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一氣秋,塞上風景異。
浩浩黃河蜿蜒流淌,賀蘭(lan) 山下果園飄香,六盤山上天高雲(yun) 淡,羅山疊翠如矗瀚海。“一河三山”既是寧夏重要的生態坐標,也是寧夏謀劃改革發展的基準線。
進入新時代,寧夏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wei) 牽引,精心嗬護黃河,推進“三山”生態保護修複,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奮力譜寫(xi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讓“塞上江南”越來越秀美。
高顏值生態:重現美麗(li) 本色
初秋的沙湖,沙水相依,鷺鳥翔集,引得遊人流連忘返。
沙湖是黃河流域重要濕地,也是我國西北候鳥重要的遷徙通道。就在幾年前,這顆“塞上明珠”還飽受汙染之痛。
因水體(ti) 封閉,蒸發量大、補給量小,加上受周邊麵源汙染及沙湖景區發展等影響,沙湖水質曾一度降到劣Ⅴ類,生態係統發生嚴(yan) 重退化。
“清楚地記得,2016年的一天,湖麵上漂著大片翻白肚子的死魚,看了很心痛。”沙湖景區一些員工回憶道。同年,沙湖水質問題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責令整改。
清理湖底沉積物150萬(wan) 立方米,建成13.2公裏防滲隔離溝,建造6000畝(mu) 人工濕地並種植菖蒲、蘆葦等植物吸附淨化汙染物,遷出景區內(nei) 汙水處理廠……
經過“刮骨療毒”式的治理,沙湖水質逐年改善,現已穩定在Ⅲ類至Ⅳ類。寧夏沙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生態保護部經理李冬萍欣喜地說,最近幾年,沙湖多次監測到卷羽鵜鶘、玉帶海雕等珍稀鳥類,“生態好了,遊客也越來越多,現在我們(men) 已經建立沙湖常態化監測和保護機製。”
寧夏石嘴山市沙湖景區風光(2024年8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馮(feng) 開華 攝
大河之治,寧夏先行。
作為(wei) 沿黃九省區唯一全境屬於(yu) 黃河流域的省區,寧夏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緊盯汙染防治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固基礎,穩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區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連續9年超過80%,黃河幹流寧夏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Ⅱ類,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2022年和2023年度,寧夏在中央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均獲得優(you) 秀等次,“塞上江南”重現美麗(li) 本色。
製度護航,讓高顏值生態長駐。
寧夏率先全域推廣“河長+檢察長+警長”管理模式,與(yu) 甘肅、內(nei) 蒙古簽訂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成為(wei) 黃河流域首個(ge) 與(yu) 上下遊均建立補償(chang) 機製的省份。
“目前寧夏已建立起財政縱向和地區間橫向協同推進的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壓實了各市縣區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各地改善環境的意識和投入明顯加強。”寧夏生態環境廳科技與(yu) 財務處副處長張守君說。
高水平保護:築牢生態屏障
“看,雪豹F1在這裏停留好幾天了,可能捕獵了。”在寧夏賀蘭(lan) 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副科長朱亞(ya) 超不時查看衛星項圈傳(chuan) 回的雪豹最新行動軌跡。今年寧夏在賀蘭(lan) 山放歸兩(liang) 隻雌性雪豹以來,朱亞(ya) 超便開始了“雲(yun) 養(yang) 豹”。
位於(yu) 寧夏賀蘭(lan) 山東(dong) 麓的釀酒葡萄種植基地(2024年6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賀蘭(lan) 山是我國雪豹的重要棲息地和分布區之一。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人類活動日益頻繁,雪豹曾一度消失。2020年9月,賀蘭(lan) 山上架設的紅外相機偶然拍到雪豹,讓朱亞(ya) 超等人激動不已。
近幾年,寧夏在國家林草局指導下開展雪豹種群保護恢複工作。“當前賀蘭(lan) 山共監測到4隻雪豹,我們(men) 監測發現,它們(men) 正在劃定自己的領地,但行動路徑互有重合,我們(men) 期待明年春天能有小豹子誕生的好消息。”朱亞(ya) 超說。
雪豹歸來,是生態環境向好的生動例證。
遊客在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遊覽(2024年8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毛竹 攝
賀蘭(lan) 山、羅山、六盤山從(cong) 北至南巍峨聳立,不僅(jin) 嗬護著萬(wan) 物生靈繁衍生息,也構成了我國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然而,過去因長期無序開采、開墾、放牧等行為(wei) ,“三山”不同程度遭到破壞。
2017年以來,寧夏以“壯士斷腕”的決(jue) 心全麵打響“三山”清理整治攻堅戰和保護修複持久戰。在賀蘭(lan) 山,自然保護區內(nei) 所有煤礦、非煤礦山、洗煤儲(chu) 煤廠等徹底關(guan) 停,專(zhuan) 項整治169處人類活動點位;在六盤山,自然保護區內(nei) 違規建築全部拆除,三關(guan) 口礦區企業(ye) 全部清零,生態修複麵積約115萬(wan) 平方米;在羅山,自然保護區內(nei) 38座風電機組及附屬設施全部退出……目前,“三山”自然保護區內(nei) 問題點位已全部整改並實現動態清零。
拚版照片,上圖為(wei) :位於(yu) 寧夏石嘴山市的賀蘭(lan) 山石炭井礦區(2017年5月30日攝,新華社發);下圖為(wei) :2024年8月6日拍攝的修複治理後的賀蘭(lan) 山石炭井礦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馮(feng) 開華攝)。
新華社發
站在賀蘭(lan) 山石炭井礦區一處煤渣山頂環顧四周,一座座渣台被削坡覆土,已長出點點新綠。石嘴山市生態保護林場賀蘭(lan) 山管護隊隊長劉術龍指著山腳一片綠樹成蔭的區域說:“原來這片都是洗煤廠,我們(men) 不敢穿白衣服進來,幾分鍾身上都黑了,現在這裏的藍天又回來了!”
把寧靜還給大山,將“傷(shang) 疤”慢慢撫平。2021年,寧夏印發“三山”生態保護修複專(zhuan) 項規劃,加快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106多億(yi) 元,啟動實施項目400多個(ge) ,“三山”生態功能穩步提升。
治沙工人在寧夏中衛市境內(nei) 的騰格裏沙漠鋪設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2024年5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馮(feng) 開華 攝
寧夏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去年,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打響以來,寧夏聞令而動。在黃河與(yu) 騰格裏沙漠交匯處的中衛市沙坡頭,一條長約153公裏、寬約10公裏的固沙鎖邊帶已然形成。
位於(yu)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騰格裏沙漠邊緣的治沙林帶與(yu) 沙漠交匯處(2023年9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當前,寧夏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1.3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8%,濕地保護率達到29%,“一河三山”生態屏障日益穩固。
高質量發展:推進“六權”改革
兩(liang) 個(ge) 月前,寧東(dong) 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hui) 與(yu) 寧夏寶廷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了約6.4萬(wan) 噸標準煤的用能權交易,保障後者高端新材料項目的用能指標。
這是寧夏開展用能權改革以來,完成的首宗用能權交易,標誌著寧夏在運用市場化手段破解能耗資源製約、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麵邁出了重要一步。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2021年起,寧夏陸續啟動用水權、土地權、山林權、排汙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六權”改革,深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經濟發展綠色轉型。
寧夏石嘴山市石炭井大磴溝生態修複示範區(2024年8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馮(feng) 開華 攝
在位於(yu) 寧夏石嘴山市的寧夏大明活性炭有限公司,活性炭加工過程中產(chan) 生的可燃性煙氣,順著一組管道被收集起來,經焚燒產(chan) 生熱能,為(wei) 餘(yu) 熱鍋爐供能,實現了“變廢為(wei) 寶”。
“過去公司一直通過燒煤把鍋爐裏的水加熱,生產(chan) 水蒸氣,每年要消耗1萬(wan) 噸左右的煤炭。近年來我們(men) 通過技術革新,把活性炭生產(chan) 過程中原本達標直排到大氣中的煙氣回收再利用,替代了燒煤,減少了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寧夏大明活性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說。
這家公司的技術革新,源自寧夏排汙權改革的推動。寧夏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由政府無償(chang) 劃撥改為(wei) 市場公開交易,新改擴建項目則要到市場上買(mai) 排汙權,而企業(ye) 通過提標改造、清潔生產(chan) 等措施減少汙染物排放後,節餘(yu) 的排汙權即可入市交易。
王文告訴記者,去年公司將節餘(yu) 的排汙權掛在寧夏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進行交易,沒想到成了“搶手貨”,氮氧化物排放指標很快被搶購一空,共獲得19萬(wan) 餘(yu) 元的收益。“我們(men) 又將這筆資金投入到了脫硫塔建設和生活汙水處理上,進一步提升工藝減少了汙染物排放。”
當前,寧夏正以“六權”改革縱深推進引領全麵深化改革開創新局。截至今年6月底,全區已累計完成“六權”交易4705筆346億(yi) 餘(yu) 元,抵押融資43.4億(yi) 元,進一步厚植生態“底色”,夯實資源“底座”。
文字記者:劉紫淩、張宋紅、馬麗(li) 娟
視頻記者:唐紫宸、馮(feng) 開華
海報設計:劉雅萱
統籌:朱舜、戚文娟、周詠緡、趙露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