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新疆,綠樹蔭濃,生機勃勃,美不勝收。在這美麗(li) 的時節,由土耳其八家主流媒體(ti) 組成的采訪團,在10天時間裏參觀走訪了烏(wu) 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和喀什地區。
從(cong) 萬(wan) 裏之外的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起飛,踏上中國最西端的領土,媒體(ti) 團一路走街巷、入社區、進企業(ye) 、訪群眾(zhong) ,用雙眼親(qin) 見、用雙足丈量,感受經濟發展的脈動、文化遺存的滋養(yang) 、社區街巷的歡笑,用他們(men) 的鏡頭和筆觸記錄下一個(ge) 真實且立體(ti) 的新疆。
“新疆的發展日新月異”
自巍峨天山雪峰而下的河流,滋養(yang) 著新疆遼闊的草原和森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便在這片歐亞(ya) 大陸地理意義(yi) 上的中心地帶遷徙聚居、交流交融。而今,新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打造亞(ya) 歐黃金通道和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對外開放。
吊裝進箱,鳴響發車……在烏(wu) 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土耳其媒體(ti) 團目睹了將經霍爾果斯出境前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鋼鐵駝隊”整裝出發的準備過程。
一體(ti) 化申報,數字平台訂艙,AI輔助裝卸……“我之前知道中國商品通過中歐班列經新疆發往歐洲各國,但不知道已經用上了這樣的高新技術和裝備。”第二次到訪新疆的哈裏吉國際時事傳(chuan) 媒總編輯圖恩克·阿克考奇由衷感歎,作為(wei) 歐亞(ya) 大陸的核心地帶和古絲(si) 綢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新疆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曾經的邊境驛站小城霍爾果斯,正從(cong) 單一的“通道經濟”向做活商貿物流、做強產(chan) 業(ye) 集群、做好文旅融合等諸多新目標大步前進。霍爾果斯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在自動控溫儀(yi) 、水肥測控儀(yi) 、科技營養(yang) 液加持下,智慧大棚裏的番茄苗長勢喜人。
方向電台新聞總監埃爾達爾·埃姆雷被工廠化種植模式所吸引。他一邊不停地拿起手機拍照,一邊反複向記者表示:“新疆農(nong) 業(ye) 具有現代化水平!”
“園內(nei) 所有的係統都可通過物聯網實現對植物生長所需環境的精準控製,包括植物生長速度、產(chan) 量及甜度等。”霍爾果斯農(nong) 科集團技術總監袁偉(wei) 告訴眾(zhong) 人,通過科學種植,產(chan) 業(ye) 園用水量是傳(chuan) 統種植的三十分之一,肥利用率為(wei) 傳(chuan) 統種植的2至3倍,年畝(mu) 產(chan) 量可達傳(chuan) 統種植的6到8倍。
“之前隻知道新疆地理條件優(you) 越、盛產(chan) 水果。但實地探訪後,我們(men) 更驚歎於(yu) 一座座令人印象深刻的現代農(nong) 業(ye) 溫室。”T24新聞網專(zhuan) 欄作家阿斯勒漢·阿塔索伊感歎,在新疆的農(nong) 業(ye) 園區,他們(men) 看到了未來農(nong) 業(ye) 的發展,“將這一科學化、工廠化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模式推廣到世界各地,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
“文化遺存保護成果顯著”
新疆自古是東(dong) 西文化的交匯之地,來來往往的人們(men) ,在沙漠和綠洲之中留下了無數珍貴文化遺產(chan) 。位於(yu) 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明屋塔格山懸崖上的克孜爾千佛洞就是其中最為(wei) 珍貴的遺存之一,現有石窟236個(ge) 、壁畫1萬(wan) 多平方米。
“中國政府對文化遺產(chan) 保護得非常好。”一日報總編輯易卜拉欣·瓦爾勒在參觀克孜爾千佛洞後表示,中國用科學規劃和先進技術將佛教遺址、石窟壁畫等很好地保護起來並呈現給世人,這是對全世界的貢獻。
興(xing) 建於(yu) 漢代、殘高13米的克孜爾尕哈烽燧,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古代烽燧,也是研究古代絲(si) 綢之路交通、軍(jun) 事通訊、建築的重要遺存。烽燧遺址前,土耳其媒體(ti) 團成員爭(zheng) 相合影留念。
“烽燧用土和草木樹枝疊壓而成,發揮著維護國家安定、暢通絲(si) 綢之路的作用。”安卡新聞社總協調人阿德南·布魯特說,“新疆是古絲(si) 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東(dong) 西方文化從(cong) 古至今都在這裏交融交匯,意義(yi) 重大。”
在喀什市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紀念館內(nei) ,媒體(ti) 團聆聽了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生土建築群——喀什古城曆史變遷的往事。
“政府把古城修繕得很好。”哈裏吉國際時事傳(chuan) 媒攝影師布拉克·迪瓦爾奇認為(wei) ,“喀什古城的危舊房改造,不僅(jin) 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還極好地保留了當地的文化特色。”
喀什古城夜色絢爛,漫步在街道上的媒體(ti) 團成員沉醉其間。“文化遺產(chan) 隻有生長在被尊重和保護的土壤中,才能在時光長河中閃耀出如此亮眼的光芒。中國政府成功地做到了。”哈裏吉國際時事傳(chuan) 媒導演塞爾坎·科奇感歎。
“處處洋溢著生機與(yu) 活力”
喀什古城內(nei) ,土耳其媒體(ti) 團參訪了有近600年曆史的艾提尕爾清真寺。埃爾達爾·埃姆雷表示,審視一個(ge) 國家、一個(ge) 地區宗教信仰是否自由,必須要從(cong) 整體(ti) 上看其宗教政策、社會(hui) 環境、信眾(zhong) 內(nei) 心是否自由。
“完全可以說,今天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是過去任何一個(ge) 曆史時期都無法比擬的。”埃爾達爾·埃姆雷說。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六星街,是一個(ge) 典型的多民族聚集街區。在六星街參訪途中,媒體(ti) 團偶遇了一支由漢族、維吾爾族、塔塔爾族等9個(ge) 民族組成的樂(le) 隊。音樂(le) 聲響起,媒體(ti) 團成員不由自主地舞動起來,加入周圍人群的歡樂(le) 海洋。
“不同民族在這裏都是幸福的、自由的。正因為(wei) 置身在安寧和平的環境中,他們(men) 才能在沒有阻礙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愛好,享受美好的生活。”DIM TV電視台電視主持人尼加爾·易卜拉欣莫娃與(yu) 這支樂(le) 隊的隊長、錫伯族樂(le) 手郭順民交談後這樣表示。
媒體(ti) 團參訪途中,阿斯勒漢·阿塔索伊對沿街的商店牌匾和各種標示牌很感興(xing) 趣,不停地拍照。這些牌子上使用中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當地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阿斯勒漢·阿塔索伊認為(wei) ,“在新疆,各民族的語言文字都受到了保護,各民族的文化也都在平等地發展”。
新疆到底是什麽(me) 樣?民眾(zhong) 的生活到底如何?土耳其媒體(ti) 人在實地采訪後給出了自己“眼見為(wei) 實”的回答。
“用‘安全、發達、幸福’這三個(ge) 詞來形容新疆最為(wei) 貼切。這裏的人們(men) 笑顏常開、輕鬆快樂(le) ,他們(men) 的生活非常幸福。”離別之際,共和國報網站總編輯穆斯塔法·比羅爾·居格爾由衷讚歎。
“新疆正在開啟一個(ge) 新時代,因為(wei) 這裏具有新時代所需的和平穩定和互相尊重。”阿斯勒漢·阿塔索伊評價(jia) ,“我們(men) 對新疆的發展充滿信心!”
“新疆發展成果顯著。在這裏,各族人民平等、自由、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埃爾達爾·埃姆雷認為(wei) 。
“新疆人的笑容讓我印象深刻。笑臉,可以說是新疆的代名詞,這裏處處洋溢著生機與(yu) 活力。”圖恩克·阿克考奇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