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休閑農(nong) 業(ye) 所的王成鵬和花卉育種與(yu) 栽培創新團隊成員正在為(wei) 農(nong) 業(ye) 良種工程項目忙得不可開交。1993年出生的90後王成鵬博士畢業(ye) 後進入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他帶領團隊首次在國際上建立了基於(yu) CRISPR/Cas9的月季基因編輯體(ti) 係,打破了月季由於(yu) 遺傳(chuan) 轉化困難且周期長、基因編輯一直未獲突破的現狀。
2020年8月,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出台全國首個(ge) “破四唯”實施細則,論文和專(zhuan) 利一律不再獎勵,對標誌性成果“一票肯定”,建立特殊人才晉升機製,開辟青年綠色通道。評選堅持業(ye) 績至上、注重貢獻,對取得突出業(ye) 績的青年科研人員,可不受學曆、資曆等申報條件限製直接競聘專(zhuan) 業(ye) 技術高級崗位。
在2023年5月的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青年通道崗位競聘中,10名32歲以下優(you) 秀青年科研人員晉升至副高級崗位,全部為(wei) 90後,王成鵬位列其中。
“是院裏的好政策給了我們(men) 年輕人機會(hui) 和舞台,也更加激發了青年科研人員的工作動力和創新活力。”王成鵬信心滿滿地說,接下來,他們(men) 將依托山東(dong) 花卉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繼續致力於(yu) 構建花卉生物育種技術體(ti) 係,解決(jue) 種源和技術的“卡脖子”問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把“破四唯”融入項目評審、人才評價(jia) 、機構評估全過程,不簡單把論文、專(zhuan) 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等作為(wei) 直接依據,關(guan) 鍵看創辦了多少企業(ye) 、孵化了多少項目、轉化了多少成果……近年來,山東(dong) 相繼出台《關(guan) 於(yu) 分類推進人才評價(jia) 機製改革的實施意見》《山東(dong) 省高層次人才評價(jia) 標準指引》,以製度創新、流程再造為(wei) 抓手,持續攻堅科技評價(jia) 製度改革。
在山東(dong) ,越來越多的優(you) 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了挑大梁、當主角的機會(hui) ,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高層次人才的“聚寶盆”,是建設高水平人才平台的關(guan) 鍵支撐。著眼“建平台”,山東(dong) 進一步深化科創平台建設改革。
走進山東(dong) 省黃三角農(nong) 高區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混凝土攪拌車往來穿梭,各類機械設備高速運轉,施工人員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建設現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未來這裏將圍繞鹽堿地生物育種、產(chan) 能提升和生態化利用三大領域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guan) 。
東(dong) 營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李春祥說,東(dong) 營聚力打造科技平台集聚鹽堿地創新資源,充分發揮省黃三角農(nong) 高區的龍頭作用,全力推進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建成實驗室、中試研發平台、測試驗證平台、農(nong) 業(ye) 大數據中心、人才培養(yang) 基地和1.5萬(wan) 畝(mu) 的鹽堿地科研試驗基地。堅持“外引內(nei) 培”,在全市布局建設了國家鹽堿地農(nong) 業(ye) 科學觀測試驗站等省級以上鹽堿地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平台36處,東(dong) 營市濱海鹽堿地綠色開發及生態保護重點實驗室等市級科技創新平台23處,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移轉化。
放眼山東(dong) ,全省建有國家實驗室1個(ge) 、全國重點實驗室21個(ge) 、省實驗室9個(ge) 、省重點實驗室277個(ge) ,“1313”四級實驗室體(ti) 係逐步完善。擁有高速列車、燃料電池、鹽堿地綜合利用3家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數量居全國第2位。布局建設了山東(dong) 高等技術研究院、山東(dong) 能源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培育了44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其中,山東(dong) 高等技術研究院在丁肇中教授的帶領下,揭示了太陽係內(nei) 宇宙線傳(chuan) 播的新規律,國際物理學界普遍認為(wei) 該成果拓展了人類現有對宇宙線傳(chuan) 播規律的認知邊界。
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然而現實卻存在科研與(yu) 應用“兩(liang) 張皮”的現象——一邊是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一邊是企業(ye) 缺乏核心技術。
聚焦供需雙方對接不順暢、不精準的問題,山東(dong) 整合各類科技創新要素,聚力打造一個(ge) 集成果展示、供需對接、成果評估交易、融資路演、中介服務於(yu) 一體(ti) ,線上線下相結合,市場化、實體(ti) 化運行的科技大市場。
5月29日,山東(dong) 科技大市場開始試營業(ye) 。作為(wei) 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對接的重要平台,大市場按照“源頭—對接—轉化—支撐—產(chan) 業(ye) ”的邏輯布置規劃了七個(ge) 業(ye) 態服務區,為(wei) 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支持。
“山東(dong) 科技大市場可以說是一個(ge) 各類科技要素高度集中、高度活躍、高效流通的‘大超市’。”山東(dong) 省科技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祝恩元說。據統計,截至7月底,山東(dong) 科技大市場舉(ju) 辦各類活動61場次,累計掛牌科技成果項目638項,掛牌金額5.17億(yi) 元,成交金額4.42億(yi) 元。
為(wei) 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山東(dong) 還創新性啟動了“山東(dong) 好成果”工作,通過有組織的遴選和發布重大科技成果,為(wei) 技術找場景、為(wei) 成果找市場,開辟科技成果轉化快車道,真正將“技術優(you) 勢”轉變為(wei) “市場優(you) 勢”,有效促進了“專(zhuan) 家與(yu) 企業(ye) 家”“成果與(yu) 市場”的雙向精準對接。
目前,“山東(dong) 好成果”已成為(wei) 推動全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強勁創新引擎,有力推動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協同創新,加速創新資源集聚,全麵提升標誌性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提速工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