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雲(yun) 南昆明北郊元寶山山頂的密林裏,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內(nei) ,有一座低調而神秘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它既被譽為(wei) “種子之家”,又被稱為(wei) “種子銀行”,既保護了許多野生珍稀瀕危植物、重要經濟作物和新發現物種,又通過保存和研究發展壯大了野生生物種質資源。
8月20日,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雲(yun) 南主題采訪團,走進亞(ya) 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一同探秘“一粒種子”背後的故事。
綠樹紅花掩映間,一座紅白相間的建築靜靜矗立,上萬(wan) 種野生植物種子在這裏安睡棲身。種子博物館入口處,一麵亞(ya) 克力柱種子展示牆出現在記者眼前,燈光照耀下,2000多種種子標本在透明亞(ya) 克力柱組成的“蒲公英”裏散發著微微光芒,成為(wei) 種質資源庫的縮影。
這是8月20日在種子博物館內(nei) 拍攝的亞(ya) 克力柱種子展示牆。新華社記者辛悅衛 攝
“經過十餘(yu) 年的發展,種質庫長期、有效地保存了各類野生植物種子、植物離體(ti) 材料、植物DNA、大型真菌、微生物種質資源和動物種質資源,保藏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主任伊廷雙告訴記者。
種質資源是一個(ge) 國家的戰略資源。我國是生物多樣性特別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初步評估全國高等植物中瀕危和受威脅的種類至少有4000種,占總數的10%,保護形勢十分嚴(yan) 峻。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2004年在昆明動工開建,2007年建成並投入運行。
伊廷雙表示,之所以把種質資源庫建在雲(yun) 南,是因為(wei) 雲(yun) 南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feng) 富——高等植物約占全國的50.3%,脊椎動物約占全國的49.5%……可以說,雲(yun) 南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物種基因庫”。
目前,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各類野生生物種質資源2萬(wan) 餘(yu) 種、30餘(yu) 萬(wan) 份,其中野生植物種子1萬(wan) 餘(yu) 種、約10萬(wan) 份,保藏量居亞(ya) 洲第一。它與(yu) 英國千年種子庫、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一起,成為(wei) 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領跑者。
想“入住”種質資源庫,可不是什麽(me) 種子都行。這裏,有著嚴(yan) 格的篩選標準和重重“關(guan) 卡”。
“種質資源庫優(you) 先采集珍稀瀕危種、特有種和具有重要經濟價(jia) 值的植物種子。”伊廷雙說,種子必須得有準入身份,即滿足“3E”標準——瀕危(Endangered)、特有(Endemic)、有重要經濟價(jia) 值(Economic important)。
其中,“特有”不光指中國特有,更指狹域特有。按照該標準,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如喜馬拉雅紅豆杉、巧家五針鬆,中國特有的雲(yun) 南金錢槭、滇桐等被優(you) 先保存。
8月20日,小朋友在種子博物館內(nei) 參觀種子標本。新華社記者辛悅衛 攝
不僅(jin) 是保護珍稀瀕危物種,種質資源庫也在不斷研發新技術,讓更多的野生種質資源煥發出新的活力。
“以味道鮮美的羊肚菌為(wei) 例,野生羊肚菌產(chan) 量很少,但我們(men) 通過馴化野生羊肚菌,開發出可進行人工培育的羊肚菌品種,讓羊肚菌成為(wei) 更多人家的家常菜肴。”伊廷雙說。
伊廷雙表示,下一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將進一步加強種質資源保藏技術的研究,讓更多的種子能“入住”種質資源庫。“比如有些種子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下會(hui) 失去活性進而枯萎,我們(men) 要嚐試能否在液氮零下198攝氏度的超低溫下保存,或者能否通過葉片或根芽進行組織培養(yang) 。”
保護種質資源是全人類的共同任務。伊廷雙說,中國的研究人員將加強與(yu) 國外科研人員和機構的合作,引進和保存更多的種質資源,繼續為(wei) 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貢獻中國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