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領域又傳(chuan) 來好消息。截至6月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ye) 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19.5%,相比同期8.8%的各項貸款增速,表現亮眼。
一直以來,缺少抵押物、難以估值評價(jia) 、缺乏長期資金,是科技企業(ye) 融資存在的問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1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出新趨勢:隨著一係列科技金融舉(ju) 措落地,金融體(ti) 係正悄然發生變化,一些融資難題逐步得到緩解。
6月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5.3萬(wan) 億(yi) 元,其中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占比均超過四成;知識產(chan) 權質押貸款餘(yu) 額2340億(yi) 元,同比增長38%。7月末,保險資金長期股權投資2.7萬(wan) 億(yi) 元。
今年以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一係列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舉(ju) 措加速落地。不斷健全的科技金融政策框架、逐步完善的科技金融監管激勵、更多適應科創企業(ye) 發展的金融產(chan) 品、越來越充沛的長期資金支撐……科技金融領域的變化顯而易見。
——從(cong) “看磚頭”到“看專(zhuan) 利”。
過去,對於(yu) 輕資產(chan) 的科創企業(ye) 而言,申請貸款最大的難題是需要有房產(chan) 抵押。當前,越來越多銀行開始重構對科技企業(ye) 的評價(jia) 體(ti) 係,“科技e貸”“研發貸”“知識產(chan) 權抵押貸”等創新貸款產(chan) 品不斷落地。科創企業(ye) 的技術“軟實力”正變成融資“硬通貨”。
——從(cong) “向後看”變為(wei) “向前看”。
銀行對傳(chuan) 統企業(ye) 授信時,往往關(guan) 注企業(ye) 的資產(chan) 、盈利等指標,這不適用於(yu) 研發周期長、不確定性較大的科創企業(ye) 。“金融機構需要從(cong) 過去看財務報表、看押品,轉向看能力、看產(chan) 品、看前景。”金融監管總局法規司司長王勝邦一語道出問題關(guan) 鍵。
——從(cong) 關(guan) 注短期績效到成為(wei) 耐心資本。
研發周期長、見效慢,科技企業(ye) 發展成熟需要漫長的過程,短期績效評價(jia) 不利於(yu) 激發金融機構支持科創企業(ye) 的積極性。當前,無論是銀行還是投資機構,都在探索較長周期的績效考核方案,適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建立盡職免責機製。
監管政策也在積極引導,鼓勵更多銀行和保險資金作為(wei) 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應該看到,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的同時,還有諸多痛點難點有待破解,科創企業(ye) 獲得金融資源的占比仍不高,尤其是存在“投早不足、投晚有餘(yu) ”等結構性難題,與(yu) 科技創新對金融的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就深化金融體(ti) 製改革進行一係列部署,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等,並強調“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ti) 製”,為(wei) 金融更好支持科技創新提出了要求。
可以預見,隨著後續相關(guan) 舉(ju) 措的推出和落地,將會(hui) 有更多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qing) 斜。在金融活水澆灌下,“科技之花”將結出“產(chan) 業(ye) 碩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