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廣府美食“豬腳薑”、生病的時候會(hui) 推薦喝涼茶、不斷學習(xi) 粵語發音......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陳星樂(le) 在廣州生活學習(xi) 已17年。“廣州不僅(jin) 是一個(ge) 經濟發達、科技領先的地區,更是一個(ge) 充滿文化魅力和生活氣息的地方。”她希望邀請更多外國人來這裏體(ti) 驗生活、了解文化,像她一樣成為(wei) 新“廣府人”。
陳星樂(le) 接受采訪。中新網記者 韋傑夫 攝
7歲那年,由於(yu) 母親(qin) 工作調動的關(guan) 係,陳星樂(le) 首次到中國。大約過了一個(ge) 月,她逐漸習(xi) 慣在廣州的生活,“我被這裏很多新鮮的東(dong) 西吸引住了,例如有些建築的風格,很像童話書(shu) 裏的城堡”。
對於(yu) 陳星樂(le) 而言,學生時代是快樂(le) 的,但也有過“頭疼”的時候,漢字學習(xi) 是她的一大挑戰。從(cong) 初學時期的“識別文字”,再到領悟“字如其人”的意涵,陳星樂(le) 在書(shu) 寫(xie) 點橫豎撇捺之間感悟漢字的平衡與(yu) 和諧。
陳星樂(le) 在黑板上寫(xie) 中文字。中新網記者 韋傑夫 攝
“對於(yu) 外國人而言,漢字像是圖形,如果不了解字的意思,便不知道漢字的使用方法,學習(xi) 效率很低。”陳星樂(le) 說,她在漢語學習(xi) 方麵曾經走過很多“彎路”,包括通過卡片學習(xi) 中文單字。“剛開始我覺得‘卡片法’還挺有用的,但是卡片上的漢字量有限,學完後隻能說對漢字有一定的概念。”她說,“經過老師的指導,我才知道正常順序是先學拚音、聲調,然後再學漢字與(yu) 詞語,原來漢字有部首偏旁,文字是可以被拆分的,這樣有利於(yu) 更好地了解文字的意思”。
“其實學習(xi) 語言最重要的還是多交朋友,創造聊天環境,尤其是一些流行詞匯,比較容易掌握。此外,如今有很多漢語電子教材軟件,這也是不錯的方法。”如今,陳星樂(le) 會(hui) 利用閑暇時間看內(nei) 地社交媒體(ti) ,主動學習(xi) 一些最新的網絡用語,“像‘內(nei) 卷’這種詞,我現在也會(hui) 經常用,朋友們(men) 也會(hui) 常與(yu) 我分享新鮮詞匯”。
近年來,內(nei) 地社交平台上出現很多“洋網紅”,帶“ChinaTravel”標簽的旅遊視頻也在海外社交媒體(ti) 享有人氣。熟悉本土方言、深度融入當地社會(hui) 生活的“中國通”們(men) ,化身“推薦官”,為(wei) 世界展示魅力中國。
這些年,漫步在珠海情侶(lv) 路、泛舟於(yu) 肇慶星湖、在廣州小巷中尋覓地道小吃......陳星樂(le) 在粵港澳大灣區感受地方文化特色。在她看來,大灣區整體(ti) 是發展得比較快的,在高速發展中,每個(ge) 城市依然能保有各自特色。
陳星樂(le) 在粵港澳大灣區感受地方文化特色。受訪者供圖
“在這些城市中,我覺得廣州發展很快,但是生活節奏又很舒服。尤其是在老城區,‘老’文化與(yu) ‘新’年輕人組成融合體(ti) 。”陳星樂(le) 稱,“如果你想在廣州拚搏,沒問題;如果你覺得累了,想要休息也是可以的。在廣州,你想要什麽(me) 總能找到什麽(me) ,這裏古老又新鮮。這就是我喜歡廣州的理由”。
“食在廣州”這句諺語,早在民國年間便廣為(wei) 人知。很多外國人到廣州覓食,會(hui) 首選腸粉、蝦餃、鳳爪等經典點心,但是在陳星樂(le) 的眼裏,一碗色澤濃鬱、甜甜辣辣的“豬腳薑”才是值得品嚐的地道美食。
“在俄羅斯,我們(men) 不怎麽(me) 吃牛雜和豬腳,後來我在廣州嚐試吃了一次,感覺味道很特別,尤其在冬天能夠暖和身體(ti) ,所以我會(hui) 帶海內(nei) 外的朋友過來吃。”陳星樂(le) 稱,她也特別喜歡在“老字號”店鋪吃東(dong) 西,“因為(wei) 那裏的味道一直不變,和我剛來廣州時的感覺一樣,也算是一種情感共鳴”。
如今,陳星樂(le) 在廣東(dong) 外語外貿大學攻讀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研究生,她希望未來能留在大灣區發展,從(cong) 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最直觀、最流行的元素入手,如飲食、音樂(le) 、網絡用語等,將中華文化的精髓傳(chuan) 播到海外去,“這些元素更容易引起外國人的興(xing) 趣和共鳴,從(cong) 而激發他們(men) 進一步了解和學習(xi) 中華文化的熱情。”陳星樂(le)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