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被國際社會(hui) 譽為(wei) “東(dong) 方之花”,是維護社會(hui) 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近日,“法治光輝照邊疆——全國網絡普法行·雲(yun) 南站”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雲(yun) 南,探訪當地調解工作的典型做法。
“調解+普法”,大理巍山探索“新路子”
走進雲(yun) 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小圍埂村,街道兩(liang) 旁擺放著法治宣傳(chuan) 展板,村委會(hui) 門前的各式法律宣傳(chuan) 手冊(ce) 內(nei) 容豐(feng) 富翔實。
據了解,巍山縣大力推行“調解+普法”的工作模式。2024年以來,全縣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矛盾糾紛1189件,調解成功1181件,調解成功率達99%。
小圍梗村人民調解現場。主辦方供圖
“調解一次矛盾糾紛,就是一場普法的過程。”作為(wei) 群眾(zhong) 的“解鈴人”,巍山縣司法局永建司法所所長馬澤軍(jun) 在工作中積極探索普法新路徑,把群眾(zhong) 最關(guan) 注的糾紛作為(wei) 最好的普法課堂,把普法融入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全過程,引導群眾(zhong) 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複雜糾紛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這條特色化、接地氣的普法“新路子”,為(wei) 平安巍山、法治巍山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法治+文旅”,騰衝(chong) 和順打造“法治驛站”
為(wei) 了更好地服務居民和遊客,解決(jue) 送法上門“最後一公裏”的難題,騰衝(chong) 市和順鎮將法治驛站“搬”到了景區內(nei) 。
和順古鎮法治驛站。王竣彥攝
在法治驛站,工作人員受理回複遊客消費權益保護的相關(guan) 問題,對接市場監管部門,有效保障旅遊消費者權益,並設立旅遊巡回法庭,對調解不成或重大涉旅矛盾糾紛及時啟動司法程序。
同時,法治驛站提供矛盾糾紛調解服務,深化人民調解與(yu) 警調結合、訴調結合聯動,第一時間調解介入居民遊客的矛盾糾紛,力爭(zheng) 化小化了。
依托景區較大的人流量,法治驛站還結合古鎮保護、消防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開展專(zhuan) 題法治宣傳(chuan) 。
近年來,和順鎮全麵構建多元調解模式,著力化解關(guan) 係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糾紛,預防和減少矛盾問題的發生,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
“宣講+解紛”,小小“火塘會(hui) ”書(shu) 寫(xie) 治邊“大文章”
火塘邊,幾把長椅、幾杯熱茶,幹部群眾(zhong) 坐在一張板凳上,拉家常、講政策、解矛盾、話發展……在傈僳族聚居的騰衝(chong) 市猴橋鎮,這樣的火塘會(hui) 很常見。
騰衝(chong) 市猴橋鎮猴橋村國門新村舉(ju) 辦火塘會(hui) 。人民網記者 孝金波攝
2019年以來,騰衝(chong) 市猴橋鎮猴橋村堅持因地製宜,通過創新開展“火塘會(hui) ”的方式,有效解決(jue) 群眾(zhong) 家庭矛盾、鄰裏糾紛問題,統一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產(chan) 業(ye) 發展、基層治理、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等意見。
聊的是家長裏短、鄰裏糾紛;話的是村裏的大小事務、政策法規、文明新風。長久以來,火塘會(hui) 不僅(jin) 成為(wei) 了村民們(men) 交流情感、分享故事的場所,更是宣傳(chuan) 宣講黨(dang) 和國家方針政策、深入了解民情、解決(jue) 民願的重要平台。
猴橋村國門新村“法律明白人”餘(yu) 紹貴說:“火塘會(hui) 已經成為(wei) 幹部群眾(zhong) 的‘連心橋’,為(wei) 村民們(men) 帶來溫暖和希望。”
這一項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的探索與(yu) 創新,以小切口疏通了基層治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係列難點、堵點、痛點,碰撞出邊境鄉(xiang) 村治理的好聲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