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丨如果文物會說話,會更精彩地講出這裏的民族融合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8-23 14:08:00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如果文物會(hui) 說話,一定會(hui) 把這片土地上民族融合的故事還原得更精彩。”近日,在寧夏固原博物館,來自太原的遊客汪玉和兒(er) 子悄聲交流著。他們(men) 麵前的,正是國寶級文物——北魏漆棺畫。母子倆(lia) 一邊饒有興(xing) 趣地聽講解員介紹這件國寶,一邊細細品鑒著畫麵裏呈現出鮮卑人裝束的“東(dong) 王父”“西王母”、中原文化中的孝子連環畫,以及西域少數民族模樣的菩薩。“沒有想到寧夏南部的小城固原,有這麽(me) 一座了不起的博物館。我們(men) 是在去往甘肅天水自駕遊的途中慕名改道前來,真是來對了!”

  在固原博物館,和這母子倆(lia) 一樣感到意外的參觀者還有很多。

  “為(wei) 了這座博物館,也應該來一趟固原。”在那對擁有令人過目不忘“表情包”的唐彩繪鎮墓武士陶俑麵前,一位正在參加采訪活動的記者說,隨後就帶家人專(zhuan) 程來“探館”。“你看這兩(liang) 位陶俑,明明有些像中原地區年畫中的哼哈二將,但他們(men) 卻長著西域少數民族的麵孔。”

  這位記者表示,讓她決(jue) 定再次前來的,不僅(jin) 是這座博物館中數量可觀的國家一級文物,更是這些文物所展示的各民族先民交匯共融的精彩曆史,“在這片熱土上,能感受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曆史淵源。”

  而在固原各族群眾(zhong) 心中,家鄉(xiang) 擁有這座國家一級博物館,確實是“曆史賞飯”——地處六盤山下、黃土高原西緣的固原,是絲(si) 綢之路東(dong) 段北道必經之地。商周以來,就有中原農(nong) 耕民族、草原遊牧民族以及西域各民族先民雜居於(yu) 此,為(wei) 固原留下豐(feng) 富多彩的曆史遺存和地域文化。

  據固原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在該館2萬(wan) 餘(yu) 件(組)館藏文物中,國家一級文物達123件(組)。諸多珍貴的曆史文物,書(shu) 寫(xie) 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交匯的曆史。

  “這是一座北魏夫婦合葬墓,是1981年在固原西郊考古發掘的。墓中男主人棺木為(wei) 漆棺,繪有精美漆畫。傳(chuan) 統漢文化對北魏時期鮮卑族社會(hui) 產(chan) 生的影響,在葬具繪畫上得到了直接體(ti) 現,這是民族融合的產(chan) 物。”講解員對照文物畫麵上展示的舜的故事生動講解,讓觀眾(zhong) 仿佛回到了當年民族大融合的場景。“由此可見,這件文物不僅(jin) 是了解北朝繪畫藝術及髹漆技藝的重要實物依據,也為(wei) 研究北魏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提供了參考。”

  而另外兩(liang) 件國寶級文物鎏金銀壺、凸釘裝飾玻璃碗,均為(wei) 北周時期的文物,1983年出土於(yu) 固原市原州區南郊鄉(xiang) 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中。其中,凸釘裝飾玻璃碗非常神奇,其器型圓潤、設計精美,玻璃體(ti) 晶瑩剔透,猶如美玉。玻璃器上裝飾凸起的凹球麵的工藝特征是使用燒吹技術製造,然後利用雕花技術進行腹部、底部凸飾及口緣的整形。就算在現在,也稱得上非常時尚、實用而美觀的杯子,更何況1400多年前!而鎏金銀瓶更是稀世珍品,這件古波斯薩珊王朝貴族享用的酒具,瓶身雕刻的卻是古希臘神話故事情節。該瓶通過絲(si) 綢之路流傳(chuan) 到我國,最後沉睡於(yu) 具有鮮卑血統的北周名將李賢墓中,並出土於(yu) 中國固原,成為(wei)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證。

  “這是我們(men) 的鎮館之寶、國寶級文物,也是古希臘文化、古波斯文化和中華文化交流的最鮮明的例證。”固原博物館館長張強自豪地介紹,由於(yu) 極為(wei) 珍貴,這件文物經常“出差”,“全國隻要有絲(si) 綢之路類、金銀器類、中西文化交流類的文物展覽,總會(hui) 被借走參展。”

  張強表示,固原博物館作為(wei) 公共文化服務窗口,依托自身文物資源優(you) 勢,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一主線貫穿到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全方麵,加快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景區,進一步凸顯固原曆史文化呈現的多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以此引導各族群眾(zhong) 增強文化自信、增進民族團結。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