  “不用兩(liang) 地跑,辦事效率更高,企業(ye) 也省心。”重慶市傲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包鵬,在家門口就為(wei) 在四川內(nei) 江的企業(ye) 辦理好了涉稅業(ye) 務。目前“川渝通辦”先後三批次推出311個(ge) 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就業(ye) 、社保、人才等領域32項區域標準化協同試點事項實現“川渝同標辦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

  各地區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京津冀40多條跨省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北京至天津及河北多個(ge) 地區的定製快巴陸續開通,實現通勤人員進京遠端安檢,累計客運量已超120萬(wan) 人次。“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順利落地,實現核發電子牌證、免擔保政策、跨境車險“等效先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

  打破行政壁壘,拆掉“籬笆牆”。

  逶迤太浦河,一河連三地。“大家信息共享,聯合巡河,‘三不管’變成‘合力管’。”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汾湖灣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沈曉華,從(cong) 村級河長升級為(wei) 村級聯合河長。江蘇、浙江、上海深化河湖“聯合河長製”,共同守護跨界河湖。

  探索建立生態保護監管協同機製,健全縱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建立區域合作互助、區際利益補償(chang) 等機製……各地區各部門不斷破除製約協同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ti) 製機製障礙,調整完善政策體(ti) 係,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體(ti) 製機製。

  推動城鄉(xiang) 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釋放內(nei) 需潛能所在。下好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製勝要訣。展望未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統籌新型工業(ye) 化、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全力推動城鄉(xiang) 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不斷開辟中國經濟發展的廣闊新空間。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