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wei) ,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如今,尊重和保護知識產(chan) 權逐步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要想在全球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運用,推動各行各業(ye) 走在良性有序的發展軌道上,為(wei) 改革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從(cong) 注冊(ce) 企業(ye) 商標,到購買(mai) 觀看書(shu) 籍、音像製品;從(cong) 使用地理標誌,到開發計算機軟件,知識產(chan) 權保護涉及領域眾(zhong) 多,與(yu) 人們(men) 日常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有了對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無論科學家、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還是普通百姓,都能更加專(zhuan) 注地投入到生產(chan) 生活中。
數據顯示,我國申請人通過專(zhuan) 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6月,我國國內(nei) 有效注冊(ce) 商標量達4590.9萬(wan) 件,創下新高。可以說,隨著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實現多項突破性進展,形成係列標誌性成果,我國已經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知識產(chan) 權大國。
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知識產(chan) 權保護工作,全麵加強知識產(chan) 權工作頂層設計,深化該領域各項改革。《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知識產(chan) 權保護體(ti) 係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的發布,彰顯出我國完善知識產(chan) 權製度的堅定信心。如今,《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提出,“建立高效的知識產(chan) 權綜合管理體(ti) 製”,為(wei) 我國如何進一步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運用指明了方向。
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運用同樣離不開各地的實踐探索。今年以來,江蘇積極推進南京、蘇州、南通三個(ge) 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示範區高水平建設,加強對知識產(chan) 權的源頭保護和強企培育。山西深入開展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完成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zhuan) 利盤點1.4萬(wan) 件,上半年專(zhuan) 利轉讓、許可達到3538次,同比增長40.7%。
然而,一麵是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邁向新發展階段,另一麵是知識產(chan) 權侵權現象仍然易發多發。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在為(wei) 各行各業(ye) 帶來更大價(jia) 值的同時,也存在著相當大的侵權風險,如“AI換臉”“AI換聲”侵犯隱私權和肖像權、AI生成作品引發版權爭(zheng) 議等。此外,侵權易、維權難等問題難以根治,網絡侵權行為(wei) 懲治力度有待加強。如二手交易平台充斥著大量低價(jia) 、劣質的盜版遊戲、音像製品,往往在遭遇投訴後又迅速“換皮”繼續牟利。這些問題打擊了經營主體(ti) 創新創造的積極性。為(wei) 此,要進一步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運用,加大對侵犯知識產(chan) 權行為(wei) 的懲戒,提高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深化知識產(chan) 權領域改革,推動建立高效的知識產(chan) 權綜合管理體(ti) 製,並非機械地追求紙麵數字好看,而是需要從(cong) 激勵創新、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效支撐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等方麵來把握重點、解決(jue) 問題。如此,才能更好地在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激發創新熱情。
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如今,尊重和保護知識產(chan) 權逐步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要想在全球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運用,推動各行各業(ye) 走在良性有序的發展軌道上,為(wei) 改革創新注入源頭活水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