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中,看見“進”的中國。今年5月,人民網啟動“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ti) 係列調研行,340名年輕記者,耗時2個(ge) 月,走訪31個(ge) 省區市的111座城市,前往500餘(yu) 個(ge) 基層一線點位深入采訪,“即采即發”“邊采邊發”,推出融媒體(ti) 作品600餘(yu) 件,各平台總閱讀量超11億(yi) 。
8月13日起,人民網分“創新中國”“品牌中國”“投資中國”“活力中國”4個(ge) 主題,陸續推出“行進中國”調研行係列深度報道,聚焦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案例,展現各地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常州一座生產(chan) 動力電池的“燈塔工廠”,平均每秒產(chan) 出1個(ge) 電芯,其背後一個(ge) “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呼之欲出;
南京小山村裏來了“新村民”,帶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場景,僅(jin) 上半年的旅遊收入就達2000萬(wan) 元;
徐州持續修複治理采煤塌陷地30多萬(wan) 畝(mu) ,城市麵貌從(cong) 灰頭土臉到山清水秀,顏值、內(nei) 涵直線拉升;
江蘇一家數字貨運平台打造“紅色方向盤”黨(dang) 建項目,引導司機一路播撒正能量……
今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擘畫“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hui) 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宏偉(wei) 藍圖十周年。十年來,江蘇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連跨6個(ge) 萬(wan) 億(yi) 元級台階,總量居全國第二,13個(ge) 設區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擁有5座萬(wan) 億(yi) 城、21個(ge) 千億(yi) 縣、10個(ge) 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此外,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萬(wan) 元,環境空氣質量連續3年達到二級標準,全省社會(hui) 文明程度指數保持在90以上。
擦亮“強富美高”的時代標識,創新是江蘇的不二法門。近日,人民網“行進中國”江蘇調研采訪團走進江蘇的城市鄉(xiang) 村,深入車間田間,實探“蘇大強”邁向“強富美高”的創新實踐。
經濟更“強” 創新增添新動能
揚州市區向東(dong) ,驅車半小時,跨過京杭大運河支流廖家溝,就到了“中國牙刷之都”杭集鎮。
上午9點,三笑綠色智能工廠裏150台機器人同時運轉,注塑機頂通過管道自動注料,熱熔後的塑料顆粒按照預設程序壓成一根根刷柄;機械臂梢旋轉,抓起刷柄半成品塞進注膠磨具,再拿出時,彩色刷柄嶄新“出爐”。
這是一間“黑燈工廠”,一名熟練工人可以管理4台自動化注塑注膠機,產(chan) 線24小時運轉,可以保障一天至少150萬(wan) 支牙刷的產(chan) 能。
如今,當地近百家中小牙刷生產(chan) 企業(ye) 中,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係統業(ye) 已扛起牙刷生產(chan) 線的大梁。樣式和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杭集牙刷“刷”遍全球,高達75億(yi) 支的年產(chan) 量占據了全國超80%、全球35%的市場份額。
製造大省江蘇,單品冠軍(jun) 層出不窮,既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有“新三樣”:全國超過半數的家紡床品產(chan) 自南通;世界上每兩(liang) 副新購鏡片,就有一副來自鎮江丹陽;全球每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搭載常州製造的動力電池……
走進常州首座“燈塔工廠”——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百餘(yu) 米的動力電池生產(chan) 線上,卷繞工序裏高精度CCD相機對電芯逐個(ge) 拍照,自主研發的圖像識別AI能瞬間鎖定微米級缺陷,並實時反饋到生產(chan) 係統,自動糾偏。
“AI技術加持下,產(chan) 線單體(ti) 電芯的失效率,從(cong) 百萬(wan) 分之一降到了十億(yi) 分之一量級。”該公司總經理陳淩說。
伴隨企業(ye) 生產(chan) 智造升級,其龍頭帶動效應也在彰顯。據了解,自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落戶常州溧陽以來,已有100餘(yu) 家動力電池上下遊企業(ye) 紛至遝來。
新產(chan) 業(ye) 集聚新動能,助力常州邁入萬(wan) 億(yi) 城行列。去年底,江蘇省級層麵出台《關(guan) 於(yu) 支持常州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常州新能源產(chan) 業(ye) 有望在明年成為(wei) “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
當前,江蘇正聚力打造16個(ge) 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和50條產(chan) 業(ye) 鏈,加速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建設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今年上半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63326.3億(yi) 元,其中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27709.7億(yi) 元,同比增長7.1%。
百姓更“富” 創新鋪就富民路
打磨、塗膠、填縫、加固、封層……馮(feng) 婷婷手指翻飛,一副顏色鮮豔的穿戴式美甲逐漸成型。5年前還在圍著孩子和鍋台轉的她,如今已是指尖掘金的弄潮兒(er) 。
在“中國水晶之都”連雲(yun) 港東(dong) 海縣,從(cong) 傳(chuan) 統水晶產(chan) 業(ye) 拓展而來的甲片美妝業(ye) ,因為(wei) 工藝簡單、時間自由,催生出“寶媽合作”的就業(ye) 新模式。這是當地最近五年來新開辟的一條富民之道。
“寶媽們(men) 中午可以回家陪孩子,晚上在家也能做幾副。”馮(feng) 婷婷創立了一家美甲品牌工廠,帶著30多個(ge) 寶媽和留守婦女一起就業(ye) 賺錢。“工資計件,每月到手六七千元是常態,有的員工甚至能月入過萬(wan) 。”她說。
如今,當地從(cong) 事手工穿戴甲的企業(ye) 已有上百家,樣式設計製作團隊超200家,美甲師多達5萬(wan) 人。日出產(chan) 手工穿戴甲40萬(wan) 副,年產(chan) 量突破1億(yi) 副,東(dong) 海縣已經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手工穿戴甲市場之一。
一副閃耀指尖的穿戴甲、一朵清香撲鼻的梔子花,都能成為(wei) 人們(men) 的創收新路。
在南京浦口響堂村的“梔咖啡”,梔子花拿鐵是一款招牌飲品。花香與(yu) 咖啡香交織彌漫,遊客手捧一杯落座一處,靜靜欣賞窗外田園美景,愜意滿懷。
店長尹付山是首批入駐的“新村民”,初見響堂的情形曆曆在目,“交通不便,民居陳舊,村民大多以種植梔子花為(wei) 生,每朵幾毛錢,鼓不了錢袋子。”
改變源於(yu) 2020年,在這處森林覆蓋率超九成的山穀裏,浦口區引進專(zhuan) 業(ye) 團隊著手打造“不一樣的響堂”,創新性引入藝術家、設計師、品牌主理人等“新村民”,咖啡館、露營基地、藝術館、特色民宿等一眾(zhong) 新興(xing) 業(ye) 態隨之落地。
“‘新村民’的加入,讓村莊變了模樣,打開了響堂人的思路。村民靠梔子花售賣搞起電商,開起農(nong) 家樂(le) ,做起‘新生意’。”華光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曉玲說,今年上半年全村接待遊客超15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達2000萬(wan) 元,40多名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ye) 、就業(ye) 。
新思路、新模式拓寬了城鄉(xiang) 居民的增收渠道。十年來,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72萬(wan) 元增加到5.27萬(wan) 元,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從(cong) 2.30∶1降至2.07∶1,是城鄉(xiang) 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體(ti) 經營性年收入超過230萬(wan) 元。
環境更“美” 創新描繪生態綠
水鳥翩飛,池杉連片,徐州潘安湖波光粼粼。船娘朱雪寧泛舟湖上,帶遊客前往湖中心的鳥島參觀,“鳥兒(er) 種類越來越多,環境自然是越來越好了!”
曾經“一城煤灰半城土”,而今“一城青山半城湖”,這是一座資源枯竭城市的綠色轉型實踐。近年來,徐州通過“挖深填淺、分層剝離、交錯回填”為(wei) 核心的土壤重構技術,修複治理采煤塌陷地多達30.9萬(wan) 畝(mu) ,一道道城市瘡疤蝶變為(wei) 一處處城市風景。
銅山區懸水湖畔,龜山采石宕口半山腰處,一座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的宕口酒店格外引人注目,在織補宕口的同時造物設景;沛縣楊屯鎮的大屯能源光伏發電項目基地,5800多畝(mu) 采煤塌陷地如今發展漁光互補,光伏板陣列恢弘,水下魚兒(er) 歡暢;賈汪區大洞山上,29萬(wan) 株樹木蔚然成勢,斑禿山頭重披“綠衣”……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在南通通州區益民水處理生態緩衝(chong) 區,蘆竹、美人蕉、黃菖蒲、燈芯草等各色植物繁茂,水麵更有睡蓮、荷花爭(zheng) 妍,儼(yan) 然一個(ge) 濕地花園。
每天,6萬(wan) 餘(yu) 噸生活汙水通過地下管道流進廠區,經淨化處理後,曆經10餘(yu) 種水生草本植物和花卉植物根係的吸附和自淨,達標後排放進通甲河。
“全天候24小時運行,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控製。”通州生態環境局局長張健說,生態緩衝(chong) 區在此過程中發揮了節水、減汙、降碳作用,經過深度淨化的尾水可用作生態補水及景觀用水,回用率可達到28%。
“河水清澈,異味沒了!”附近居民俞成親(qin) 眼看到家門口河道由渾變清,出來散步的人也多了。
建設美麗(li) 中國先行區,水韻江蘇的秀麗(li) 畫卷正鋪展開來。數據顯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省PM2.5濃度改善54.8%,地表水國考斷麵優(you) Ⅲ比例改善49.5個(ge) 百分點。藍天白雲(yun) 成為(wei) 常態,綠水青山觸手可及,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5年超過90%。
社會(hui) 文明程度更“高” 創新引領新實踐
高溫難耐的三伏天,外賣員侯曉婷在第15單送達後,就近來到泰州靖江市快遞外賣行業(ye) 黨(dang) 群服務中心避暑。
休憩的間隙,侯曉婷打開“啄木靖江”平台,將隨手拍下的路邊一處窨井蓋外翻問題進行了反映。“享受休息驛站便利的同時,我們(men) 還能參與(yu) 到文明城市創建和社會(hui) 治理之中,很有獲得感。”她說。
新業(ye) 態、新就業(ye) 群體(ti) 分布散、流動快,要想把大夥(huo) 擰成一股繩,得有新法子。
2022年,靖江市率先成立江蘇省首個(ge) 新業(ye) 態新就業(ye) 群體(ti) 綜合黨(dang) 委。截至目前,當地已組建道路貨運、外賣配送等行業(ye) 黨(dang) 委2個(ge) 、黨(dang) 支部15個(ge) 、黨(dang) 小組18個(ge) ,引導“兩(liang) 新”群體(ti) 更好地在市容秩序、環境衛生等領域發光發熱。
同樣是“兩(liang) 新”群體(ti) 成員,常州貨車司機劉永振是一名黨(dang) 員,20年間他堅持無償(chang) 獻血,誌願參與(yu) 過2021年7月河南水災、2023年8月東(dong) 北洪澇等抗洪搶險。最近,他在首屆“運滿滿明星司機”評選中獲評“正能量達人”。
一個(ge) 貨運平台何以熱衷推優(you) 評先?在江蘇省總工會(hui) 黨(dang) 組成員張祖春看來,“這一群體(ti) 常常被忽視,他們(men) 的付出和貢獻鮮為(wei) 人知。”
據了解,2018年起,運滿滿著手打造“紅色方向盤”非公黨(dang) 建項目,在江蘇省內(nei) 成立13個(ge) “雲(yun) 上黨(dang) 支部”,在全國設立47個(ge) 貨車司機流動黨(dang) 支部,引導超過2.4萬(wan) 黨(dang) 員司機亮身份、樹形象,致力於(yu) 傳(chuan) 遞流動的正能量。
“兩(liang) 新”群體(ti) 湧起文明新風,這是江蘇社會(hui) 文明程度高的新體(ti) 現。如今,江蘇13個(ge) 設區市全部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創建的“張家港經驗”、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馬莊經驗”影響廣泛,高質量發展成果在江蘇澆灌出了絢麗(li) 的社會(hui) 文明之花。(呂騫、吳紀攀、李闊、李楠樺、王仁宏、謝地、許崢、張玉峰、王繼亮、鞠峰、張瀚天、餘(yu) 樂(le) 、郜超、王丹丹、徐晨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