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ce) 彎已經成為(wei) 繼肥胖、近視之後,危害我國兒(er) 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脊柱側(ce) 彎是指背部的脊柱向一側(ce) 或雙側(ce) 偏移軀幹的中軸線,形成“C”形或“S”形彎曲。根據國際脊柱側(ce) 彎研究學會(hui) 的標準,如果站立位脊柱正位X線片上的彎曲角度(Cobb角)大於(yu) 10°,就稱為(wei) 脊柱側(ce) 彎,亦稱為(wei) 脊柱側(ce) 凸。
通俗地說,正常人的脊柱從(cong) 後麵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幹兩(liang) 側(ce) 對稱。如果脊柱的某一段偏離中線,從(cong) 後麵看整個(ge) 脊柱變成曲線的結構,就應該懷疑是脊柱側(ce) 彎。
脊柱側(ce) 彎的全球患病率為(wei) 0.47%~5.20%。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ce) 彎的平均患病率為(wei) 1.23%,高發年齡為(wei) 13~15歲,且女性的患病率高於(yu) 男性,平均為(wei) 男性的1.57倍。值得關(guan) 注的是,脊柱側(ce) 彎的患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脊柱側(ce) 彎是天生的嗎
脊柱側(ce) 彎不全是先天性因素引發的。根據病因,脊柱側(ce) 彎的分型有特發性脊柱側(ce) 彎、先天性脊柱側(ce) 彎、神經肌肉型脊柱側(ce) 彎、退變型脊柱側(ce) 彎和綜合型脊柱側(ce) 彎等。
其中,特發性脊柱側(ce) 彎最為(wei) 常見,占70%~80%,多發生於(yu) 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ce) 彎的病因,可能與(yu) 遺傳(chuan) 、骨骼、肌肉、神經、激素,以及姿勢習(xi) 慣等有關(guan) 。
脊柱側(ce) 彎的危害有哪些
脊柱側(ce) 彎是一種常見的致殘性畸形。由於(yu) 脊柱側(ce) 彎病因不明,發病隱匿,早期患者無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從(cong) 而導致側(ce) 彎加重。
脊柱側(ce) 彎逐漸加重,不僅(jin) 影響美觀,引起腰背部疼痛,還有可能影響胸腔或腹腔容積,壓迫內(nei) 部髒器,引起心肺等髒器功能障礙。一個(ge) 人的脊柱出現嚴(yan) 重畸形時,還可能引起脊髓與(yu) 神經根受壓。受壓嚴(yan) 重者可出現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脊柱側(ce) 彎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康,讓患者出現自卑、自閉等情緒心理問題。
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嗎
脊柱側(ce) 彎需要及時、有效的治療。10~17歲是脊柱側(ce) 彎的快速進展期,也是疾病的黃金治療期。處於(yu) 快速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骨骼生長迅速,自我重塑能力強,韌帶組織柔韌性好。而且,青少年階段的脊柱側(ce) 彎大多為(wei) 輕度,矯正難度小。如果能及時、有效幹預,就能最大程度地矯正或逆轉脊柱側(ce) 彎。即便骨骼已經發育成熟,患者也需要積極治療。
脊柱側(ce) 彎的治療方法包括:1.姿勢鍛煉,定期觀察;2.醫學形體(ti) 治療;3.支具治療;4.手術治療。按照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ce) 彎的國際治療原則,Cobb角<10°的患者建議進行姿勢鍛煉+定期觀察;Cobb角為(wei) 10°~20°的患者建議進行醫學形體(ti) 訓練;Cobb角為(wei) 20°~40°的患者需要進行軟/硬支具+醫學形體(ti) 治療;Cobb角為(wei) 40°~60°的患者,國際原則為(wei) 手術治療,部分柔韌性好的患者可選擇矯形支具+醫學形體(ti) +強化康複的綜合性保守治療;Cobb角>60°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除了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ce) 彎,先天性脊柱側(ce) 彎、神經肌肉型脊柱側(ce) 彎、退變型脊柱側(ce) 彎、綜合型脊柱側(ce) 彎等類型,須由專(zhuan) 科醫生根據疾病的病因、症狀和嚴(yan) 重程度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後製訂個(ge) 體(ti) 化的治療方案。
如何早期發現脊柱側(ce) 彎
輕度脊柱側(ce) 彎患者無需手術治療,故早期篩查意義(yi) 重大。但由於(yu) 疾病早期沒有任何疼痛症狀且患者活動正常,早期發現脊柱側(ce) 彎比較困難。
脊柱側(ce) 彎篩查的標準姿勢患者脫去上衣,背對檢查者站立。雙腳並攏,雙膝伸直,手臂放鬆並置於(yu) 身體(ti) 兩(liang) 側(ce) 。直腿彎腰至90°。
檢查者坐於(yu) 患者後方,雙目平視背部,從(cong) 前後左右四個(ge) 方位觀察。
若發現以下情況,建議拍攝脊柱X線片以準確評估:①雙肩不等高;②雙側(ce) 胸廓或乳房不對稱;③雙側(ce) 肩胛骨不等高或一側(ce) 隆起;④雙臂和軀幹的間距不等或腰凹;⑤軀幹往一側(ce) 偏移或棘突彎曲狀;⑥一側(ce) 臀部隆起;⑦一側(ce) 背部隆起;⑧雙側(ce) 背部不對稱。
脊柱側(ce) 彎發病隱匿,在青少年生長期容易進展加重,如能在早期側(ce) 彎角度較小、身體(ti) 柔韌性較好的時候發現,開始定期觀察、形體(ti) 訓練及佩戴部分簡易支具,往往比較容易控製和矯正。一旦進展為(wei) 嚴(yan) 重脊柱側(ce) 彎,治療的難度就會(hui) 加大。家長要督促青少年保持正確的站姿、坐姿,注意走路的步態,盡量做到早期識別脊柱側(ce) 彎。
來源:《大眾(zhong) 健康》雜誌作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 何磊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成員、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中山梅隴院區)骨科主任醫師 林紅
策劃:餘(yu) 運西 王寧
編輯:陳秀超
本文部分配圖來源於(yu) 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