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土耳其媒體人盛讚喀什: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發布時間: 2024-08-15 10:08:00 來源: 石榴雲/新疆日報

  “不到喀什遊,不算到新疆。”8月12日,T24新聞網專(zhuan) 欄作家阿斯勒·阿塔索伊在喀什古城街道上多次看到這句話,不禁勾起好奇心,向身邊導遊了解其含義(yi) 後,她說,“這句話也說出了我的心聲。”

  土耳其媒體(ti) 人拍攝坎土曼巴紮鐵業(ye) 公社手藝人製作鐵器。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 記者 宋海波攝

  當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光明網主辦的“最是新疆看不夠”網絡傳(chuan) 播活動一行11名來自土耳其的媒體(ti) 人士,走進喀什市。作為(wei) 本次行程的最後一站,充滿活力的喀什給他們(men) 留下深刻印象。

  喀什古城造型古樸的建築、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香氣四溢的美食,吸引著往來遊客。坎土曼巴紮鐵業(ye) 公社內(nei) ,叮當作響的鐵器碰撞聲此起彼伏,哈裏吉國際時事傳(chuan) 媒攝影師布拉克·迪瓦爾奇被鐵藝製作所吸引,不停拍照,“這裏保留著傳(chuan) 統的鐵器製作方法,適合作為(wei) 寫(xie) 實攝影題材,我注意到鐵匠捶打的動作幹脆利落,讓我感受到傳(chuan) 統工藝的魅力。”

  土耳其媒體(ti) 人在喀什古城木器巴紮店內(nei) 參觀。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宋海波攝

  此外,喀什古城的銅器、木器、手工樂(le) 器、葫蘆烙畫等各類傳(chuan) 統非遺技藝,也成為(wei) 土耳其媒體(ti) 人關(guan) 注的焦點。在木器巴紮內(nei) ,手藝人拿起馬克筆、電烙筆、刻刀等工具,在葫蘆上勾好型,隨著工具在表麵遊走,一幅精美獨特的圖案便躍然於(yu) 葫蘆之上。這一幕吸引了一日報總編輯易卜拉欣·瓦爾勒,“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葫蘆烙畫,太神奇了,僅(jin) 用幾件工具,就能將葫蘆變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土耳其媒體(ti) 人士在參觀喀什市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紀念館時,了解到喀什古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生土建築群之一,古城有著錯綜複雜的街巷和層次分明的建築布局,是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迷宮式城市街區。如今,這裏已成為(wei) 一個(ge) 開放的旅遊景區。

  土耳其媒體(ti) 人參觀喀什市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紀念館。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宋海波攝

  “政府對古城保護得很好。”在館內(nei) 參觀時,哈裏吉國際時事傳(chuan) 媒導演塞爾坎·科奇不住感歎古城今昔變化,“喀什古城的危舊房改造,是一項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工程,但是中國政府做到了,生活在古城的各族人民一定很幸福,因為(wei) 他們(men) 擁有一個(ge) 美麗(li) 的家。”

  土耳其媒體(ti) 人士還前往香妃園景區等地,進一步了解喀什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易卜拉欣·瓦爾勒說:“過去聽說過喀什,這次我親(qin) 自來到這片土地,被它的現代化發展麵貌所震撼。即便在夜幕降臨(lin) 之後,街頭巷尾依舊洋溢著歡聲笑語,人們(men) 載歌載舞,享受著生活,這座城市充滿生機與(yu) 活力。”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